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到底是廣西還是東莞人?

紅松心


崇禎帝沒有殺錯袁崇煥,!袁崇煥罪該萬死!袁崇煥從人品到功績上都不應該為英雄受到崇拜!袁崇煥越權擅殺滿清恨之入骨的明朝大將毛文龍,讓滿清佔領毛文龍把守的明朝戰略要地!袁供米給滿清地區,破壞崇禎帝嚴禁資米給滿清戰略!通敵罪等罪殺袁崇煥。明朝被李自成農民軍滅亡後,明朝大將吳三桂投降滿清後,滿清打敗李自成,在30餘年統霸全國中,將70%漢人屠殺,有的城市沒有一個活口,滿清控制全國後,反清復明聲音仍不斷,滿清統治全國130多年,袁崇煥被殺152年,由明朝死敵滿清對袁崇煥平反為英雄,還說“崇禎統治下的明朝,袁崇煥這樣的功臣都殺,自毀長城,明朝不應該滅亡嗎?!”所以,袁崇煥被敵人平反為英雄,是英雄嗎?!這樣的英雄值得我們懷念紀念嗎?!


巡線馬


1、袁崇煥祖籍東莞,落籍廣西。

歷史資料表明:他爺爺和他爹早年都是住在東莞的,後來他爹到廣西做生意,生意做大了,就把全家人都遷去廣西,袁崇煥的戶口也是廣西的。

北京孔廟的記載:現存明朝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題名碑記上第三甲第四十名進士,刻著:袁崇煥,廣西藤縣。

李濟深撰《重修明督師袁崇煥祠墓碑》:“督師為廣東東莞人,而以廣西藤縣通藉。兩粵人士感今懷古,用紀其事於石,以諗來者。”

2、但要說是一個人是哪的人,這個標準是什麼?

戶口?祖籍?出生地?常駐地?父親或母親的出生地?亦或是其他?

幾個標準都重合了還好,但如果不重合呢?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人口流動頻繁,好些人祖上在A地,自己出生在B地,後來父母工作變動,跟隨父母去了C地,成人後主要生活在D地,你說他是哪的人呢?如果父母又分別來自不同的地方,也有多地生活的經歷呢?

總結:這些研究交給專家、學者吧,作為非專業人士,瞭解就好,沒必要較真。


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跟袁崇煥的事蹟及歷史評價一樣,是一直存在爭議的。不同的說法如下:

一,祖籍廣東東莞,出生於東莞石碣,十四歲隨祖、父遷居廣西梧州藤縣;

二,祖籍廣東東莞,出生併成長於廣西梧州藤縣。

剛好今年本人曾經前往東莞石碣參觀過袁崇煥故居(紀念館),看到紀念館推崇的是第一次說法。

在眾多歷史書籍及袁崇煥傳記文章中,關於其籍貫,大多也只是說:袁崇煥,廣東東莞人。所以普遍的說法是,袁崇煥是廣東東莞人。

東莞於2003年建成規模較大的袁崇煥紀念園,2007年國防部部長遲浩田將軍曾專程趕到該紀念園參觀,不僅高度讚揚了袁崇煥抵禦外敵捨身取義的精神,還親手為紀念園寫下了“護國愛民、英名永輝”的題字。

另外作家金庸先生也為東莞袁崇煥紀念園題寫了“崇煥故園”的書法條橫,雕刻在紀念園大門前的巨石上。金庸先先生對袁崇煥也是執肯定態度的,稱他是真英雄。金庸在《袁崇煥評傳》開篇說到:“在距離香港不到150公里的地區中,過去300年內出了兩位與中國歷史有重大關係的人物。最重要的當然是孫中山先生,另一位是出生於廣東省東莞縣的袁崇煥。”

廣東東莞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不多,最著名的大概就是這位袁崇煥大司馬了。

當時在紀念園,還讀到過兩首詩。

其一:《朔夜與大司馬話別》

綠濃溪上淡春煙,曲奏霓裳夜正憐。

共信筵芳須待日,應知交態自忘年。

人堪惜別花邊語,誰結狂來醉後緣。

萬里胡塵他日掃,一天晴色凱歌還。

其二:《寄自如大司馬》

年輪久矣不相親,海國遙瞻報國身。

閫外自能神石略,胸中元是溢陽春。

千秋歲月開名聖,一曲關山靜塞塵。

搔首南國驚績奏,勒名端在見麒麟。

詩的作者名陳杓,是東莞陳屋村土生土長的一介布衣,務農為生,耕讀傳家。

陳屋村與袁崇煥故居所在地水南村相距不遠。而從詩的內容,特別是那句"年輪久矣不相親"來看,此人極有可能是袁崇煥的童年、少年時代的好友,可見袁崇煥至少是在東莞石碣生活過的。

所以說袁崇煥是廣東東莞人並無不妥。

當然,袁崇煥舉家曾經在廣西梧州居住生活,也是不爭的事實,只是古人往往更看重祖籍。比如杜甫,先祖遷居多地,從襄陽又至鞏縣,但詩聖仍號以"少陵野老",只因少陵乃杜家先祖所居之地,杜甫在長安期間亦常常流連於此。

其實因為名人效益而糾結於袁崇煥是哪裡人完全是毫無意義的,不管是廣西人這是廣東人,他都是中國人,何況還"兩廣本就一家親"?

"寧為直折劍,猶勝曲全鉤"(袁崇煥語),我們知道那種忠於國家、在民族大義面前捨生取義的英雄氣概值得我們繼承發揚就好了。





易曼荼


簡單來說,他不管是廣東人還是廣西人,都是漢民族的罪人。他的所作所為對明帝國的傷害超過了當時的漢奸走狗。他擅殺毛文龍,使野豬皮的子孫沒有了南下的後顧之憂,逼反尚可喜等三人使滿清快速擁有了戰略武器紅夷大炮,遼東戰略耗盡了明帝國最後的一滴血。如今稱袁為英雄,大多是受巜碧血劍》的影響吧


餘非非餘


廣東東莞人。

《明史·袁崇煥傳》中第一句就記錄如下:

袁崇煥,字元素,東莞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授邵武知縣。為人慷慨負膽略,好談兵。遇老校退卒,輒與論塞上事,曉其厄塞情形,以邊才自許。

現在在廣東東莞還建有袁崇煥紀念園,金庸先生稱之為“崇煥故園”。

現如今,各地爭搶名人故里的風氣,說實話真的得靜一靜了。


古今眾談


簡單的說,袁崇煥出生於廣東東莞少年時也在廣東生活,但是袁崇煥是以廣西人的身份參加科舉考試。袁崇煥的情況,類似於今天的高考移民。

(袁崇煥)

袁崇煥出生於東莞石碣鎮,少年時生活在廣東東莞。袁崇煥的父親因為經常的緣故,經常經水路往來與廣東廣西間。袁崇煥後來也因為這個淵源在廣西參加科舉考試。

明代的科舉考試和今天的高考一樣,不同地方的難度相差很大,尤其是考秀才和舉人時。秀才和舉人的名額是按地域劃分的,文化發達考生眾多的地區,自然考試難度要大得多。文化相對落後地區,考試難度則比較小。

廣東在明朝已經屬於經濟文化較為發達的地區,廣西則是比較偏僻落後的地方。在廣西參加科舉考試,比在廣東難度要小得多。

袁崇煥雖然以廣西人的身份參加科舉考試,但自己還是認同為廣東人的。袁崇煥的詩《登賢書後回東莞縣謁墓》雲:“少小辭鄉國,飄零二十年。敢雲名在榜,深愧祭無田。”這首袁崇煥自己的詩作,自述了少年時離開家鄉,科舉成功後回鄉祭祖光宗耀祖。

當然,袁崇煥以廣西人的身份參加科舉考試,在廣西中秀才、舉人,以廣西舉人的身份中進士,官方文件裡自然視為廣西人,因此明末的諸多書籍將袁崇煥寫成廣西人也不是錯誤。


仁勇校尉


其實廣西的漢族人,很多是從廣東過去的,例如柳州市在1986-7年人口調查統計,那時柳州市區不到50萬人口,漢族佔90%,而漢族中粵籍人口占70%,可見那時廣東人因為善於經營而廣西又欠開發,又有那時最便捷的水路所以交通方便,而且地理臨近,氣候相似,廣東人民來廣西做生意的很多很普遍,但是按中國的政策和傳統,這些人的祖籍在很多代人之前永遠填的是廣東,何況很多人的父籍都還是廣東的你能夠說他是廣西籍嗎?就像現在很多廣西人在廣東打工或者做生意,不少人接了其家人來廣東一起生活,那麼,你能夠說他們現在就是廣東籍了嗎?加之袁崇煥並不是在廣西出生,長大到十四歲才去廣西的,而他父親肯定是成年後才去廣西的所以兩父子還算是廣東人在外謀生而已,所以其不但“祖籍”而且父籍都肯定是廣東的!甚至其本人籍,袁崇煥籍貫自當是廣東。多說一句:在廣西,袁姓很少的,甚至極少見聚居成村落的。不過,畢竟袁崇煥也在廣西生活過若干年,當地紀念他也未嘗不可,但是說他是廣西籍就有點牽強附會了。


姚生42




我對歷史一知半解,就搜到袁崇煥有人說是廣西人也有人說是廣東人,突然覺得他就是兩廣人,和我有很相似,我祖籍廣東,父親做生意上帶一家人上廣西,別人問我,你是那裡人,我說兩廣人,可以說廣東亦也可說廣西,戶口在廣西,袁崇煥應該也是一樣,本來兩廣就是一個地方的歷史!


李麗娜li


袁督師原籍東莞石碣鎮水南村人,幼年在石碣長大,他的祖父和父親在廣西梧州藤縣做木材生意,他青年時在那邊讀書,14歲中秀才,23歲中舉人,36歲中進士,後被分配到福建邵武做七品知縣,3年後進京考試,就是考當官做得合不合格,當時遼東地區正與努爾哈赤作戰,袁崇煥就對當時的首輔葉向高自薦要上前線作戰,得到萬曆皇帝的允許,破格提拔進入兵部,升六品,從此袁崇煥一直在兵部做到正二品兵部尚書兼薊遼督師,直到被崇禎皇帝蒙冤殺死(千刀萬剮之刑)。享年46歲。


我是神爺


東莞石碣人。

袁崇煥1584年6月6日,出生在東莞石碣水南村,準確說是東莞人。東莞石碣鎮,有袁崇煥中學和袁崇煥紀念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