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出現褥瘡的部位和褥瘡各個階段的症狀你造嗎?

最近遇到不少人諮詢關於老年人如何預防褥瘡的相關問題,其中不少人對於老年人長期臥床時哪些部位容易患上褥瘡知之甚少,也有不少人對於老人出現的早期褥瘡症狀因為沒能及時發現而錯過了治療的好時機。為此石家莊金冠中醫骨病醫院特地為大家介紹了一下關於老人褥瘡的易發部位和各個階段的詳細症狀,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褥瘡易發部位

容易出現褥瘡的部位和褥瘡各個階段的症狀你造嗎?

多發生於無肌肉包裹或肌肉層較薄、缺乏脂肪組織保護又經常受壓的骨隆突處。

(1)仰臥位好發於枕骨粗隆、肩胛部、肘、脊椎體隆突處、骶尾部、足跟。

(2)側臥位好發於耳部、肩峰、肘部、肋骨、髖部,膝關節的內、外側及、內外踝。

(3)俯臥位好發於耳、頰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腳趾。

2.褥瘡臨床分期和各期症狀特點

(1)可疑的深部組織損傷皮下軟組織受到壓力或剪切力的損害,局部皮膚完整但可出現顏色改變如紫色或褐紅色,或導致充血的水皰。與周圍組織比較,這些受損區域的軟組織可能有疼痛、硬塊、有黏糊狀的滲出、潮溼、發熱或冰冷。

(2)第一期壓瘡淤血紅潤期——“紅、腫、熱、痛或麻木,持續30分鐘不褪”在骨隆突處的皮膚完整伴有壓之不褪色的侷限性紅斑。深色皮膚可能無明顯的蒼白改變,但其顏色可能與周圍組織不同。

(3)第二期壓瘡炎性浸潤期——“紫紅、硬結、疼痛、水皰”,真皮部分缺失,表現為一個淺的開放性潰瘍,伴有粉紅色的傷口床(創面),無腐肉,也可能表現為一個完整的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皰。

(4)第三期壓瘡淺度潰瘍期——表皮破損、潰瘍形成。典型特徵:全層皮膚組織缺失,可見皮下脂肪暴露,但骨頭、肌腱、肌肉未外露,有腐肉存在,但組織缺失的深度不明確,可能包含有潛行和隧道。

(5)第四期壓瘡壞死潰瘍期——侵入真皮下層、肌肉層、骨面、感染擴展,典型特徵:全層組織缺失,伴有骨、肌腱或肌肉外露,傷口床的某些部位有腐肉或焦痂,常常有潛行或隧道。

(6)無法分期的壓瘡典型特徵:全層組織缺失,潰瘍底部有腐肉覆蓋(黃色、黃褐色、灰色、綠色或褐色),或者傷口床有焦痂附著(碳色、褐色或黑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