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邹城|讽谏忧国的韦孟

韦孟(前228-前156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西汉初期楚元王刘交、其子夷王刘郢、其孙楚王刘戊三代诸侯王太傅。因刘戊荒淫无道,韦孟“徙家于邹”,即今邹城市,耕读为本,诗书传家,开创了韦氏一族兴盛史。

韦孟饱读诗书,学问高深,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拜为楚元王刘交的太傅。元王对韦孟非常尊重,后又拜他为王子夷王的太傅。夷王再拜他为王子刘戊的太傅。刘戊继承王位后,十分暴虐,对祖父刘交的老臣不礼。作为三朝太傅的韦孟见刘戊荒淫无道,便作《讽谏诗》,进行规劝。

在诗中,韦孟从叙述韦氏家族历史写起,历数楚元王三代变化,以元王“兢兢、恭俭、惠民”及夷王“克奉厥绪”,指出刘戊不思保守国家之道、行为不端,期望刘戊觉悟。他写道:我的祖先彭祖在夏为“豕韦氏”,在夏殷时势力很大,忠心于夏被封为诸侯;周武王论功行赏,封韦国为“伯”爵国,称韦伯国,武王伐纣时听信谗言,一举灭掉了我们韦氏的豕韦国,后来迁到了彭城;高祖又重用我们韦家,才得以复兴,辅佐楚王;楚元王、夷王能坚守道义,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国盛民富,社会稳定,“兢兢元王,恭俭净一,惠此黎民,纳彼辅弼。飨国渐世,垂烈于后,乃及夷王,克奉厥绪。咨命不永,唯王统祀,左右陪臣,此惟皇士。”而戊王继位以来,却不能坚守德政,国家堪危。对此,韦孟慨叹:“如何我王,不思守保,不惟履冰,以继祖考!”我王啊你怎么能够荒淫无道、不守汉德呢?面对国家日趋衰落、庄稼不收、民困国穷、危在眼前的情境,韦孟恳请刘戊勤劳治政,爱民治国,体现了其忠贞爱国、体恤人民之情。

对于韦孟的规劝,刘戊不听,依然我行我素。韦孟愤然辞去太傅之职,回到家乡彭城,以期读书写诗度过晚年。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刘戊参与七王之乱,后失败自杀。韦孟远见卓识,在刘戊与吴王刘濞谋乱前,举家迁于邹城,后逝于邹城。韦孟居邹,仍不忘楚王刘戊的情况,为其前途担心,为国家命运忧虑,作《在邹诗》,写年老辞官迁邹,抒发思恋楚王之情,赞美邹鲁尊孔崇礼的风气:“嗟我小子,岂不怀土。庶我王寤,越迁于鲁。既去祢祖,惟怀惟顾……济济邹鲁,礼义唯恭。诵习弦歌,于异他邦。我虽鄙耈,心其好而。”

《讽谏诗》和《在邹诗》是西汉四言诗的代表作。这两首诗典雅古奥,从思想到语言都学习《诗·大雅》。刘勰说:“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

韦孟之后,子、孙、曾孙四代以诗书传家,同宗的近邻也相继有随迁于邹者,形成邹城的韦姓大家族。自韦孟迁邹始,待至韦贤,五世为“邹鲁大儒”。其五世孙韦贤以明经任丞相,贤子韦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贤孙韦赏以傅哀帝任车骑将军大司马,位列三公,被称为“五世大儒三代宰相”,其后历代皆有杰出者。韦氏后人治《诗》,不仅传授经义,更能有所“匡谏”,在历史上形成了“韦氏家学”、“经学世家”。

《汉书》、《资治通鉴》有记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