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加密貨幣不應該被忽視,它可以讓公衆受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加密貨幣不應該被忽視,它可以讓公眾受益

官方貨幣和金融機構論壇(OMFIF)剛剛發佈了他們的最新公告。

這份30頁的公告中包括一篇報道金融科技的文章,作者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

這篇題為《金融科技的監管方法:防範新興風險而不扼殺創新》的文章,觸及了採用加密貨幣的利弊和挑戰。

下面是一些亮點。

加密資產不應該被忽略

“如今,一些狂熱者表示,加密資產可能代表著類似突破的開始。另一些人譴責加密資產不過是一種時尚或欺詐。我們不應該如此輕易地忽略他們。”

金融科技既危險又有前途

“金融技術帶來了可觀的前景,但也帶來了風險。考慮分佈式分類帳技術,它支持加密資產。它可以實現更快、更便宜的交易,安全存儲記錄,並自動執行所謂的智能合同。但這項技術也被用於非法目的。”

監管與創新的自由

“監管機構面臨著一項艱鉅的任務。一方面,他們必須保護消費者和投資者免受欺詐,打擊逃稅、洗錢和資助恐怖主義。它們還必須保護金融體系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另一方面,他們必須提防扼殺有利於公眾的創新。通過與處於金融創新中心的市場參與者接觸,監管機構可以及時瞭解新技術的好處,並識別風險。開發一個前瞻性的監管框架要求創造力,靈活性和新專業知識。”

“到目前為止,各國政府都採取了不同程度的嚴格監管措施。如果這種不協調的局面繼續下去的話,經濟活動就會轉移到監管更寬鬆的司法管轄區。因為加密資產是不分國界的,所以全球性的合作是至關重要的。”

拉加德解釋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給了我們三個重要的教訓。

信任是金融體系的基礎,但它很脆弱,很容易動搖。

風險在意料之外的地方累積。在危機爆發前的幾年裡,金融工具的出現令投資者難以理解,比如債務抵押債券(cdo)。目前尚不清楚,分佈式的金融體系會更穩定還是更不穩定。

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裡,金融震盪迅速波及全球。應對危機需要協調一致的行動。全球金融體系可能會更快地傳遞衝擊。

加密資產對穩定性不會構成威脅

“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為其成員提供了有關解決與加密資產相關的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風險的指導。 負責協調各經濟體金融監管的金融穩定委員會正在研究監測加密資產的方法.G20同意FSB的評估,即加密資產不會對穩定性構成威脅,儘管它們可能在未來構成威脅。”

需要採取行動

“隨著風險的出現以及實體和活動之間的區別被打破,可能需要採取新的方法。 有一件事似乎是肯定的:我們不應該在答案變得明確之前推遲行動。 相反,我們必須開始考慮未來的監管框架。 在香港、阿布扎比和其他地方開展的一種方法是建立監管沙箱,在新的金融技術可以在嚴密監管的環境中進行測試。”

結論

“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對加密資產和金融科技持開放態度,不僅因為它們帶來的風險,還因為它們可能改善我們的生活。”有疑問時,想想貝爾和他的電話。”

編譯-BiBiQ

https://dailyhodl.com/2018/11/09/imf-chief-crypto-should-not-be-dismissed-can-benefit-the-public-with-fast-and-cheaper-transactions/

特別聲明:區塊鏈行業ICO項目魚龍混雜,投資風險極高;各種數字貨幣真假難辨,需用戶謹慎投資。《鏈內參》只負責分享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用戶一切投資行為與本站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