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糖橘“起砂”的祕密!你真的懂?

砂糖橘緣何叫砂糖橘?有說是因為它最初產自肇慶的四會市黃田鎮沙糖村;亦有說是因為它皮薄而脆,在果皮上廣佈疣狀突起的亮點,像“砂”一般,因而得名。

筆者對砂糖橘名字的由來倒不是特別在意,這麼多年早就叫習慣了。不過正如後者所言,長期以來砂糖橘是否“起砂”已成為衡量其果品優劣的重要指標之一,彷彿只有“起砂”的砂糖橘才算正宗,價格也會相應高上一些!

那麼如何才能讓砂糖橘順利起砂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砂糖橘“起砂”的秘密。

“砂”是什麼?

砂糖橘“起砂”的秘密!你真的懂?

砂糖橘的果皮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為外果皮、中果皮及內果皮。當然,我們也可直接看成二層結構,即黃皮層與白皮層。

砂糖橘的“砂”實際上是油胞,也被稱為分泌囊,裡面累積著萜烯類、醇類、醛類、酚類、烷烴類等含氧化合物。從圖上我們大致可以看出它們是分佈在黃皮層上的,略微凸起。

砂糖橘“起砂”的秘密!你真的懂?

油胞最初在子房壁上形成,隨著果實的發育,不斷產生新油胞的同時,已形成的油胞進行膨大生長。

初期油胞分佈的密度較大,但在穩果後,密度大幅下降,轉而進入迅速生長期。

油胞生長髮育的方式比較特別,為裂溶生型。它們聚集在一起,從內向外開始溶解,最終形成分泌腔,腔內充斥著柑橘油,也就是之前所說的那些含氧化合物。

讓砂糖橘起砂的條件

砂糖橘“起砂”的秘密!你真的懂?

筆者在查閱相關資料時看到了這樣一組數據:

起砂果——果皮厚度1~2.2毫米,平均厚度為1.6毫米,油胞直徑0.7~1毫米。

平砂果——果皮厚度2.1~2.6毫米,平均厚度為2.34毫米,油胞直徑0.5~0.7毫米。

凹砂果——果皮厚度2.5~3.3毫米,平均為2.91毫米,油胞直徑0.3~0.5毫米。

由此看來,砂糖橘能起砂是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的,一是油胞夠大,二是果皮夠薄,這樣才能讓油胞稍高於果皮,摸上去“手感粗糙”。

如何讓砂糖橘順利起砂?

砂糖橘“起砂”的秘密!你真的懂?

①提高光合效能

油胞中的含氧化合物不是憑空來的,以其中含量最高的萜烯類物質為例,它是由丙酮酸經過多種酶的作用下而產生。

丙酮酸是植物有氧呼吸第一階段產物,由葡萄糖分解而來,葡萄糖對應的則是光合產物。

由此可見,光合產物充足,有利於油胞內物質的累積。所以適時修剪,膨果期及時撐果可增加樹體光照度,對砂糖橘起砂是十分有利的。

②合理施肥控水

礦質營養是砂糖橘生長的基礎,而且兼具各種生理功能。如磷素可促進光合產物的運輸及植物化合物的合成;鉀、鎂能提高光合作用及酶的活性;鈣能維持細胞壁、細胞膜的結構;硼能促進含氧化合物的合成等等。

只有在營養均衡、供給充足的情況下,砂糖橘才能順利起砂。要特別提醒的是,氮素對於柑橘果皮的厚度影響較大,所以在後期是需要控氮的,以免造成果皮再次發育而影響起砂。在砂糖橘膨果後期至著色期,可噴施紅庫,內含磷、鉀、鈣、鎂、硼、鋅、鉬等多種礦質元素,對起砂、增甜、著色效果較好。

砂糖橘成熟期應酌情控水,一方面是利於果實糖分的累積,另一方面是減少樹體對於氮素的吸收。

③科學使用調節劑

砂糖橘保果時常會用到赤黴素、細胞分裂素等,如果使用過量,濃度過高會使果實白皮層緻密性增加,而導致果皮厚度增加,影響起砂。

須知道保果的關鍵在於營養,而非調節劑本身,它們的作用僅是在於將營養導向果實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