同是與公公爆發矛盾,朱自清兩任妻子卻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奇扒民國奇情第48期】

《背影》一文記敘的是:朱自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時,父親送他去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

朱自清寫下這篇文章時,正是朱家“禍不單行”之即。這年,朱自清祖母過世,父親朱鴻鈞卸任,他們甚至不得不典當家產,才能安葬祖母。

朱自清在這篇散文裡未交待的是,朱鴻鈞之所以會被“卸任”,與他偷娶姨太太有關。此時,朱鴻鈞正在徐州做徐州榷運局長,他另娶一事被老家姨太太得知後,醋罈子瞬間被打翻。隨後,在姨太太們的輪番鬨鬧下,朱父才被鬧到丟了官。

同是與公公爆發矛盾,朱自清兩任妻子卻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巧的是,這一年,朱自清原配妻子武仲謙剛剛過門不久。

朱鴻鈞是個封建迷信的主兒,丟官後,他總覺得自己的不幸與兒媳武仲謙有關。於是,即便武仲謙一嫁到朱家就為朱家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朱鴻鈞也對她橫挑鼻子豎挑眼。

武仲謙雖不是大戶人家,但因為是獨生女的緣故,自然也錦衣玉食。但嫁給朱自清後,雖逢朱家家道中落,她卻也從未有過絲毫怨言。

相反,面對困境,她一直保持著樂觀開朗。武仲謙喜歡笑,她的笑是當時這個陰霾之家的小太陽。但她的笑,卻引發了朱鴻鈞的不滿。(詳見朱自清散文《笑的歷史》)

失業後的朱鴻鈞整日怨天尤人,對家人態度極其惡劣,每次看到武仲謙的笑臉,他就氣不打一處來。慢慢地,武鍾謙便很少展露笑臉了。

但即便如此,朱鴻鈞也依舊不滿。只要武仲謙偶爾地、無意地笑一下,也會招來公公劈天蓋臉的嘲諷或者嫌棄的白眼。

這樣的日子久了,在巨大的生活壓力面前,開朗的武仲謙也漸漸失去了笑容。她的性格也由活潑開朗變成了鬱鬱寡歡。

在這段日子裡,朱自清一直在外求學,對於家裡的情況並不知情。他只詫異,妻子的性格發生了鉅變,朱自清曾回憶說,那時候,他偶爾回家時,總看到她經常一個人坐在屋子裡垂淚。

同是與公公爆發矛盾,朱自清兩任妻子卻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朱自清與原配

等到朱自清發現妻子在家裡遭受的一切時,妻子武仲謙已被父母趕回了孃家。

武仲謙母親過世早,她的父親在她婚後不久又續娶了新妻。武仲謙被趕回孃家後,遭到了後母的白眼。人說,有了後母也就有了後爹。在這種情況下,父親對武仲謙的態度也發生了鉅變。在孃家的每一天裡,武仲謙都受盡了各種白眼。

所幸,不久後,朱自清在得知妻子與父親的矛盾後,毅然與父親發生了爭執。之後,他一直陪妻子待在如“冰窖”的孃家。

1921年冬天,朱自清在沒徵得父親同意的情況下接出妻兒,在杭州組織了小家庭,父子兩因此矛盾日深,但朱自清並未太在意。

1922年的九月,朱自清又帶著妻兒前往台州任教,這以後,夫妻兩的日子也越發好過了。笑容慢慢地,重新在武仲謙臉上綻放。

對於這段過往,朱自清曾在散文《冬天》裡描述說:

“外邊雖老是冬天,家裡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櫥窗開著,並排地挨

著他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的微笑向著我。似乎台州是空空的,只有我們四個人;天地是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個人。”

有了朱自清的愛,武仲謙的心裡也住進了陽光。

同是與公公爆發矛盾,朱自清兩任妻子卻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但這樣的日子沒持續太久,就被戰亂打亂了。戰亂期間,武仲謙帶著孩子們四處躲避,有時,竟連懷孕和月子期間,也沒能得到好的休息。

即便沒有戰亂,武仲謙的生活也始終充滿了艱辛。朱自清曾寫道:

“從來想不到做母親的要像你(武仲謙)這樣,從邁兒起,你總是自己餵乳,一連四個都這樣,孩子們每夜裡幾次將哭醒,特別是悶熱的夏季。

我瞧你的覺老沒睡足,白天裡還得做菜,照料孩子,很少得空兒,你的身體本來壞,四個孩子就累你七八年,到了第五個孩子,你自己實在不成了,又沒乳,只好自己餵奶粉,另僱老媽子專管她,但孩子跟老媽子睡,你就沒有放過心,夜裡一聽見哭,就豎起耳朵聽,功夫一大就得過去看。”

為了不耽誤丈夫的學習工作,武仲謙主動包攬了家中所有大小事宜。正如朱自清所言,她的世界,從來只有朱自清和孩子們,而沒有自己。

生活中,她最先想到的永遠是丈夫和孩子,在夫家時,面對公婆的刁難,為了讓丈夫安心讀書,即便日日垂淚,她也不肯和丈夫吐露半句。而在和朱自清相處的幾年裡,夫妻遇到矛盾時,她也總是一味地忍讓。

同是與公公爆發矛盾,朱自清兩任妻子卻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每每朱自清壓力大對她發脾氣,她也從不回吵,不號啕,只是抽噎著流淚。困難時,為了丈夫讀書,她可以變賣金手鐲。為了孩子健康,即便身子再弱,她也堅持親自哺乳......

在愛裡把自己忘了,這聽起來偉大,實際上卻暗藏兇險。

多數時候,愛得忘了自己的人,最終多半會被拋棄。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因為愛到忘了自己,在某種意義上:恰是不懂愛。不懂愛的人,往往很難得到愛。

但武仲謙並沒有因為愛到忘了自己而被拋棄,但相比之下,她的結局卻更慘烈。因為過度奔波勞碌,加上壓力過大且經常鬱結,年僅30歲這年,在生下第六個孩子六兒後,武仲謙的身體便每況愈下了。

在六兒不幸夭折後,武仲謙在極度的自責和巨大的壓力下,身體越發孱弱了。但她總覺得,或許“扛一扛就過去了”,畢竟以往她都是這樣扛過去了。

當朱自清將她送到醫院時,才發現她的肺部已經爛出了一個大窟窿。但在這種情況下,武仲謙也堅決不肯接受過多治療,因為:她怕花錢給家裡增添負擔。這以後僅一個多月,武仲謙就病逝了,病逝前她還一直在撐著病體操勞.....

武仲謙死後,朱自清悲痛欲絕。他寫下了很多悼念妻子的文章,但任他再怎樣悲傷,妻子也回不來了。

這以後,朱自清帶著五個孩子度過了最艱難的三年。三年後,本打算終生不再娶的朱自清,迫於無奈迎娶了新妻。

在新婚前,朱自清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寫下了那篇著名的《給亡婦》。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朱自清新娶第二任妻子陳竹隱後不久,就因為不適應,頻頻與新婚妻子爆發了矛盾。

相比武仲謙,陳竹隱雖然也深愛著朱自清,卻並不是一個願意全心付出的女子。對於婚後全職家務、照顧孩子的枯燥生活,陳竹隱表現出了極大的不耐煩。

同是與公公爆發矛盾,朱自清兩任妻子卻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實際上,對於活潑、愛交朋友且獨立的陳竹隱而言,這樣的生活意味著沒有自我。在這種矛盾下,兩人不斷爆發了衝突。

在一次與朱自清父親的小矛盾後,陳竹隱竟徑直向朱自清控訴公公,要求不與他們經常往來。朱自清對於妻子的控訴,並未作出具體回應,這讓陳竹隱很是不滿。

不久後,陳竹隱因不滿婚後生活的種種,竟生出了要與朱自清離婚的想法。

在煩悶中,朱自清對前妻武仲謙的思念越發強烈了。他寫下了很多悼念亡妻的詩文,也是在這些作品中,朱自清在品出妻子珍貴的同時,也開始意識到,妻子的早逝與自己有關。

朱自清深覺:倘若自己能體察前妻的心情,經常開導妻子,併為她分擔家務,讓她得到好的休息,前妻何至於鬱結於心並積勞成疾而死呢?

意識到這點後的朱自清,開始站在妻子陳竹隱的角度思考。冷靜後,朱自清做出了自我調整。他開始學著體貼妻子,只要得空他還會主動幫妻子分擔家務。

這以後,只要妻子心情稍有煩悶,他就耐心開導。他還經常抽出時間陪妻子散步、看景點。偶爾,他還會陪妻子唱唱崑曲、聽聽戲。

此後的兩人,雖照樣面臨戰亂,且承受著巨大的生活壓力,但他們一直恩愛和睦,並最終得以白頭偕老。

回過頭來看武仲謙,倘若當時的她也能如陳竹隱這般敢於說“不”,以朱自清的開明,他一定會尊重妻子。但武仲謙卻始終沒有和朱自清說過一個“不”字,這種隱忍背後,犧牲的是武仲謙的健康、快樂,同時,也是兩人的終生幸福。

任何時候,夫妻的最高境界的愛,從來不是一味的隱忍和付出,而是平等、尊重、理解等。也惟有這樣的愛,才能真正圓滿。這個道理,朱自清最終參透了,但武仲謙卻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也未能明白!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