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一旦打上胰岛素,就必须终身打吗?

莲莲问题达人


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糖尿病患友的一个常见咨询:胰岛素是不是会产生依赖?我打了胰岛素,以后能停吗?关于胰岛素治疗,很多患者心存疑虑,也觉得不方便,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自身无法分泌胰岛素,就要依赖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虽不需要胰岛素维持生命,但当口服降糖药疗效不佳时,我们仍然要使用胰岛素来治疗。所以,在某些时候,尤其是病程较长时,胰岛素治疗可能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必需的控制血糖措施。作为患者的角度,我们首先得认识和接纳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性。

那么,胰岛素会让我们人体产生依赖吗?是不是一旦打上就撤不下来呢?答案是否定的。所谓成瘾,是指反复用药所引起的人体心理上和生理上对药物的依赖状态,会表现出一些难以克制的行为和其他反应,而胰岛素是我们人体自身分泌的用以维持正常血糖所必需的生理激素。是否一定要用胰岛素治疗,以及应用一段时间后是否可以停用或者改用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情况,关键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主要是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1型糖尿病患者一经诊断就需要胰岛素治疗且需终身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较大剂量包括多种口服药联合治疗效果仍然不理想时,可考虑开始胰岛素治疗。倘若一段时间后患者胰岛分泌功能仍没有恢复,则需要长期应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血糖较高,也应给予胰岛素,目的是为了迅速缓解高糖状态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逆转胰岛β细胞功能。这样的患者在血糖控制稳定后,就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降低胰岛素用量,从胰岛素注射治疗过渡到口服降糖药治疗。此外,某些特殊的情况下短期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如妊娠期、手术时,这些情况过后是可以停用胰岛素的。


药事健康


小区邻居家李叔叔,患II型糖尿病已经5、6年了,一直口服的二甲双胍进行降糖治疗,但是最近一年时间来,血糖控制的越来越差。去医院进行询问,医生建议他打胰岛素,但是小区里面的人却跟他说:胰岛素一旦打上就必须终生打,不能撤下来。听到这些想法,李叔叔就开始犹豫,打上胰岛素真的不能停吗,还能换回来口服药吗?

很多人对胰岛素有一个误区:胰岛素的副作用要大于口服降糖药,而且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胰岛素副作用中最常见的就是低血糖反应,因为有的人可能打得量过多或者打了之后没有吃饭,这样到胰岛素起作用时体内并没有足够的血糖可以代谢,就会出现低血糖现象,因此建议打胰岛素的患者随身携带一些饼干、糖果等食物。

长期打胰岛素停不下来的患者,是因为自身体内的胰岛功能已经出现严重问题,必须通过补充胰岛素来进行治疗。如:I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绝对缺乏,必须通过外源性补充胰岛素;II型糖尿病的晚期,患者的胰岛功能也已经接近衰竭,也需要使用。但是,胰岛素却是可以停止的。很多人使用胰岛素之后,自身的胰岛细胞得到了休息,又可以进行工作,加上饮食控制、适当运动,过一段时间停止注射胰岛素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紧急降糖,那就需要注射胰岛素,等病情平稳后可以停止或者换回降糖药。

胰岛素并不是上瘾的药物,可以停止或者换回降糖药,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因此不需要避胰岛素如猛虎,谈之色变。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指的是由于自身免疫抗体或遗传因素引起的胰岛β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的绝对缺乏。 啥意思呢?就是天生胰腺功能有问题,不能正常工作。

2型糖尿病:指由于胰岛素的分泌障碍或是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引起的胰岛素相对不足。啥意思呢?本来胰腺功能正常,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工作能力下降。

对于1型糖尿病,因为是胰岛素绝对不足,所以治疗以胰岛素注射为主,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所以建议长期注射胰岛素。

2型糖尿病,因为是胰岛素相对不足,所以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以及胰岛素。

2型糖尿病在注射胰岛素的过程中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暂停胰岛素治疗。

但需要注意

1. 如果胰岛素的剂量不大,每日总量不超过 20 单位,一开始即可完全停用胰岛素,改用口服降糖药替代治疗。

1)超重及肥胖、以空腹血糖升高为主的糖尿病患者,首选双胍类药物或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2)消瘦或体重正常、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糖尿病患者首选胰岛素促泌剂或 α-糖苷酶抑制剂;

3)当单用一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时,可以采取联合用药(如双胍类+磺脲类),药物剂量应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2. 如果胰岛素剂量偏大(30 单位左右),开始时可将胰岛素的剂量减半,同时加用口服降糖药,药物选用原则同上。

但初始减少剂量不宜太大,以后可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直至停用,并逐渐增加口服降糖药的剂量,直至血糖控制满意为止。

如果没必要这样,可以耐受,不建议停用胰岛素!


心血管王医生


如果不幸得了l型糖尿病,那是服任何一种降糖药都不管用的,必须打胰岛素,一般是上午下午各打一次。如果是短效的,餐前15至20分钟打,一吃东西就得打,一天至少得打三次。中效的餐前15分钟打,早晚一天打二次。长效的,一天打一次。终身都必须打。得了2型(ll正确的表示方法打不出来符号),有的可以服药,有的一天2次,有的一天3次,由于药物有耐药性,时间长了,降糖效果差,得换药,有的血糖老往上窜,得加量。2型糖尿病人,如果一旦打上胰岛素,也是必须得终身打的。看各人的体质,打法同上述1型的打法相同。如果是2型的,能不打胰岛素尽量不打,但服药有毒副作用,遇上了那没办法。能配以“降糖宁胶囊”的保健品(价比较贵)服用,降糖效果明显。[应邀作答]



阿鼎AD


你好!养生君很肯定的告诉你,并不是。就连1型糖尿病患者,也有可以暂停注射胰岛素的时候。

我们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就是1型和2型了。那么养生君就直接各举一个例子赖说明问题,具体如下:


1型糖尿病患者

陆先生现年23岁,前段时间被出来患有2型糖尿病,服药一段时间后,发现血糖一直降不下来。后来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原来陆先生患的是成人迟发性糖尿病,也就是1.5型糖尿病。本质是1型糖尿病,只不过发病较晚。

明确诊断以后,陆先生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来医生告诉他,近期他的血糖情况较好,不注射胰岛素血糖依然稳定,他可能是进入了1型糖尿病的蜜月期,胰岛素可以暂停了。

暂停胰岛素后,到现在有半年多时间了。陆先生一直都比较注重饮食和运动,血糖都比较平稳。一般来说,如果多注重饮食、运动,1型糖尿病的蜜月期可以延长至1-2年,相反如果不注意生活习惯,蜜月期则会提早结束,到时候又不得不依靠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

刘先生,现年37岁,刚确诊为2型糖尿病那会,空腹血糖都到了12.5mmol/L,人也胖的不得了。后来经过医生的指导,控制饮食、配合运动,并接受强化治疗。



一个月以后,他就停用了胰岛素,慢慢该用口服药。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刘先生后来把体重也减下去了。体重基本达标,稍微偏胖。到现在,刘先生已经连口服药也不需要了,只需用饮食、运动就可以控制住血糖,可以说刘先生已经做到了最理想的控糖方式。


综上所述,糖尿病人并不是打上胰岛素,就必须终生胰岛素,切莫对胰岛素有一种恐惧。它只是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种降糖手段,有什么其它药物搞不定的血糖,找胰岛素就对了。当血糖平稳以后,就可以考虑停或不停胰岛素了。

最后,养生君祝你控糖成功!

希望以上建议可以帮到你,获取更多糖尿病资讯,请关注养生细谈!


锐光医线


☞(大海捞针啊121)♥的回答:答案是否定的。首先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期间不可以随便自行终断胰岛素治疗,同时患者要保持固定的饮食量、进食时间及运动量。至于哪些糖尿病患者需用胰岛素治疗将在以后详细回答,举几个例子如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情况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同时可以视病情改回原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经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治疗效果良好的要坚持下去,如果效果不佳再加以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良好的要坚持下去,并注意药物剂量调整。如果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加口服降糖药疗法效果不理想的且空腹血糖经常>8.4mmol/l建议改用胰岛素替代口服降糖药治疗(用胰岛素治疗必须注意防止低血糖反应并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以便于保持较稳定的血糖,预防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至于“一旦打上胰岛素需要终身打吗?”这样的提问我觉得没有任何意义,当因为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引起各种并发症直到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时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又算得了什么哪?


大海捞针啊121


也不能这么说。以前大家都认为糖尿病患者一旦打上胰岛素就容易上瘾,很难戒掉。其实这都是误传。央视职场健康栏目曾经有一期专门说糖尿病的。其中邀请来的医学教授就告诉大家,打胰岛素并不会产生依赖性。产生依赖性的谣传是因为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国家还没有能力生产胰岛素,大多都是依赖于进口,而且还是实行配给制,比较稀罕,所以才会有谣传说打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其实这都是不科学的。而且胰岛素是在血糖值较高的情况下医院才会让你打的,不是随便打的。


矛盾体160202925


从这个问题的口气上能够听出一种对胰岛素广泛的误解来,总觉得胰岛素就像临终病人的镇痛剂一样,一旦打上了就会上瘾,无法停掉,直到死去。

这种认识错误包含了对医学上关于胰岛素和临终舒缓治疗的双重误解。

先说说胰岛素

胰岛素是一种正常人体都需要的激素,没有胰岛素人就活不了。糖尿病有些是因为身体完全缺乏胰岛素,这种糖尿病离开了外源性胰岛素随时都可能丧命。更常见的是因为长期的热量失衡,导致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造成胰岛素相对不足。这一种可以服用降糖药物治疗,但有些病人必要的时候也离不了胰岛素。

人工胰岛素合成可以算作人类最伟大的医学进步之一,挽救了无数胰岛素缺乏型糖尿病患者年轻的生命,也让很多胰岛素相对不足的患者免除了尿毒症、冠心病和烂腿截肢的风险。对这么一个功德无量的产品,我们不该妖魔化。

人们害怕胰岛素,想法设法推迟注射胰岛素的时间,是把胰岛素当成了癌症病人镇痛常用的麻醉药品,比如吗啡。当然胰岛素并没有成瘾性。也体现了很多人对舒缓治疗的误解,比如把舒缓治疗等同于安乐死和放弃治疗。

合理应用麻醉药品的舒缓治疗,目的是让病人减少不必要的创伤治疗,而不是要加速病人的死亡。相反,与没有必要的所谓积极治疗相比,舒缓治疗反而能够让病人活得更有质量,生存期更长一些。

胰岛素和舒缓治疗,一个体现了医学的技术进步,一个体现了医学的人文关怀。将这两者混淆并产生恐惧,说明常识在我们的社会还远远普及的不够。


长青医生


打胰岛素只是人为延长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增加患者的生存质量,对糖尿病本身并没有治疗作用,目前西医对此病完全束手无策,只有个别中医还能调理糖尿病!

糖尿病发病根源是我们的胰腺没法分泌胰岛素,说白点,就是内脏内分泌功能失调,所以得人为补充胰岛素!

民间有极少中医能调理糖尿病,也有用第二代抗生素调理好糖尿病的,这种调理好内分泌功能的患者,完全可以停止打胰岛素!生活质量和正常人是一样的!


蜀山灵芝王1


面对糖尿病这个怪物,到目前貌似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西药),实质上没有找到明确发病原因,糖尿病的实质是血管的损伤,先从微血管病变开始,然后到大血管病变。对于胰岛素的副作用不想过多的评判,建议大家用英文去搜集胰岛素副作用的相关文献。根据糖尿病进展的不同阶段,糖尿病前期的病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分泌过多,这说明一个问题,身体渴望血糖升高,这个时候是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带动了胰岛素的分泌,这就是近年引起关注的“双高综合症”,糖尿病人常常是胰岛素分泌过多而不是缺乏胰岛素。随着外来胰岛素的注射,注射用量逐渐增多,病人的胰腺功能开始衰退。目前对糖尿病的认识大家的焦点都是“血糖”,糖尿病有很多靶点可以去面对,降糖并没有给病人带来健康的改变,这是我们从事糖尿病康复工作的需要更加关注的,进来美国内科医师协会也发表了自己的糖尿病指南,包括国内2017版糖尿病指南也做了一些调整,很多医生在临床上也看到了,但是为了避免医患关系,或者不愿意冒风险。不管怎样逐渐放宽血糖的控制标准会逐渐成为主流,一切以病人体征的变化为管理目标,身体越来越好,没有并发症,谁还会去管血糖值呢?因为所有的糖友降糖都是为了不得并发症,但往往事与愿违。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所有慢性病康复目标都应是活得更好,活得更长。关注本号,可以免费索取个人糖尿病康复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