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來自瀋陽的工人,在裡海地區組成一支中國軍,為蘇聯浴血奮戰

有一箇中國人,在今天的裡海地區幾乎是家喻戶曉,這地區的檔案、文獻、著作中幾乎每篇都會提到他。甚至連前蘇聯的歷史專家都說:“在蘇聯的每個角落裡,我們都碰到過同他在裡海地區、伏爾加河、遠東和中亞並肩作戰過的人,這些人都說他是軍事天才,為蘇聯的革命浴血奮戰,戰鬥一生。”

那這人是誰呢?他就是包清山,俄文名字叫科斯嘉,1887年出生於遼寧瀋陽。在他很小的時候被一個叫米哈伊爾·瓦赤那則的沙俄將軍帶到俄國,在格魯吉亞首府第比利斯的一所教會學校讀過書。畢業後在一艘遠洋輪船上當過水手,到過世界上許多地方,英語比俄語還好,後來還在彼得格勒一家工廠做工。

一名來自瀋陽的工人,在裡海地區組成一支中國軍,為蘇聯浴血奮戰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後,包清山和一批中國工人參加了革命。一次,他和一批蘇俄紅軍被白俄匪軍俘虜了,在白俄匪軍即將將他們槍決時,包清山帶著被俘的蘇俄紅軍逃出了絕境,這裡面還包括紅軍軍官卡巴澤。1918年,北高加索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包清山奉命在裡海地區組建一支中國軍。

當地許多衣衫襤褸、面有飢色的華工紛紛加入到他的隊伍,一時間他的隊伍達到了800多人,名字為中國營,蘇聯的基洛夫親自把軍旗交到包清山手中。1918年,哥薩克白匪軍攻入今俄羅斯的弗拉季高加索市,包清山的中國營參加了“弗拉季高加索保衛戰”。一次,由15名中國營戰士守衛的城防司令大樓被團團包圍。

中國戰士在大樓裡堅持了幾天幾夜沒有一個人投降。革命勝利後,這座大樓保存完好,當地人稱之為“中國樓”。還有一次,守衛利涅依教堂一個鐘樓的中國戰士被白匪軍包圍。在糧水斷絕的情況下,他們忍受飢渴,堅持10晝夜沒有閤眼,擊退了進犯的敵人。到了第11天,白軍叛亂被平息了,這些筋疲力盡的戰士才被抬出鐘樓。

一名來自瀋陽的工人,在裡海地區組成一支中國軍,為蘇聯浴血奮戰

後來,包清山又帶著中國營參加了著名的“格羅茲尼防禦戰”。為了紀念包清山和中國營,他們把格羅茲尼松查河上的一座橋叫做“中國橋”。1919年初,中國營在包清山的率領下,從今俄羅斯的基茲利亞爾向北方500公里外的阿斯特拉罕城轉移。由於時值嚴冬,寒風刺骨,加上到處是汙泥冰雪,溼漉漉,缺衣少食。

當到達目的地時,500多人的中國營救只剩下150多人了。中國營中的兩個俄國女衛生員,其中一個得了斑疹傷寒,沒有擔架,中國戰士就用軍大衣做成擔架用手託著她走到了目的地。當中國戰士步伐整齊地勝利到達終點,基洛夫親自來歡迎他們。1919年年中,包清山又奉命平定今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地區的巴斯馬赤匪軍。

一名來自瀋陽的工人,在裡海地區組成一支中國軍,為蘇聯浴血奮戰

1920年夏,在俄羅斯格羅茲尼駐守的包清山帶著中國營將當地燒了近3年的油井給撲滅了。1922年正月,中國營奉命開赴今俄羅斯頓河地區首府羅斯托夫。在這裡,包清山和中國營的主要任務是維持社會治安,保衛城市。為此他們逮捕了一大批反革命分子、無政府主義者和形形色色的各種刑事罪犯。

令城市的治安大為好轉,許多當地的工人代表來到中國營駐地,慰問犒勞中國戰士。同年,包清山又帶著中國營前往今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市鎮壓馬匪。沒過多久,包清山就將匪首擊斃。1923年5月初,包清山和中國營接到新的任命,離開了撒馬爾罕市,前往今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市,後去了莫斯科。

一名來自瀋陽的工人,在裡海地區組成一支中國軍,為蘇聯浴血奮戰

之後,包清山和他的中國營似乎消失了一般,再也沒有蹤跡。有的人說包清山後來回國了,化名楊卓,在張作霖手下當差,被任命為中東鐵路少將參事員,大帥府俄事顧問,可惜最終以通俄名義被張作霖處決。有的人說1924年1月列寧死後,蘇聯高層爭權嚴重,包清山和他的中國營因沒站對位置而被秘密處決掉了。

包清山曾和俄國姑娘巴拉葉娃結婚了,還生了一個女兒,叫愛列奧諾拉·包清山。她們對包清山1923年5月以後的蹤跡也一無所知,只是聽說他在1924年回國並在戰爭中犧牲了。包清山失蹤後,巴拉葉娃母女一直生活在撒馬爾罕市,靠蘇聯政府發給的津貼生活。一名來自瀋陽的工人,在裡海地區組成一支中國軍,為蘇聯浴血奮戰。(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