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小课堂|跟着鸳鸯学人生智慧(二):贾母的考验

红楼小课堂|跟着鸳鸯学人生智慧(二):贾母的考验

作者

夜何其

贾府的首席大丫头集私人秘书、办公室主任、财务总管于一身,在她主子的辖区之内,首席大丫头任务不可谓不繁,职责不可谓不重。

鸳鸯成为贾母屋里的首席大丫头时,贾母已经进入晚年状态。

这意味着:

红楼小课堂|跟着鸳鸯学人生智慧(二):贾母的考验

1、贾母有一笔很可观的私人积蓄,包括她的嫁妆、月钱节余、朝廷御赐、儿孙晚辈的孝敬、亲戚世交的礼物、下属官员的进献,还有贾代善的部分遗产。贾母的这些财物包括贵重衣物、首饰、古董、摆设、绫罗绸缎、金银铜锡器皿,还有大量金银现钱。首席大丫头就是掌管这些财产的一把总钥匙。

2、贾母年事已高,精力日渐衰退,这么大一笔财产,她记不住,也看管不过来。首席大丫头的品质决定着她的个人财产是否安全。

3、贾母积累财物的同时,也在积累人生经验,什么人可靠,什么人不可靠,怎么观察一个人是否可靠。就像她积累了满箱满柜的财产一样,她也积累了满胸满腹的经验。只不过,财产是有形财富,人人看得见;经验是无形财富,外人不容易看见。

贾母屋里丫头众多,事务繁杂,必须确定一人为首席大丫头。

这个首席大丫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贾母认为她很适合做首席大丫头,心满意足指定她为丫头之首。一种情况是,没有合适人选,勉强选了个年龄较大的丫头,指定她为丫头之首。

鸳鸯属哪种情况呢?很明显,第一种。

贾母对鸳鸯言听计从。贾赦强迫鸳鸯做姨娘,贾母不惜跟大儿子和大儿媳闹翻脸,还放出豪言:“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就只这个丫头不能。”

红楼小课堂|跟着鸳鸯学人生智慧(二):贾母的考验

三十九回,众人说到鸳鸯,惜春说:“老太太昨儿还说呢,他比我们还强呢。”贾母当着孙女的面说鸳鸯比她的孙女还强,可见鸳鸯多得贾母的欢心。

鸳鸯做上贾母屋里首席大丫头时,贾府这个钟鼎大族历经百年,走到衰败前夕。冷子兴说荣国府:“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贾府为迎接贾贵妃省亲大肆铺张,更加剧了财政紧张。看起来,贾府的财产很不少,若干个田庄、庞大的府第、上千名奴仆,但是府第要维护,奴仆要供养。田庄上的收入急剧减少,不知是真的旱涝频发,还是庄子上的管家从中作弊。贾府的金玉器皿、名人字画、古董摆设要留着装点门面,也不能拿到古董铺里卖了换钱。

都是些死钱,派不上用场。贾母屋里那笔私人积蓄,各房的主子三猫六眼地盯着。

贾母把这么一大笔财产交给鸳鸯保管,她放心吗?她就不怕鸳鸯跟哪房的主子串通起来作弊?

贾母当然不放心。

贾母是个老人精。她在书中出现时,已经退居二线,每天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安享天伦。其实她早年是像王熙凤那样当家理纪的,举凡与豪门有关的人员,她都打过交道,深知此中之弊。

所以,她是书中最难骗的一个人。

马道婆骗贾母点一天四十八油的大海灯,绕了半天,贾母始终不松口,只肯舍每天五斤油。舍这个五斤油的海灯,还是做给儿媳王夫人看,也因马道婆是贾宝玉的干娘,总得让干娘从干儿家揩点油吧。

道行高深的王道士见到贾母,施出感情攻势,又是哭,又是笑,表演功夫可以拿奥斯卡金像奖。一说到给贾宝提亲,贾母的脑子立即清醒,以和尚说宝玉不宜早婚为由,一口拒绝。

红楼小课堂|跟着鸳鸯学人生智慧(二):贾母的考验

这可是专业级别的骗子。

七十三回,贾母听探春说,园中夜里坐更的婆子们闲着没事,掷骰赌牌,开了赌局,还发生了争斗相打之事。已经退休多时的她亲自挂帅,主持抓赌,把骰子牌烧毁,赌资没收,散与众人,为首的重责四十大板,撵出,永不录用;从者打二十大板,停发三月工资,打扫厕所劳动改造。

贾母为何这样重视?她跟探春说:“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殊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这事岂可轻恕。”

事实证明,贾母的忧虑不无道理。那些婆子有偷窃主子首饰当赌资的,有私自给丫环们传递物品的,有引进小厮跟丫环私会的,绣春囊事件就跟婆子放进闲人有关。绣春囊事件传出去,贾府女儿们的名声就完了。

这说明,哪里容易出弊端,哪些人容易出弊端,贾母知道得一清二楚。

首席大丫头与各房主子里应外合,串通作弊,她岂会想不到?

鸳鸯成为她的首席大丫头,是经过她考察的。

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贾母是考察过鸳鸯的。

红楼小课堂|跟着鸳鸯学人生智慧(二):贾母的考验

1、鸳鸯的家庭。今天考察干部有政审,鸳鸯也是经过政审的。鸳鸯是贾府的“家生子”,是贾府的自己人,家世清白,不是来历不明的丫头。鸳鸯的父母在南京老家看宅子,兄嫂跟鸳鸯关系一般,鸳鸯往家里盗窃财产的可能性不大。

2、鸳鸯的记忆力。贾母的私人财产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出入频繁,很难建立帐目,丫头们不识字,建了帐也没用。这些财物的存放位置与出入情况,全凭丫头记在脑中。想必鸳鸯是个普通丫头时,贾母就注意到她超好的记忆力。

3、鸳鸯的组织能力与应变能力。这也不消多说,想必鸳鸯是个普通丫头时,贾母就注意到她这些品质了。

鸳鸯做上大丫头之后,贾母仍然观察了她很长时间。

何以见得?四十七回,贾母一番话中泄露了天机。

四十七回开头,有一大段文字,写贾母训斥邢夫人。

其中有这么几句:“我这屋里有的没的,剩了他一个,年纪也大些,我凡百的脾气性格儿他还知道些。二则他还投主子们的缘法,也并不指着我和这位太太要衣裳去,又和那位奶奶要银子去。”

注意这几句:“(她)并不指着我和这位太太要衣裳去,又和那位奶奶要银子去。”

贾母怎么会知道鸳鸯没有“和这位太太要衣裳去,又和那位奶奶要银子去”?鸳鸯必定不会告诉她,鸳鸯就是告诉她,她也不会信。一定是贾母自己观察得出的结论。

贾府管事的都喜欢吃拿卡要。看大门的奴才,那些上门拜访的官员要备一份礼给他们;银库上掌秤的奴才,谁领了银子,都要给他们笔回扣。采买物品的奴才,以次充好,别人给主子买好的东西,他们还不许,说抢他们的饭碗。

说起来,这也是大户人家的常情。皇帝家的奴才也是这样,夏太监、周太监就不时以各种名义来贾府借钱,借了也不还,就是白要。

鸳鸯在贾府的地位比堪比夏守忠等人,她跟王夫人说:太太这件大毛衣裳真好看,我想做件,还没给做。王夫人岂听不出话外音?她跟凤姐说,我的月例钱没了,二奶奶先支两个月的给我。凤姐敢不支给?

鸳鸯当上贾母屋里的首席大丫头时,也就十几岁,她不可能像成年奴仆们那样买房买地,放贷收息。一个十几岁女孩儿,也就弄几件好衣裳穿穿,弄几两银子花花。所以,留意一下她的衣裳脂粉和零花钱,就大概知道她有没有与外人串通。

如果鸳鸯贪小便宜,跟这个太太要了衣裳,那个奶奶要了银子,那么,这个太太跟鸳鸯商量弄出几件古董,那个奶奶让鸳鸯散布点有利或不利的消息,鸳鸯能拒绝吗?

贾母这是以小观大。

因为鸳鸯经得起考验,贾母才放心把一辈子的积蓄交给她保管。鸳鸯最大限度保全了贾母的个人财产。

红楼小课堂|跟着鸳鸯学人生智慧(二):贾母的考验

鸳鸯保全了贾母的财产,就是保全了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的地位与尊严。贾母在贾府受尊重,一是她的老封君身份,二是她满箱满柜的金银。就凭她箱柜里那些金银钱财,就是儿孙都跟她断绝关系,来给她做干儿干孙的人也会挤破门。

不信可看刘姥姥。刘姥姥比贾母大几岁,却在女婿家忍气吞声,她除了几亩薄田一无所胡,养老仰仗女儿女婿,哪敢摆老资格。后来去贾府打抽丰,弄了二十两银子,在女婿家的地位就提高了,从她二次入贾府的言行来看,她在女婿家有话语权了。第二次又得了一百多两银子,大约不但在女婿家有话语权,在那个村庄里都受人尊重了。

老板怕什么?一怕钱财受损,二怕人脉被挖。

鸳鸯一不监守自盗,二不与外人勾结,贾母对她也就放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