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困局真的无解么 谈战略储备粮食

二战时期日本士兵,吃的都是精加工大米的,导致缺乏某些维生素。

后来换成保留很多营养成分的无精加工大米,因为口感不好吃,士兵集体拒绝,

因抗议过大,只能改成一定比例分配,结果还是没人愿意吃口感差营养好的大米。

那些说战争时期,喂猪的大米,照样有人吃。

开三战,士兵+后勤兵,1000万---1亿不等。给士兵吃杂交水稻,分分钟哗变。

现代战争的伙食标准,不仅要吃饱,还要营养全面,还要好吃。热量、肉类、

脱水蔬菜、高纯度巧克力,各种调料包。

有些人还停留在吃饱就行的思维上,对战争后勤一无所知,鼓吹杂交水稻无敌论。

中国主粮根本没问题,缺的是大豆、玉米。

中国20.238亿亩耕地中只要8.12亿亩是种植水稻小麦这两种主粮的,我想无论如何主粮都是能自给的。

但与此同时,中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大豆用来榨油、作饲料,生产肉蛋奶,这部分大豆需要7亿亩耕地来种植,只有美国、巴西、俄罗斯这三个现有耕地或者潜在适宜耕作土地在30亿亩以上的国家能够奢侈的拿出几亿亩耕地来填这个缺口。

另外粮食自给率其实不止一种标准,像印度也能粮食自给,甚至还能大量出口粮食,但是印度的粮食产量比中国低多了(印度主要是亩产不如中国,但是某些方面印度农业也有其优势)。

另外,中美现有耕地面积差异不大,但是开发程度差别很大,天地图上看中国自然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地方基本上全是耕地,找不出多少连片的适宜耕作但是尚未开垦的地方了。

实际上有资料说美国适宜耕作的土地有40亿亩,俄罗斯38亿亩,巴西不含亚马逊雨林都有26亿亩,中国20亿亩,其中三分之一还是坡田,不利于机械化,而前面三国的数据应该是不包括坡田的,只不过俄罗斯纬度高只能种一季,而且沼泽遍地,开发程度高,巴西高原的红壤不怎么肥沃,同样需要改造,两国庞大的宜耕土地面积需要打个折扣,美国机械化农业铺张浪费,亩产低。

中国亩产不低,但是精耕细作其实是用更多的劳动力和更高的成本换取高亩产,牺牲了经济效益,而美国纯粹是土豪式农业,边边角角的地方不开发,不适合种小麦但适合种水稻的鱼米之乡不开发,美国农民本质上是一群资本家,只不过从事的领域恰好是农业罢了

综上所述,问题无解,因为中国有那么多人,只有这么一点土地,要想提高生活品质,只能大量进口(全球市场上在满足生产国民众基本消费后可以流通的牛羊肉都不够中国人吃 而且一去买就涨价 以前老外不吃的鸡爪 猪蹄进口多了也涨价了)。

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困局真的无解么 谈战略储备粮食
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困局真的无解么 谈战略储备粮食
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困局真的无解么 谈战略储备粮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