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聽家長說孩子進大學就好了,是什麼心態?

qzuser


朋友一個大學的輔導員,從事著大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這個工作從理論上追求著做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但在實際日常業務工作中更多的是瑣事,一件一件的瑣事詮釋著這個工作。

“孩子,咬咬牙再堅持一下,考上大學就好了”。這是中國小學、初中、高中經常聽到的最勵志的關於大學的廣告語,老師的殷殷期待、父母的苦口婆心,給那些奮戰在高考路上的孩子們以無形的激勵、方向的引領。

我記得我上高中也是這樣,老師把大學生活描繪的人間天堂一般,當我們都在刷題的時候,老師說了一句:“大學的時候下午都不用上課。”全班頓時沸騰,都擦拳磨掌暗下決心在努力。

謊言的代價

然而理想很骨感,現實很殘酷。現實與想象的根本不一樣,最起碼一半對一半。在985和211或者雙一流這樣的高校中,雖然分數不能說明一切,但還是能說明點什麼,學生綜合素質整體相對較高點,學生經歷過大一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茫然之後,在大二開始逐步發力,考研的考研,考證的考證,出國的出國,為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作出規劃與實踐。而在二流三流和沒流的學校中,尤其一些對高考分數要求很低的學校,頹廢茫然的居多,混日子的居多,騙父母錢的居多,很多學生紙醉金迷真是活在天堂之中,到頭來什麼都沒學到。

大學期間其實根本不輕鬆,如果真的想學好的話。現在社會競爭激烈,沒有核心競爭力很難在社會中立足。以前有人問我,大學到底能學到什麼?我對學生的回答是理念二字。這種理念更多的是一種感覺,只有經歷才有所體會。

大學環境相比高中是比較寬鬆,有大量的時間可以自由安排,這鍛鍊了你的獨立性。但這也是辯證的,有的自我約束強的學生內部驅動力很強,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然而普通高校居多的學生都是在混畢業,平時曠課較多,晚上打遊戲,週末見網友,要生活費才與家長聯繫。現在大學生都是90後,00後也快上大學了。他們的家長在那個特殊年代沒上過大學的居多,家長對學生在校的具體情況瞭解也較少,心理防線沒有像在高中那樣,學生說什麼家長基本信什麼。殊不知報喜不報憂的居多。

現在大學都基本普及了,毛入學率都很高,只要有分一個普通專科學校還是能夠上的,基本做到了寬進寬出。大學階段對人生還是很重要的,家長們,如果您的孩子在上大學,不要感覺好像沒事了,給他自由了,錯錯錯只會導致誤誤誤,還是應該給與相應的關注。教育還是需要社會,學校,家長,學生的合力,您認為呢?

很多人都聽過一樣的話,在我們拼死拼活努力擠進大學窄門時,深夜苦讀耳邊總會響起親友長輩的鼓勵,尤其是一句:現在苦一點沒關係,以後你上了大學就輕鬆了!

好像進了大學就像是上了天堂,你就可以像電視電影裡那樣做個快活的大學生,整天就想著跟異性交往,手捧著書本就能感覺自己高人一等,可以整天風花雪月。

可實則不然,我們有許多留學生朋友,努力的面試,為了搏得好成績爭取義工名額,拼了命的豐富自己的資歷,想在大學面試時能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證明是有資格進入這所大學,可真進了大學呢?一切是否就達到了極樂終點?

結果完全不是那樣,不管你是早到國外幾年,或是上了大學才到國外,在國內的思路和一路在國外求學的老外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很多留學生初到國外光是忙著應付生活瑣事,加上趕上課業,很快的時間就過了,可能頭一年都還在適應,可是同學們卻已經早早著手未來如何踏入社會的初步作業。



鹿頭社長


畢業22了大人了,就能上班了,能讀繼續讀,也操心操到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