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麾下頭等主力,威震西南,鏖戰老山打出國威軍威


陳賡麾下頭等主力,威震西南,鏖戰老山打出國威軍威

光榮啊,光榮!我們是40師的官兵。向前,向前!我們是共和國的精英 / 來自百姓,赤膽忠心為人民。南征北戰,多少前輩的鮮血把軍旗染紅 / 繼往開來,耳畔猶聞喊殺聲。嚴陣以待,萬里南疆築起鋼鐵長城 / 為了祖國,奉獻青春和生命。為了和平,我們從光榮走向新的光榮——《40師戰歌》

光輝歷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14軍40師前身是1937年8月1日在太原成立的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相當於團,不久改稱決死1總隊),其基礎是山西民眾幹部訓練團、山西軍政幹部訓練班和國民兵軍官教導第8、9團。名義上是閻錫山的新軍,實際是由我黨領導的抗日武裝。這支部隊由薄一波同志一手創建,朝氣蓬勃,精神飽滿,自誕生之日起就具有決死沙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1937年11月,決死1總隊擴編為決死1縱隊。1939年夏,下轄已有8個團,11000餘人,成為山西新軍實力最強的部隊。1939年“十二月事變”(即“晉西事變”)後,正式納入八路軍序列,但為了維護統一戰線大局,仍保留了單獨的番號和建制。1941年1月,接替八路軍386旅,兼太嶽軍區。8月,組建太嶽縱隊併兼太嶽軍區,決死1縱隊改番號為決1旅。1943年2月,決1旅兼太嶽1分區,下轄第25、38、57、59團、洪趙支隊,後來57團和59團分別調出。1945年10月,太嶽縱隊決1旅免兼1分區,改為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11旅,旅長李成芳、政委劉有光,下轄第31、32、33團。1947年7月,隨縱隊歸晉冀魯豫野戰軍陳謝集團指揮。1948年5月,改稱中原野戰軍第4縱隊11旅,旅長劉豐、政委胡榮貴。1949年2月,改番號為第14軍40師,歸二野4兵團建制,師長劉豐、政委侯良輔,下轄第118、119、120團。

陳賡麾下頭等主力,威震西南,鏖戰老山打出國威軍威

◆1937年8月1日,成立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

118團前身為1938年1月組建的決死 1縱隊第3總隊和同年4月組建的遊擊1團,1939年“十二月事變”後,3總隊和遊擊1團合編為決死1縱隊第25團。1941年8月,稱決1旅25團。1945年10月,改為4縱11旅31團。該團是山西新軍的精銳團隊,太嶽軍區的甲種團,戰鬥作風頑強,敢打硬仗、惡仗,是陳賡麾下四大主力團之一,所屬8連在百團大戰中被129師授予“白刃格鬥英雄連”稱號。

119團前身為山西新軍最早成立的決死1總隊和1938年4月組建的遊擊2團,1939年“十二月事變”後,1總隊和遊擊2團合併組成決死1縱隊第38團。1941年8月,稱決1旅38團。1945年10月,改為4縱11旅32團。該團是山西新軍基礎最老的部隊,戰鬥作風過硬,戰術機動靈活,抗戰期間曾“下霍州戰五虎”,榮列陳賡麾下四大主力團。

11旅原33團由1940年冬成立的屯留遊擊大隊和襄漳遊擊大隊,於1945年10月合編而成。1947年冬,該團留在豫陝鄂7分區(後改稱豫西2分區),作為創建和鞏固豫西根據地的基幹力量。1949年2月,11旅整編為40師時,該團沒有歸建,而是調歸14軍42師改為第124團,另由豫西之葉縣支隊和方城縣遊擊大隊合編為120團,補齊了40師建制。

革命戰爭年代,這支具有純正山西新軍血統的部隊,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和鍛鍊,參加了許多重大戰役和戰鬥,培養了優良的戰鬥風格,部隊有朝氣,作風好,攻守兼備,戰鬥力很強,是14軍第一主力師,也是二野頭等主力師。“決死雄師”的美稱,當之無愧。抗日戰爭時期,在薄一波、陳賡領導下,創建太嶽抗日根據地,先後參加了反“九路圍攻”、同蒲路破襲戰、反擊閻錫山部圍攻、反“五路圍攻”、百團大戰、沁源圍困戰、豫北攻勢等作戰,共殲滅日偽頑軍14000餘人。129師政委鄧小平曾在百團大戰總結講話中,高度評價了決死1縱隊:“這支年青的部隊,在作戰、政治工作、平時訓練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表現是好的。和其他老部隊一樣,能夠使指揮機關放手使用,完成領導給的任務。”

陳賡麾下頭等主力,威震西南,鏖戰老山打出國威軍威

◆決1縱政委薄一波1939年1月在山西沁縣南溝村。

解放戰爭時期,作為劉鄧的主力旅,從華北一直打到西南,歷經12個省,行程25000裡。在山西,參加了著名的上黨、聞夏、同蒲、臨浮、呂梁、汾孝和晉南戰役。接著橫渡黃河,參加戰略反攻,挺進中原,開闢豫陝鄂根據地,又先後參加了隴海、伏牛山、平漢、洛陽、宛西、宛東等戰役,以及舉世聞名的淮海戰役,隨後渡過長江,浙贛追擊,參加廣東、廣西戰役,進軍雲南,殲滅國民黨軍和土匪10萬餘人。尤其在解放兩廣作戰中,40師充分發揚了我軍英勇頑強、艱苦奮鬥的戰鬥作風,以十分堅強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敢於以少勝多,大膽迂迴、包圍、追殲敵人,殲俘敵3萬餘人,創造驚人戰績,圓滿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作戰任務,4兵團司令員陳賡表揚該師“堪稱模範”。

值得一提的是,淮海戰役中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飛雷”,就是4縱11旅工兵連連長聶沛章發明的。他利用民間爆竹“二踢腳”升空原理,創造出獨特的炸藥拋射器。經反覆試驗,能對準目標拋射近200米。劉伯承司令員曾觀看“飛雷”的發射表演,大加讚揚和肯定。在當時我軍裝備差、大炮少的條件下,用炸藥拋射器近距攻堅,殺傷敵集團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

11旅首任旅長李成芳,湖北麻城人,智勇雙全,文武兼備,身經百戰,為二野著名戰將,後為14軍第一任軍長、武漢軍區第一政委,1955年授銜中將。

官雀之戰

1946年9月下旬,國民黨軍胡宗南集團整1師167旅、整30師27旅由晉南史村(今屬襄汾)、翼城出動北進佔我浮山,另一路敵人整1師1旅(即“天下第一旅”),從臨汾沿臨屯公路東犯,以策應進佔浮山之敵。隱蔽集結於洪洞東南地區的我晉冀魯豫野戰軍4縱決定發起臨浮戰役,以3個主力旅南下伺機分割包圍傲氣十足、裝備精良的敵整1旅,殲滅該敵於臨汾、浮山之間。

陳賡麾下頭等主力,威震西南,鏖戰老山打出國威軍威

◆臨浮戰役示意圖。

22日黃昏,敵第1旅先頭部隊第2團(欠第3營,該營留臨汾),沿臨屯公路向東進至合理莊、老母村、上陽村、韓村地區。4縱決心趁敵立足未穩,圍殲該敵。以10旅進攻合理莊、老母村;11旅31、32團進攻上陽,33團西進臨汾方向警戒;13旅負責解決韓村。但敵人嗅覺很靈敏,覺察情況有變,立即收縮到上陽東南之官雀村,構築工事,組織防守,以待援軍。

官雀村位於臨汾東20餘公里處,北近澇河,南傍洰河,東臨深溝,只有山腰一條路可通浮山。其地形險要,視野開闊,利於防守。我各旅撲空後,11旅旅長李成芳慎重判斷敵情,命令部隊向官雀村搜索前進。當晚23時,先頭部隊31團抵近村外,經偵察,證實村內確有大批敵人,立即向上報告。4縱令11旅負責殲滅官雀之敵,10旅和13旅負責阻擊敵東、西兩路援軍,全力保障11旅作戰。11旅決定,31團為一梯隊,由村西北沿公路兩側向敵強攻,32團為二梯隊。

31團團長徐其孝、政委戈力受領任務後,以2營在公路左側主攻,3營在右側助攻,1營為預備隊。午夜,對敵發起攻擊。2營行動迅猛,5連強襲並佔領了公路左側敵高地表面,4、6連則沿公路向村內突擊。“天下第一旅”畢竟是訓練有素,高地上的敵人隱蔽在工事裡,並未慌亂,待我5連進至村邊,因陡坎峭壁出現隊形擁擠時,敵人從背後突然開火,使5連傷亡慘重。6連前來增援,也遭到恢復高地之敵的阻擊,未能突入村內。而4連1個排機智大膽,趁亂搶進,佔領了公路右側一個四合院落,並打退了敵數次反擊。擔任公路右側突擊的3營進展順利,8連突破了敵支撐點陣地,巧妙繞開了敵重火力點摸進村內,迅速向縱深發展。

此時,據俘虜口供,11旅瞭解到,官雀之敵就是短暫消失的敵第1旅第2團,22日進佔該村後,迅速完成了防禦陣地構築和火力配系,在路口和主要院落、房上與牆根均構有射擊工事。面對這塊硬骨頭,旅長李成芳令32團投入戰鬥,要求在天亮前力爭全殲該敵。

31團在向縱深發展的戰鬥中,1營和32團一部協同殲滅了敵第2連,3營殲滅敵第6連大部,解決了敵戰防炮連,俘虜150餘人,已接近村中央敵團指揮部。32團3營在教導員指揮下,連續攻下敵人幾個支撐點,佔領了村東陣地,居高臨下,鉗制敵人機動。32團2營入村後,佔領了敵4處院落。但他們錯誤理解團的命令,於23日拂曉前又把部隊撤到了村外,待團發現令其返村奪回陣地時,已被敵佔領。該營經過激戰,付出了相當代價,也沒能夠再突入村內。

9月23日上午 ,敵第2團雖遭我嚴重打擊,但氣焰還很囂張,依託院落,不斷向我反擊。縱隊首長及時指示11旅,鞏固已得陣地,防止敵人突圍逃跑,積極殲滅被圍之敵。11旅很清楚,敵人的團、營指揮還存在,戰鬥力尚存,要抓緊時機擴大陣地,壓縮包圍圈,形成攻擊重點。

午後,旅接縱隊轉來軍委指示:“不惜付出一切代價,堅決消滅第1旅!”大大鼓舞了士氣,進一步增強了全體指戰員殲敵決心和信心。我多次打退敵人反擊,迫使敵人不斷縮小陣地。根據官雀村內的敵我態勢,11旅決定由31團負責殲滅敵團部和第1營殘部;32團負責殲滅敵第2營殘部,同時負責警戒,防止出現突變情況,該團1營為旅預備隊。下午18時,我對敵開始總攻。經激烈戰鬥,31團3營全殲了敵團部,擊斃少將團長王亞武。1營也解決了敵第1營,俘其正副營長。而我32團對敵第2營攻擊受挫,敵蝟集在幾處院子裡,工事比較堅固,所剩兵力還多,我衝鋒在前的步兵多被敵猛烈火力打倒。32團團長王長有、參謀長胡尚禮親自在第一線組織82迫擊炮平射,壓制敵房頂火力點,還組織各連爆破組實施大劑量的炸藥爆破,隨著一聲聲巨響,敵人被炸得魂飛魄散。我3營9連乘勢突進院內,迅速殲滅敵人,擊斃了敵第2營營長。敵副團長見勢不妙,慌忙率近百人從官雀西南突圍而出,被我設伏的旅預備隊全部俘虜。至此,官雀之戰勝利結束。

敵第2團被圍官雀後,敵人萬分焦急,23日凌晨,敵27旅和167旅奉命放棄浮山,由東向西增援;臨汾敵第1旅旅長黃正誠率第1團也由西向東解圍。11旅攻佔官雀後,即構築陣地,阻擊浮山來援之敵,保障了我10旅在陳堰村殲滅臨汾出援之敵。可見,官雀之戰使我4縱取得了戰役的主動權,按照我們的意圖,調動了敵人,創造了全殲敵“天下第一旅”的有利戰機和條件。這場與敵精銳主力的較量,11旅殲滅了敵第1旅第2團1600餘人,繳獲了全部美械裝備。

南坪集阻擊戰

1948年底淮海戰役第二階段的作戰,是圍殲敵黃維兵團。戰役打響後,蔣介石令黃維兵團從河南確山地區兼程向東馳援徐州。11月18日,其先頭部隊18軍到達蒙城。停歇兩日後繼續北進,接連渡過渦河、淝河。淮海戰役總前委決心誘敵北進至淝河、澮河間而殲滅之,令陳賡率4縱、9縱和豫皖蘇獨立旅共7個旅18個團,利用澮河組織阻擊,重點是扼守蒙(城)宿(縣)公路之要點南坪集。

南坪集位於澮河南岸蒙宿公路上,是一個約有200戶人家的集鎮,是黃維兵團北援徐州必經之路。公路東側向北通到澮河,河上有座堅固的石橋,可以過坦克和重炮。陳賡將固守南坪集一線的任務交給11旅,動員說:“這是關係到淮海戰役全局的一仗,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把黃維兵團12萬人馬擋在我們的刺刀面前。”

陳賡麾下頭等主力,威震西南,鏖戰老山打出國威軍威

◆4縱11旅指戰員堅決扼守南坪集。

11月21日傍晚,11旅從南坪集以南偏東30多里的羅集緊急出發,此時該旅轄31、32團和山炮大隊、特務營,約6000餘人。22日凌晨,趕到南坪集後,旅長劉豐、政委胡榮貴即帶領旅、團幹部勘察地形,研究防禦方案。確定主陣地設在澮河南岸,重點扼守南坪集,把陣地前推到楊莊、胡莊一線,以加大防禦縱深,增強陣地活力和韌性。部署為:31團1營配置於南坪集西北之南北窯、小陳家;2營配置於西南側之楊莊;3營配置於南側之胡莊;32團1營配置於胡莊以東。32團3營、旅山炮大隊、特務營均配置於澮河北岸;其2營為旅預備隊,旅指揮所設於南坪集。

當日夜,敵黃維兵團沿蒙宿公路到達距南坪集以南10裡地區,前衛部隊報告,在澮河一線發現解放軍陣地,且兵力強大,工事堅固。黃維沒有引起警覺,以為會像連續越過渦河、淝河一樣輕鬆順利,他命令兵團主力、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18軍的軍長楊伯濤於23日務必拿下南坪集,以趕赴宿縣。

23日9時,敵以飛機和地面炮火向南坪集全面轟擊,出動兩個團的兵力,以坦克為先導,多路向我前沿4個營的陣地發起猛攻。曾任31團團長的粱中玉將軍回憶當時敵軍進攻的悲壯場面:“成群的飛機遮天蓋地而來,把一串一串的重鎊炸彈投下來。炸彈爆炸後,平地出現了一個個像房屋那麼大的彈坑。炮火轟擊也開始了,炮彈不分個地轟響著,像巨雷一樣,震耳欲聾。澮河中升起了無數個幾十米高的水柱。南坪集的房屋一幢幢倒下來,炮火和硝煙交織在一起,瀰漫了天空,敵人還沒有弄清我們的陣地,就把大量鋼鐵傾瀉到這裡,把集鎮幾乎給轟平了。”

正是在這樣殘酷環境下,我11旅指戰員與敵展開了激烈的廝殺。敵以坦克、火焰噴射器開路,步兵成密集隊形衝鋒,直撲正面楊莊我31團2營陣地。該營戰鬥力很強,防禦經驗也很豐富,曾在1948年6月的宛東戰役之劉高莊阻擊戰中,獲得了縱隊授予的“鋼鐵防線”錦旗。我各連反坦克小組連續向敵投擲炸藥包和集束手榴彈,進行英勇抗擊。5連首先打掉敵火焰噴射器,以猛烈火力殺傷敵人,乘勢出擊將敵擊退。11連指導員張建文重傷不下火線,指揮戰士以排子手榴彈阻敵於前沿。6連以“與陣地共存亡”的英雄氣概與敵進行了反覆激烈的搏鬥,連續打退了敵人5次衝鋒。敵再次增加兵力向6連陣地攻擊,該連防禦工事被摧毀,人員大部分傷亡,陣地被敵突破。在緊急情況下,營長祁大海組織4連戰鬥英雄李雲鵬排和5連戰鬥英雄張柏芝排實施反擊,與敵展開白刃格鬥,將突入之敵打出去,恢復了6連陣地。

敵18軍軍長楊伯濤將軍後來回憶當天的戰鬥:“我以第118師為主攻,配備快速縱隊全部戰車20餘輛及軍105榴彈炮營、重迫擊炮連,攻擊目標先指向南坪集。以第11師為助攻,擔任對東平以西沿澮河北岸佔領陣地的解放軍攻擊,強渡澮河,得手後,向南坪集以北迂迴攻擊,協助118師正面的戰鬥。兩個師於正午準備完畢開始攻擊。第118師主攻部隊遭到據守南坪集的解放軍頑強抵抗,不敢前進渡河。我親至前線的戰車發起陣地指揮進攻,20餘輛戰車分數波向解放軍陣地猛衝。榴彈炮、迫擊炮及師屬75山炮營,同時亦以熾盛火力集中猛轟,步兵一再發起衝鋒,進入村莊邊緣內,俱被解放軍擊退。激戰至黃昏,仍膠著在解放軍陣地前數十公尺處。”

敵11師兩個團從南坪集東、西兩側強渡澮河,向我右翼閔家陣地進攻之敵,遭我4縱10旅一部阻擊,與我隔河對峙。敵對我左翼三官廟、李家莊32團3營10連和機炮連陣地進行了長時間的轟擊,掩護舟橋營在澮河上架設浮橋,我以重機槍猛烈開火射擊,斃敵營長以下100餘人。敵冒死架橋成功,一個營的敵人渡過澮河,我前沿分隊傷亡慘重。32團急令預備隊12連協同9連、11連猛烈反擊,激戰至黃昏,迫敵退回澮河岸邊。

當日夜,總前委為利用澮河割裂敵人,決定放棄南坪集,在澮河北岸佈設袋形陣地,吸引敵18軍過河,以便我主力從東西兩側出擊,在南岸尋殲敵10、14、85軍。4縱11旅奉命撤出南坪集陣地,轉移到澮河北岸。這一天激戰,11旅打退了敵陸空配合的多次進攻,予敵重大殺傷,勝利完成了阻擊任務,為我主力合圍黃維兵團贏得了時間,創造了有利條件。戰後,4縱政治部主任劉有光代表縱隊首長慰問11旅指戰員,表揚部隊打得英勇頑強。4縱發佈徐州大會戰記功令第一號,給11旅31團、32團、旅屬山炮大隊、工兵連記功。

陳賡麾下頭等主力,威震西南,鏖戰老山打出國威軍威

◆40師參加廣東戰役,涉水追擊敵人。

此後,黃維兵團覺察有異,下令已過澮河的部隊迅速回撤,向東面80多里的固鎮轉移,企圖與李延年兵團合股並取得補給。但因行動遲緩徘徊,至26日凌晨,被從四面八方趕來的我軍各縱隊合圍於南坪集、邵圍子、雙堆集、蘆溝集之間地區,我軍勝利達到了戰役預想。

國威軍威看西南

1950年1月,40師在4兵團統一部署下,從廣西進軍雲南。2月,參加昆明入城式,並擔負昆明警備任務。從那時起至今,40師已守衛西南邊疆整整64年,是自建國以來,我軍駐紮一省(區)時間最長的部隊。當年3月,挺進滇西。4月,奉命兼雲南軍區大理軍分區,隨即展開剿匪和建政工作。10月,40師與起義部隊暫編第12軍35師合編。1952年6月,40師組建炮兵團。10月,與大理軍分區分開,奉命向緬寧(即臨滄)進軍,兼緬寧邊防區。1953年1月,抽組人員成立邊防區機構。1954年12月,40師120團與入滇的公安第16團(原12軍36師107團)合編為新的120團。

20世紀60年代初,40師抽調部隊參加了中緬邊境勘界警衛作戰。1968年10月,40師隨14軍由滇西調防滇南,師部駐曲靖專區宜良縣。“文革”期間,部隊建設受到了嚴重影響,40師被汙衊為“偽軍”、“土匪部隊”,造成部隊思想混亂。“文革”結束後,山西新軍的老同志向中央寫報告要求正名,已經恢復工作的鄧小平熟悉山西新軍的歷史情況,批示道:“這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

1979年2月,40師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首先攻堅老街,而後勇猛突擊,向縱深發展,大膽穿插,圍殲鋪樓、郭米地區之敵,共斃敵1394人,俘敵61人。戰後,中央軍委授予118團1營“英雄營”、120團6連“鋼鐵6連”、 118團6連副班長羅正和“戰鬥英雄”、119團特務連班長白洪普“排雷英雄”、120團5連戰士巖龍“孤膽英雄”、120團3營通信班戰士海水乾“英雄步談機員”榮譽稱號。

陳賡麾下頭等主力,威震西南,鏖戰老山打出國威軍威

◆老山英雄連錦旗。

1984年4、5月,在兩山炮擊和拔點作戰中,40師炮兵部隊配合兄弟炮兵對老山、者陰山當面的越軍主要據點和防禦設施進行了多次猛烈打擊,先後殲敵千餘名。4月28日,40師各部隊同時對越軍佔據的老山諸高地發起突然攻擊。經過連續3天作戰,相繼攻佔了老山、662.6高地和那拉地區,殲滅越軍600餘人。越軍第2軍區不甘失敗,調集重兵到老山地區,在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準備後,7月12日,越軍同時向老山、662.6高地、那拉和八里河東山諸陣地發動了加強師級規模的猛烈反撲,這就是老山戰史上著名的“七一二”大戰。14軍以40師為主要守備力量與越軍大戰14個小時,在炮兵的猛烈火力支援下,將敵進攻全部擊退,牢牢守住了陣地,徹底粉碎了越軍代號為“MB-84”的戰役反攻計劃,共殲敵3300餘人,創造了兩山初期堅守防禦作戰階段的最大戰績。戰後,中央軍委授予118團8連“老山英雄連”、119團4連“老山穿插英雄連”、7連“老山防禦英雄連”、120團4連指導員郭興科“戰地模範指導員”、118團1連班長陳洪遠 “孤膽英雄”、5連副連長張大權、8連班長尹光忠、9連班長史光柱、119團2連排長秦國富、8連代理排長李海欣、8連班長楊國躍“戰鬥英雄”榮譽稱號。打得最好、堅守松毛嶺陣地的步兵第119團被昆明軍區記集體一等功。

1985年春節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視察雲南,看望了參加老山地區對越作戰的昆明軍區部隊,在聽取了彙報、檢閱了老山主攻團118團後,為昆明軍區1979年以來長時間對越作戰的事蹟所感動,代表黨中央對參戰部隊進行了深情的慰問和表彰,稱讚對越作戰是打出國威、打出軍威的一場戰爭,並奮筆題寫了“國威軍威看西南”7個大字。

70餘年的光輝歷程,這支部隊勇敢擔當、不辱使命、敢於“亮劍”,創造了以團結救亡為核心的鐵心跟黨走、誓死抗敵、敢打必勝的“決死精神”和以愛國奉獻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虧的“老山精神”,湧現出大批英模單位和個人,產生了百餘位高級將領和省部級領導。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