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江狗肉——黔之宴狗不上桌 百姓餐首推花江

花江狗肉——黔之宴狗不上桌 百姓餐首推花江

相传,早在清末时期,贵州安顺地区的苗家寨就以大峡谷而著称。当时这里的战事不多,出门做生意的人不少。

由于这一带的农家狗繁殖得奇快,所以很多苗家人每隔几天就到一个叫“花江”的镇上去卖。因为卖狗的人比吃狗的人多,有些青壮年就想着法子把狗肉拎到当时西南的小镇——贵阳去卖,而且一边卖生狗肉,一边还开起熟吃的狗肉店来。久而久之,贵阳的人一提起吃狗肉,就想起花江来的狗肉,一想起吃狗肉就忘不了花江人用药材烹出的狗肉。从此,花江狗肉的品牌在贵阳扎下了根。

民国初,贵州军阀中强有力的人物周西成到贵阳坐镇,就在贵阳聘了当地的厨师为他的私人主厨。由于他出生的桐梓县同样也盛产狗肉,他几天不吃狗肉就感觉难受,因此,那位贵阳的厨师又转聘来了一个专门擅长烹狗的花江人,从此,周西成无论走到哪里,谁可以不带,那个烹狗的花江子绝不能少。周西成爱吃狗肉,还把那个专门为他烹狗的厨子叫“花江狗肉师”。

在“花江狗肉师”的影响力下,贵阳的花江狗肉开始向外延伸,从川、渝各地区走向全国。

在贵阳餐饮街上有一奇景,满街一字排开的狗屁股,狗尾巴还高高翘起,据说这就是本家有做正宗花江狗肉的象征。

花江狗肉是将花江原产的一岁半幼龄土狗不剥皮、烫去毛、剔去骨,放入专用调味包,用沙锅小火炖一天。待吃时,狗形犹存地端上桌,然后刚成一片一片的下进预先炖过的狗骨头沙锅里食用,肉嫩汤鲜,异香扑鼻。

花江狗肉——黔之宴狗不上桌 百姓餐首推花江

【制作流程】

【主料】

狗龄1.5岁左右,体重不超过15公斤的黄狗1只。

【辅料】

用40多种优质作料精心配制的“花江狗肉”调味包1个,生姜、葱花、胡椒适量。

【做法】

1.将狗活杀不剥皮,用开水把毛烫掉,清理干净后,把狗肉放入特大号的沙锅中,加入调味包和作料,一次性放足水,用小火慢炖一天。

2.狗肉做好了,等到吃时,把狗肉切成一片一片的,放在盘子里,把锅底炖狗的肉汤烧开,先喝碗汤,再把狗肉片倒进锅子里,一开就可以吃了。

【成品特点】

冬暖夏凉,汤鲜味美,皮滑肉嫩,烂酥不腻,久食而不厌。

花江狗肉——黔之宴狗不上桌 百姓餐首推花江

本文选自《一道菜一个故事》,仅供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