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一定要買大公司的麼?大公司理賠和服務比較好?

一,現在中國一共有多少家人壽保險公司?

76家,而且至少還有上百家未尚成立的保險公司在保監會排著隊等待批准上牌。

76家保險公司,多嗎?

不多,一點也不多,甚至可以說少得可憐——香港,這麼點大的地方,就有一百六十多家保險公司,足足是大陸的兩倍之多,可見大陸的保險公司容量還是相當大的,說不定三五年之後,大陸保險公司也能突破百家。

對於保險公司,我們可以分為三大類:品牌公司、合資公司、新興公司

(1)品牌公司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所謂“大公司”,如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太平洋、新華、泰康等。這些公司大多都是在上世紀就已經成立了,股東實力較強、註冊資金大,同時廣告宣傳投入較多、知名度高。

(2)合資公司如同方全球、中英人壽、恆安標準等。股東實力強大、歷史悠久,註冊資金一般,外資股東大多都是連續多年的世界五百強企業集團。廣告宣傳投入較少,知名度不高,但經營策略穩健,注重長期穩定發展。

(3)新興公司如弘康、華夏、天安等。股東背景多元化,成立時間較短,註冊資金較少,廣告宣傳投入少,知名度不高。

這些公司為了擴張市場,搶佔份額,往往會低利潤經營,注重市場規模發展。

買保險一定要買大公司的麼?大公司理賠和服務比較好?

二,我們選擇保險公司時,其實是在希望選擇什麼?

都說大公司好,選擇產品都傾向選擇大公司的。其實,我們到底是在選擇什麼呢?為什麼想要選擇大公司呢?圖什麼呢?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由,眾說紛紜,但是總結起來,無非四個方面:安全、理賠、條款、服務。

(1)安全

很多人都在擔心,我幾萬、十幾萬的錢交給保險公司,萬一十幾年、幾十年過去了,保險公司倒閉了怎麼辦?所以還是大公司穩當一點。真的是這樣嗎?

關於保險公司是否會倒閉,國家比我們平民百姓更擔心。一旦任何一家保險公司破產,對我們來說,無非最多就損失幾十上百萬,但是對國家經濟來說,就是一場動盪了,這個損失甚至不是用“億”為單位來形容的了。

目前世界上的所有國家,對於保險公司的監管方針一般分為三種:監管保險公司的市場行為、監管保險公司的運營模式、監管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

而我們國家,實行的是第三種,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償二代”,全稱為 “中國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而且這個制度的先進性和有效性,是全球第一的。沒錯,全球第一!

“償二代”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每個季度,各家保險公司都要向保監會證明,自己多麼多麼有實力,絕對不會輕易破產.

證明不了怎麼辦?很簡單,保監會會勒令該公司的股東增資、不允許開設新的分公司、不允許發售新的保單,甚至會要求賣出創業板股票等。

假如即使這樣,保險公司的資金還是上不去怎麼辦?文章開頭我也說過了,有上百家未成立的保險公司等著領牌照,為什麼?因為保險是一種非常好的融資方式,所以保險公司的牌照非常值錢!國內外都不乏有錢人,他們都希望能通過保險行業獲得更多的資金,以進行更大規模的投資。所以假如任何一家保險公司說感覺要撐不住了,一定會有數不盡的土豪撲上來,哭著求著跪著給保險公司送錢——當然條件是自己要享有該公司的股份。

假如保險公司經營慘淡到令人髮指,以至於沒有任何人願意出資呢?還有一道屏障,叫做“保險保障基金”——名字聽起來很LOW對吧?沒錯,“掃地僧”這個名字也一樣很LOW。沒錯,“保險保障基金”就是保險行業裡的“掃地僧”!“保險保障基金”目前擁有資產七百億人民幣,每當有保險公司真的要經營不下去了即將要完蛋了,這個“掃地僧”就會出手幫一把,讓面臨破產的保險公司重獲新生,然後功成身退,深藏功與名。

“保險保障基金”自2008年成立至今,一共出手過兩次,一次是幫了新華保險,一次是幫了中華保險。後來怎麼樣大家都知道了,新華保險上市,成為“品牌公司”之一,而中華保險,目前是償付能力最高的保險公司,沒有“之一”。

買保險一定要買大公司的麼?大公司理賠和服務比較好?

大家看,連新華保險這樣的大公司都差點倒閉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堅信“大公司不容易倒閉”?另一個角度,“保險保障基金”就這麼七百億,它是用來拯救即將到的大公司比較輕而易舉呢,還是用來拯救即將倒閉的小公司比較易如反掌——當然,從金融的角度來說,真金白銀的七百的資金,哪怕用來拯救市值幾千億的超級大公司,也毫無壓力。

所以,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在同樣的監管條件下,在同樣的法律保障下,破產的可能性都是一樣的。如果未來真有保險公司倒下了,其影響力之巨大,恐怕離五星紅旗倒下也不遠了,到那個時候,您也沒有心情去關心您的保單是否還有效了。

(2)理賠

理賠,應該是大眾最最最關心的一個環節了,總是擔心知名度小的公司賴賬不賠,所以更願意選擇名氣大的公司。

這裡,我們先來清晰一個問題——是否理賠,跟公司大小,有關係嗎?因為公司大,所以本不需要理賠的,保險公司都願意賠給你?因為公司小,所以本應該要理賠的,保險公司就會故意不賠?

讀到這裡,希望各位留出一分鐘時間仔細思考這個問題。……邏輯上好像說不過去對吧?好,那麼我們先來看另外一個問題——如果保險公司不賠,是基於什麼原因呢?1.事實與條款有出入。2.沒錢賠不起。3.故意不賠。

第一點就不討論了,這種情況任何一家保險公司都不會輕易理賠。

第二點上面也解釋過了,保險公司沒這麼容易能倒閉,所以不差錢。

至於第三點,就不必太擔心了。首先,任何一款產品在開賣的時候,都已經預料到理賠率了,用來賠付的錢也一早就準備好——也就是所謂的“責任準備金”。其次,保險公司的盈利主要來源是保費的投資收益,費盡心思機關算盡故意少賠幾單所省下的錢,遠遠不及做好投資的收益多。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故意不賠對保險公司來說沒有任何根本上的好處。在法律上,所有有關保險訴訟的,還沒開庭,法官就先偏向投保人這一邊了,原因很簡單,誰讓保險公司財大氣粗被認為要有社會責任感呢?趕緊賠錢了事吧;被保人家屬在保險公司門口拉橫幅塗鴉抗議驚動警察了,也是會勸有錢的保險公司趕緊息事寧人——這種事在國內非常常見。而且最最重要的是,故意拒賠,客戶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到處宣揚,這將會給本來就口碑不佳的保險行業造成打擊,保險公司名譽受損,而其他競爭公司肯定也會趁機大做文章,搶奪客戶資源——這損失可就更大了。

來,我們再回到第一點——很多人會擔心小公司不厚道,保險條款有坑,解釋稜模兩可,一旦發生風險,保險公司就會根據條款咬文嚼字,然後拒賠。會這樣嗎?

(3)條款

有人認為小公司的合同條款有坑,大公司比較講究誠信。很多人這麼說過,可是目前尚未有一個人能給出實際的例子。所有公司所有產品的合同條款都是公開的,任何一個人都能輕易找到、看到,這裡的“任何一個人”肯定也是包括保險公司的競爭對手。

中國大陸76家保險公司,競爭激烈,任何一座城市,肯定至少有兩家以上的保險公司在爭奪市場份額。如果一家保險公司的條款有坑,你認為它的競爭對手會不會如獲珍寶大肆宣傳?特別是對於小公司,在與大公司競爭的時候本來就不容易,如果再想從條款上面動手腳,那叫自尋死路,作為經驗豐富的大公司肯定能夠輕易看破,然後請幾個記者,寫幾篇文章宣傳一下,那麼這家小公司幾乎可以說是完蛋了,公司不改名都難以翻身了。

但是有人不放心會說,保險合同條款是保險公司編寫的,條款明面上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一旦申請理賠時,玩文字遊戲玩不過對方。是的,合同條款是保險公司編寫的,但也正因如此,法律上也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對條款內容任何細節務必闡述清晰,不能引起歧義。對於條款中一些描述比較模糊的定義,如果將來發生爭議了,如上一條所說的,法律是偏向於對投保人有利的解釋的——誰讓你(保險公司)編寫條款時不細心?自己不嚴謹,就該負責任!當然,如果是投保人自己粗心,壓根就沒有去讀過保險合同上白紙黑字的條款,那麼法律也幫不了你。

更何況,說句實在話,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本質上都是要賺錢的,是要追逐利益的,它們所能做的也不過是務求把條款寫得公平公正公開,既不能讓人挑出刺來,也不能讓自己有遭受損失的可能。難道還會有哪家公司傻到在編寫條款的時候會完全站在客戶的立場裡,以求為客戶在條款中牟取更多的利益?

(4)服務

這是我個人非常不理解的地方。都迷信大公司服務好,服務好,究竟服務了什麼?

首先我們來搞清楚一個概念:什麼叫服務?對您熱情,並不叫服務。給您送禮物,也不叫服務。給您保費回扣的,更不叫服務。

目前全國76家保險公司,各自有不同的經營手段,有的公司靠宣傳,有的公司靠產品,有的公司靠營銷,有的公司靠背景,目前還沒有那家公司會踏踏實實、全心全意的為客戶做服務的。保險行業在中國還是屬於朝陽行業,歷史較短,市場還沒有競爭到需要拼服務的階段。這個時候,誰做服務誰傻瓜,保險公司的老總們都清楚這點,您就別指望目前哪家公司有整體高水平的服務。

我個人理解的保險行業的服務,就是一點——用最好的方式解決客戶的實在問題。包括但不限於:推薦的產品性價比高、設計的保險方案最優化、保單保全完善、出險理賠最高效等等,全程都能讓客戶產生踏實放心的感覺,愉快而又信任的感受。這才是好的服務!而這種“踏實放心的感覺”並不是僅僅通過“公司大”這個背景所營造出來的假象!

買保險一定要買大公司的麼?大公司理賠和服務比較好?

三,我該如何選擇保險公司?

在我們作為經紀人的概念裡,從來不存在選擇保險公司的問題,因為我們關注的就是產品本身到底好不好,性價比高不高。全國76家保險公司,其中也不少我是完全沒有印象的,但是如果任何一下不知名的保險公司出了一款好產品,我自然也會敬佩那家保險公司。我們選擇保險的時候,通常有兩種方法:

A.先選擇保險公司,然後在其出售的保險產品裡面選擇合適自己的。

B.先選擇一些性價比高的產品,然後再考察其出品的保險公司。

您覺得那種方法更理性、更科學?

(1)買保險,我們到底需要更多考慮實惠,還是感覺?

2013年8月保險費率市場化以來,產品之間有了不小的差距。光價格來說,相同責任的保險產品之間的保費差距最高能達到30%。

舉個例子,購買重疾險,20年繳費期限,選擇品牌保險公司年交1萬,總保費是20萬,選擇您不熟悉但可以信賴的新興保險公司,保費7000元,20年總保費14萬。這是費率市場化改革以來的差異!相差6萬元!一個普通人,一生能掙幾個6萬?

不單是價格,保險責任也更寬,保的更多。從公司入手選擇產品和從產品入手選擇公司,您看那個更科學?保險產品不同於其他產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買汽車,十幾萬的車子和幾十萬的車子,目的都是為了代步,功能上來說並沒什麼不同,但是經濟比較好的人會更傾向選擇更高檔的汽車,原因是開高檔車比較有面子,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可是,同樣功能的保險產品,幾千和幾萬的差別也是僅僅出品的保險公司不同,這種情況下,高價的保險產品能給您帶來什麼額外的效益嗎?您會到處拿著自己的保單向別人炫耀嗎?

(2)如何科學地考慮自己的保險?

這裡提供一個公式:

2分營銷員 + 7分產品方案 + 1分保險公司 = 100%好的保險

1.營銷員

營銷員(代理人或經紀人)雖然只佔兩分,但是卻排在最前面,是至關重要的。選擇不好,選擇不對,影響了整體的保險計劃水平。

由於保險的專業性和抽象性特點,使得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嚴重對稱,作為大多不懂保險的客戶,信息主要來源於營銷員,所以,營銷員的好壞就決定著您的保險觀念是否正確,保險方案是否科學合理,產品配置是否優化,操作流程是否規範。

而目前保險行業的代理人制度,由於產品導向推銷的模式,多有誤導客戶的情況發生。營銷員提供的信息是否準確、客觀、全面,是否有一定的專業水準,方案設計的是科學性價高,是否有服務的態度和精神,主導著客戶的保險計劃整體的水平。

個人認為,一個好的營銷員,應該具備以下五種特性:

(1)不會承諾向客戶返傭,他尊重自己的職業;

(2)不會不問需求,直接包裝推銷某一款產品;

(3)不會過多運用專業知識以外的技能,如送禮物等;

(4)不會過多強調保險的收益,保險收益是平穩但不高的;

(5)不會只拿一款產品推銷,提供三家以上公司的方案做比較。

2.產品方案

產品方案是核心,我們花了錢,買的就是保障本身,不是為了買營銷員,更不是為了買保險公司。為什麼這麼講?

我們先來考慮一個問題:保險服務重要,還是產品方案重要?

我的理解是,正常情況下,兩者同等重要,而保險作為金融商品,有的時候甚至服務比產品方案重要——假設想下,假如您是位講求效率、時間價值很高的人,某款保險產品雖然便宜實惠,但理賠的時候卻需要您來回跑八九次才能理賠到位,那麼方案和服務之間您更在意哪個?

自然是保險服務更重要了對吧?但是,“保險服務更重要”是建立在“正常情況下”。事實上是您沒有辦法鎖定服務的,沒有那哪家公司會和您簽訂保險合同以外的服務條款,合同以外,保險公司基本上不會過多考慮客戶的利益。哪家公司理賠方便根本就沒法保證,只有通過口傳耳聞主觀感覺、主觀判斷,而您的主觀判斷未必是真實的。

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下,您有能力能把握的是什麼?唯有性價比高的方案了。簡單來說,就是買同樣一個東西,我是花了7塊錢還是花了10塊錢。更具體來說,就是同類產品比責任,同等責任比價格,同等價格比公司,同一公司比營銷員,不能同等綜合比,這是選擇比較的邏輯順序,而不是顛倒了次序。

對於迷信公司的情景,往往產生一個後果——少保了責任,還多繳納了保費。而沒有多賠一項責任,也沒有多賠一分錢。這樣的風險機會是很大的,我也遇到很多很多。這些是現實的實在的,而對於未來的服務寄託在了一個感覺的幻影上,因為沒有除了保險合同以外協議保障。順帶提句,作為經紀人,其法律定位不同,我們和客戶之間是有《服務委託協議》的。

3.保險公司

公司的規模、歷史、品牌度、知名度、服務水平、網點分佈、經營管理水平、服務理賠水平確實是存在差異的,且從不同角度看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但是對於客戶來講,需要的是兩個方面:性價比高的產品方案、放心的服務與理賠

這些依託於公司,卻又不完全取決於公司。服務和理賠,最大程度上取決於營銷員和保單的品質,也就是說“向什麼人買” “買的東西品質怎麼樣”是最關鍵和核心的,至於“買哪家的”對於保險商品從服務理賠角度看關係微小。

為什麼這麼說?只要投保方案設計合理、條款解釋清楚、操作流程規範、懂得服務與理賠的程序,在這樣的條件下,哪怕就是投保“投訴率最高的保險公司”,服務與理賠您覺得有問題嗎?我有信心給客戶推薦這樣的“高投訴率”公司的產品,因為我清楚知道要害所在——哪些需要必須說明、哪些需要特別提醒、如何保障一張保單的完整性、理賠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只要全部符合規範,對於保險公司服務與理賠有什麼可以擔心的呢?順帶提一句,保險消費者投訴維權熱線電話是12378,保險公司是很忌憚的。

小結:

選擇合適滿意的保險產品來保障自己的生活,應該是從選擇產品入手,選擇專業的營銷員進行諮詢。至於產品是哪家公司出品的,對您的保單質量的影響是微乎其微,只要符合規範,公司的大小沒有任何區別。

保險公司能給您提供什麼呢?責任看條款,理賠看合同,服務保障看協議,有爭議依照法律,安全性看法規。

您,是相信嘴巴上說的天花亂墜呢,還是相信這些白紙黑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