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个弟弟前仆后继的实力插刀后,这个好人终于沦为了亡国之君

古人云,立子以嫡,无嫡立长。只要确立了这个原则,任何一个有儿子的帝王都不必为立储而纠结。

但是后秦皇帝姚兴却有个烦恼:最年长的儿子姚泓虽然“孝友宽和”,却好像没什么用,还多病;最能干的姚弼文武全才,偏偏不是嫡长子。

在九个弟弟前仆后继的实力插刀后,这个好人终于沦为了亡国之君

姚兴

在九个弟弟前仆后继的实力插刀后,这个好人终于沦为了亡国之君

后秦疆域图

很久后他决定了:还是立姚泓。

姚泓也没有令他失望:“常留总后事。博学善谈论,尤好诗咏。”

当时有大臣认为法律太宽,应该严苛一些,姚泓反对:“人情挫辱,则壮厉之心生;政教烦苛,则苟免之行立。上之化下,如风靡草。君等参赞朝化,弘昭政轨,不务仁恕之道,惟欲严法酷刑,岂是安上驭下之理乎!”

而且,他对老师也很尊敬,他的老师博士淳于岐病了,他亲自去探望,还拜于床下。于是整个秦国的公侯都上行下效,养成了拜见师父的礼节。

有一次,姚兴在外抵抗夏国入侵,冯翊人刘厥聚众数千在万年叛乱,肩负留守大任的姚泓自然责无旁贷,出东宫禁兵平乱,斩杀了首恶刘厥,却赦免了其余党。

左右都劝他,为什么不拿首恶的首级宣扬四方呢?

姚泓表示:我奉命留守期间出了乱党,我自责都来不及,哪还有心思耍威风?

右仆射韦华闻讯,对河南太守慕容筑说:“皇太子实有恭惠之德,社稷之福也。”

姚泓不仅对乱党好,也对弟弟广平公姚弼好。

即使他知道这个弟弟心里想的是什么,又为了自己的野心做过什么,比如通过巴结叔叔常山公姚显而回到中央,做了尚书令、侍中、大将军这样的要职。

有一次,姚兴病重,姚弼就想搞个大新闻。

好在姚泓的弟弟们姚懿、姚洸、姚宣、姚谌、姚裕还站在他这边。几位年纪较大的皇子都在各地拥兵,从弟弟姚裕处得知姚弼要搞事后,大都大义凛然要起兵勤王,讨伐姚弼。

尤其是姚懿,不但年纪大,还是姚泓的亲胞弟,看起来很明白自己和大哥是利益共同体。

正好姚兴病情转好了,毕竟姚弼是自己亲儿子,虽然姚懿、姚洸、姚宣、姚谌趁着入朝都说要法办姚弼,即使姚宣甚至还哭了,也并没有什么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早有明眼人看出,姚弼不可能善罢甘休的,就算本人答应,其党羽也不答应。

的确如此。

姚弼先对姚宣下手,把这个不听话的弟弟弄进了监狱,自己代替他出外统兵。他统兵也的确有两下子,打退了夏国的入侵,难怪他爹舍不得办他。

后来,姚兴吃五石散中毒,姚弼的心思又活络了。

在九个弟弟前仆后继的实力插刀后,这个好人终于沦为了亡国之君

当然还是没有成功,不然中国历史上就有一位名唤姚弼的帝王了。

然而姚泓却对父皇说:都是我的错,杀了我、废了我吧。

不仅如此,他还请求放过姚弼的党羽。

这哪里是未来的君主啊,这明明是紫薇好么。

相比于之前,姚弼这次受到的惩罚要重一些,不但被囚禁了,还差点死了。

大哥宽恕了他,他心存感激吗?

当然是“感激”的。

至少他的党羽对这位为他们求得宽恕的太子爷那是相当的“感激”。

“感激”到他们想趁太子爷迎接病重回京的皇帝的时候,带他一程,送他去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人图谋劫持皇帝再以皇帝名义废太子。

老皇帝姚兴表示这都是你们逼我的……以太子姚泓录尚书事,收缴姚弼党羽的兵器。

这一次,姚兴病得比较重,连新年也没过。

而他的不孝子们并不想让父皇安生地走。

姚兴的儿子们即使除了姚弼以外,也并不是清一色的都向着大哥姚泓的。

比如他的小儿子姚耕儿,就向哥哥南阳公姚愔谎报父皇死讯,并煽动姚愔作乱。

这俩十有八九就是向着姚弼的。

关键时刻,忠于姚兴、姚泓的军队顶住了姚愔的攻击,姚兴也强撑病体走出来,禁军见老皇帝并没有驾崩,更是斗志UP。

姚兴死后,姚泓登基,先秘不发丧,派兵追捕兵败逃跑的姚愔等人,这回不再心慈手软了,包括站错队的散骑常侍后凉末代皇帝吕隆,人手赏盒饭一份。

至于姚弼怎么办,那已经不需要他考虑了,他的父皇临终前已经下令这位人才自己上路了。

不乖的弟弟们都死了(姚耕儿后事无载),他终于熬成了皇帝。

在九个弟弟前仆后继的实力插刀后,这个好人终于沦为了亡国之君

姚泓

他下令“士卒死王事,赠以爵位,永复其家”,还打算封宫臣十六人为五等子男,说大家都同甘共苦,不能就自己一个人享福。

没想到,苦尽甘来这种事,根本是不存在的。

这不是他被弟弟们插刀的结束,而是开始。

第四个(这序号小编也很无奈啊,小编也很想从一开始计数的)插刀的是姚宣。就是那个哭着求父皇法办姚弼的姚宣。

本来他也是老皇帝的儿子,虽然一度蒙冤入狱,但也放出来重新镇守地方了,然而却不等过年就听信手下一堆什么主上新立、威德未著的鬼话,把治所让给叛羌,自己去据守险要,想称王称霸。他叔公东平公姚绍正在附近平叛呢,为了节约成本,顺便也就把他收了,为了节约粮食,顺便也就送他下去见父皇。

如果这位的插刀还不至于伤到国家,那么后面这几位的插刀就厉害了。

和大哥一个肚子里出来、曾经热血上头要为大哥除奸的太原公姚懿虽然当时没能武力除奸,却的确有武力除奸的能力,他大哥才登基,他就不甘落后做了一件长脸的事,不辱大哥之命,打败了并州的数万叛军,并擒获首恶。

时值东晋权臣刘裕北伐,围攻洛阳,守城的征南将军陈留公姚洸告急,姚懿当仁不让受命救援,驻兵蒲阪。

在九个弟弟前仆后继的实力插刀后,这个好人终于沦为了亡国之君

刘裕

没想到姚懿不但没能救得洛阳,还犯了和姚宣一样的毛病,听信手下的鬼话,图谋踢开大哥自己做,还为了给自己加声望散发粮食。两位大臣劝他说,您是皇帝的胞弟啊,应该和国家休戚与共啊,国家都被敌军压境了您还搞什么幺蛾子啊……

姚懿听了他们这番正直的话十分感动,然后把他们鞭死了。

姚泓对此也很无奈,还得找姚绍。

好在失道寡助的姚懿并没得到太多人的响应,支持者连五位数都没有。

姚懿,OUT。

先前姚洸也已经在洛阳城破之际投降了刘裕。

然后呢,再没有弟弟给姚泓插刀了吗?

是,也不是。

说是,是因为,苦逼的姚泓再也不用担心被亲弟弟插刀了。

说不是,是因为,虽然亲弟弟已经各种前仆后继相继阵亡了,还有堂弟弟呢。

刘裕大军压境不说,姚泓还没有从被一母同胞的弟弟姚懿插刀的伤痛中回过神来,还在前殿和大臣们一起哭的时候,又传来一个重磅消息——

据守安定抵抗夏国的齐公姚恢率三万八千人前来京城了!

姚恢是谁?他来干什么?

是的,姚恢就是姚泓的堂弟。具体是什么来路,史无明言,从封号看,可能是姚泓的叔叔齐公姚崇的儿子。

之前,姚绍曾经为姚泓规划打退刘裕的办法,建议把安定的户口迁到京城长安。

左仆射梁喜不肯,说姚恢雄勇有威名,多次和夏作战,彼此都是死仇,必定会死守安定的。关中军队抵抗晋军足够了,为什么要放弃岭北?是不是还要请赫连勃勃和刘裕一起来家门口拜年啊?

要说姚泓对姚恢有多信任,其实也说不上,他们是有梁子的。

吏部郎懿横就对姚泓说:“当初姚弼夺嫡的时候,姚恢是忠于您的,您却没好好赏赐他,不让他参政,还让他把守那么危险的地方。再说安定人都不想呆那么危险的地方,都想内迁,万一……”

姚泓表示:把祸头子召回京才是蠢呢。

姚恢当初其实也没为姚泓立什么功,只是犹犹豫豫地杀了站错队的原后凉皇弟安定太守吕超而已。

没想到,懿横一语成谶。

姚恢真的率军来拜年了。

《琅琊榜》的林燮身为军区司令不听指挥擅自发兵杀向京城方向(如果对应中国地图的话),至少还声明自己是去杀敌的,也的确是杀敌了。

在九个弟弟前仆后继的实力插刀后,这个好人终于沦为了亡国之君

而姚恢就耿直多了,他的口号是:清君侧!

姚恢把安定烧了,全军而出,显然不打算回去了,但姚泓已经没心思考虑赫连勃勃来不来拜年了,先解决眼前这个拜年的好兄弟要紧。

扬威将军姜纪本来就是姚弼的党羽,也跟了姚恢,劝他直取长安。

擒贼先擒王这么浅显的道理,姚恢竟然不懂……他先跑去郿城把姚泓的弟弟姚谌揍了一顿。

长安大震,姚泓只能再求助于姚绍,还有始终没背叛过自己的弟弟姚裕等人。姚裕虽然连被封为什么公爵也没记载,但他已经长大了,能够打跑赫连勃勃的侄子,现在也做到了车骑将军。

抚军将军姚赞是姚泓的父辈,姚泓对他哭诉:“元子(姚泓的字)不能崇明德义,导率群下,致祸起萧墙,变自同气,既上负祖宗,亦无颜见诸父。懿始构逆灭亡,恢复拥众内叛,将若之何?”

他都被六个弟弟堂弟们先后插刀了,这当口,他竟然还在说自己的不是!

姚赞赶紧也归咎于自己,哭着发誓要和姚绍一起为了皇上灭了姚恢。

姚恢本身也不是什么作战高手,说什么“雄勇有威名”,其实根本没打过什么拿得出手的胜仗,最多跟着姚弼和姚绍陪过跑,还曾经被夏国打得单骑逃回长安,如果当时姚泓就拿他问罪,哪还有今日之事?

要说魅力,更是谈不上,连他的亲舅舅都没响应他!

随着朝廷大军集结,姚恢彻底变成了纸老虎,OUT。一同被杀的还有姚恢的三个弟弟(只有《十六国春秋别传》的说法不一样,说是三个儿子)。

所以,实际上插刀姚泓的兄弟不是六个,而是九个!

姚泓还是没能狠下心来,不但为姚恢哭了,还以公礼葬之!

《魏书》:泓既有内难,裕遂长驱入关。

被折腾得内外交困的后秦还拿什么抵抗风头正盛的刘裕的晋军?

北魏吃瓜群众崔浩表示:

昔姚兴好事虚名而少实用,子泓懦而多病,兄弟乖争。裕乘其危,兵精将勇,何故不克!

撇开刘裕本尊不谈,檀道济、王镇恶、朱氏兄弟、沈林子,哪个不是著名的外挂?

何况姚懿、姚恢的二连补刀,实际上起到了实力狼助的效果。

姚绍也指望不上了,连战连败,呕血而死。

姚谌和姚裕,甚至还有先前被迫投降晋军的姚洸,这几位弟弟倒是坚持到了最后,也不知道姚洸怎么跑回长安参与保卫战的。晋军杀进长安的时候,姚谌力战而死,姚裕陪姚泓逃跑,姚赞也来和姚泓会合,但显然,无力回天了。

姚泓十一岁的儿子姚佛念知道即使投降也难以活命,从宫墙上跳了下来,这就是“佛跳墙”的由来(划掉)。

姚泓的另一个弟弟平原公姚璞也坚持到了最后,他当时大概已经接手了作死二哥姚懿的任务驻守蒲阪,在姚泓投降后,才以城降晋。

对姚泓、姚璞等人这些顺应天命的举动,刘裕十分感动,然后把他们都送上了西天。

姚泓毕竟是皇帝,所以刘裕友情赠送了他一张去京城建康的单程票。

《晋书》:

元子以庸懦之质,属倾扰之余,内难方殷,外御斯辍。王师杖顺,弭节而下长安;凶嗣失图,系组而降轵道。物极则反,抑斯之谓欤!

赞曰:兴始崇构,泓遂摧灭。贻诫将来,无践危辙。

可怜可叹的好人皇帝姚泓,死的时候只有三十岁,只做了两年的皇帝。

他对弟弟们的一再宽仁,却成为了弟弟们一再对他插刀的资本,最终人也死了,国也亡了。

虽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铁石心肠的,故事讲到现在,还有谁能看出,屡次帮助姚泓度过难关的姚绍——

最初曾经是姚弼的党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