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螺絲釘”,忍耐還是離開?

文 | 黃盛

投行“螺絲釘”,忍耐還是離開?

“敢問路在何方……”

對於不少初入職場的“小白”來說,工作碰壁、資源不通、無處求助等難題並不鮮見。

但對於“別人眼中”身著一線名牌、出行頭等艙、住宿五星級、工資條上的0多得數不過來的投行精英來說,初入職場時的努力與迷茫大概也是職業生涯中難忘的一幕。他們在前三四年的事業開拓期最為辛苦。

或許是出於對商業邏輯和項目投資的濃厚興趣,也或許是出於對傳說中投行“三高”(高薪、高平臺、高地位)的豔羨,他們帶著對生活的嚮往,踏進了精英匯聚的投行業,開始從一枚職場“螺絲釘”做起。

要麼忍,要麼狠

投行“螺絲釘”,忍耐還是離開?

投行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光環比較集中的“前臺部門”一般有三個:投資銀行部、銷售交易部和資產管理部。

但對於“螺絲釘”來說,不管在不在光環集中的部門,唯一的出路就是勤勤懇懇努力工作。

螺絲釘們的任務,就是處理好各種paperwork。而判斷螺絲釘技術熟練程度的最簡單標準在於,做PPT、Model時候鍵盤和鼠標的使用比例如何。因為上述兩項工作,特別是Model,絕大部分都能通過鍵盤省時省力地完成,鼠標使用得越多,說明技能越不熟練。

楊舒怡的夢想就是進投行。她出身普通家庭,有著過人的智商和情商,剛考取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金融碩士。在其他學生正在糾結畢業旅行是去韓國還是日本的時候,她不得不在自習室裡夜以繼日地準備六月份的CFA(註冊金融分析師考試)——這項考試以國際公認、含金量高、通過率低而聞名,只有優秀到能夠碾壓眾人,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在國內,投行的HR一般非清華、北大、復旦金融系成績拔尖的學生不要。在國外,則往往非常春藤名校的不要。

對於楊舒怡來說,爭取到一個投行的工作能夠給人生帶來巨大的改變,她倍加珍惜。“我知道我不能依靠任何人。這是一條非常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而且能保證我儘快實現財務自由。進投行是每個金融系學生的夢想。”楊舒怡說。

“給投行工作就得準備好每週把自己7X24小時地賣給投行。”作為瑞銀UBS投行部的前員工,大衛回憶起自己的投行時光,感慨不已。

“老闆要東西是不會分時間的,我老闆曾經給我同事打電話,讓他打印一份文件——完全不管那時候是週末晚上六點,而我的同事正在香港出差。老闆就坐在辦公室裡,打印店就在辦公室樓下,但是他不考慮這些,就跟你要。你做不到?OK,那就開了你。”大衛說。

這一點都不誇張,對於投行新人來說,工作高於一切。過五關斬六將,終於進入投行當了分析師,頭三年一般就是底層的螺絲釘,基本的任務無非是做Pitch book和各類備忘錄,做港股業務的每天開各種電話會和建模估值;做A股業務的似乎工作更繁重,每天都在寫招股書和蒐集底稿,而招股書通常四五百頁,可能你需要準備一年,改七八十遍,甚至路演前一天的半夜一兩點還在改。一週工作120-140個小時,再正常不過——一週工作140個小時,意味著每天休息的時間最多隻有4個小時。

對投行人來說,週末與朋友聚餐郊遊是一種奢望,就算有點時間,提前約了,也往往會泡湯。“還是那句話,老闆要東西是非常隨機的。如果郵件聯繫不到你,他會毫不猶豫地給你打電話,無論什麼時間,無論你在幹什麼。”大衛說,“所以,親愛的女性朋友們,以後找一個做投行的男朋友吧,錢多事兒少死得早。”

留下還是離開?

投行“螺絲釘”,忍耐還是離開?

對於大學生而言,獲得投行的工作機會是職業生涯一個很好的開始。

除了優厚的薪水和福利,沒有其他金融機構捨得一擲千金地培養新人——全資把新人送去紐約或倫敦,請全球頂尖培訓機構中最好的老師給他們做培訓,每天學費可能不低於七八百美元。

但這還不是全部,更重要的一點在於,投行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能讓人站得更高,看到更美的風景,有更多的選擇。在這裡,分析師可以經常接觸企業高管,甚至可以和不少大名鼎鼎的董事長、總經理碰面。

一個在香港工作的女分析師說:“工作帶來的最大的不真實是,我居然能和那些叱剎風雲大佬的合影。當你走到他們面前,會發現他們往往比較風趣和容易親近。我也是很努力才剋制住了發朋友圈的衝動,然後頓悟許多。”你心中一個似乎很遙遠的憧憬,此時竟成了現實。

在一個好的平臺上,執行好的項目,瞭解整個流程,本身就是一種幸運。而在這過程中,一個人所承受的壓力和獲得的成長,都是其他工作無法比擬的。

只是有多少“螺絲釘”能在這條路上堅實地走下去,從一棵小草變成參天大樹?

(來源: LinkedIn領英、直通投行(ID:zhitongtouhang)、華爾街見聞、TalentGuide職場成長、金融街李莫愁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