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东周是被谁灭亡的?怎么灭亡的?

迪哥闯世界丶


要说东周是怎么灭亡的,我觉得应该分两种情况来看,一种是政治死亡,也就是名存实亡,一种是彻底灭亡,也就是没有了以周这个国号为基础的政权组织形式。

1,政治死亡,周平王东迁,标志着东周的开始,虽然这个时期的周王室日渐衰落,但余威仍在,诸侯依然还是按照周制尊周天子为共主,大部分诸侯依然是能够按期入朝做官的,朝贡体系也没有崩溃,只是周天子的权威已经不如西周,要想调动诸侯军队征伐某某不臣,已经很吃力了,但大体上还是能够征兆一些亲近于周王室的诸侯,比如诸姬。

但时间推移到周平王死后,周桓王继位的这一时期,却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周桓王继位之后,一心想重新树立周天子的权威,为了达成重塑周王室昔日荣光,周桓王把自己继位以后的第一个目标放在了邻居郑国身上。

而当时的郑国君主是谁?

乃是“郑伯克段于鄢”中大名鼎鼎的春秋第一位小霸主郑庄公。郑国当时在诸侯之间只能算得上是一个中等小国,国力不显,但郑庄公作为周王室的卿士,除了料理本国国政之外,他还可以插手周王室的事物。

而郑庄公出于发展郑国的目的,利用卿士的身份,为郑国发展和扩张提供便利,而作为卿士,他本是又能得到天下诸侯的瞩目。本来作为一个臣子,他应该忠于王室,但他这种利用职务之便利,壮大自己的行为,使得郑国与周王室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郑庄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周王室的实际利益,同时也大大削弱了周王室在诸侯之间的权威性,使得周王室权威下降得更加厉害。

于是不愿意看着自己王权衰落的周桓王继位之后,就紧锣密鼓开始打压郑国,先是削弱了郑庄公卿士的权力,最大限度降低其在王室的影响力,郑庄公很是不忿周桓王的所为,于是抢先割了人家周王室的麦子,经郑庄公这么一搞,于是无可避免的双方兵戎相见。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统周军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部队讨伐郑国。郑庄公率大夫祭仲、高渠弥等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列阵御敌。当时周军分为三个军阵,周桓王率领左军和陈国军队力图打败郑庄公。郑庄公摆开了名为"鱼丽"的阵势,战车前冲,步卒后随,先打实力最弱的陈国军队,使蔡国和卫国军队畏惧而仓皇退出战场,然后集中兵力从两边合击周军,周师大败。周桓王被郑将祝聃一箭射中肩膀,忍痛勉强指挥军队逃出重围。祝聃要追逐活捉周桓王,郑庄公制止说:"君子不希望逼人太甚,何况欺凌天子呢?我们是自卫,国家能免于危亡就足够了。"战后,郑庄公为了表示尊王,还特派大夫祭仲去慰问受伤的周桓王及其左右随从。

繻葛之战以后,周天子在诸侯之间的权威荡然无存,连天子都能随意被诸侯射中肩膀,这样的天子还有什么面目号令天下呢?而郑国的宿敌宋、卫、陈等小国,也纷纷向郑国求和,自此,郑庄公成为了当时中原最强大的霸主。

周郑之间的繻葛之战,无疑是终结了周王室的政治生命,自此以后周王室成为了诸侯争霸里的吉祥物,也就是“尊王攘夷,号令天下”里的那个象征意义上的王。天子再没有了号令任何一个诸侯的实力。

2、彻底灭亡 时间推移到周赧王八年(前307年),彼时,周王室内斗不止,终于分裂成了两个朝廷,一个东周,一个西周,秦国借两周的道伐韩,两周想两国都不得罪,左右为难,彼此之间却又攻伐不断,直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被秦所灭,同年赧王病死,西周覆亡。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

这便是东周的彻底灭亡了,象征天下的九鼎和周王室的珠宝器物尽皆落入秦国手中,姬姓周室自此消亡。


缘説


东周实际意义上被军事灭亡,是在秦的手上。

周自幽王烽火戏诸侯开始,王室威望日坠,而且历代仍然在实行分封,传至赧王时,周王室已经没有多少国土了。而且,诸侯国也都已经坐大,周天子遇到事情往往还要向诸侯求救。这个时候的周王室,更像是一个象征,只比汉献帝稍微强那么点而已。

周赧王眼见秦不断拓展领土,就快要到自己边上了,不禁有些担心。而这时候,楚国也不想秦坐大,就派使者怂恿周王室带头,让周赧王号召诸侯起兵伐秦。

此事正中周赧王下怀,他毫无犹豫这么干了,但是他没有考虑过现实,这时候的周,已经不是幽王以前的周了,你可以发号召,诸侯来不来,那就另说了。

果然,除了燕楚,其他人都没来,周王室自己肯定是没有能力完成这项活动的,他们勉勉强强凑了五千人,而且军饷都拿不出来,还是找人借的。燕楚两国,本来也都是应个景,不会派太多人,而秦国当然是严阵以待了,派出了重兵。

周王一看,坏了,打不过,就想算了,撤兵,结果秦昭王直接兵临城下,把他给灭了。

其实这时候的周,分为了两个小国家,东周国和西周国,当然,这不是指东周和西周。

秦昭王灭了西周国,而七年之后,东周国也亡于秦庄襄王之手,自此,周王室谢幕,东周彻底灭亡。


浮沉于史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阶段显得相当混乱,大多数人对于这三个阶段的历史所知都不甚详细。

既,东周列国,南北朝,五代十国。

这三个时代的中国都是处于四分五裂,诸侯争霸的局面,因此不像其他的大一统时代立国,盛国,灭国,那么明朗。

东周与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有所不同,因为当时的天下名义上还是周天子的,但实际上属于诸侯国争霸的局面。

东周的“东”是后代历史学者加上去的,为的就是将平王东迁后的周朝与之前分开。

周幽王时,废掉了太子,其后犬戎部落攻破首都镐京(约为现代西安),周幽王被杀。犬戎退兵后,大臣们拥立废太子继位,就是后来的周平王。

因为镐京发生地震损毁严重,周平王二年迁都到了洛邑(现洛阳)。历史界就把平王东迁后的历史称为“东周”。

实际上此时周朝的另一部分王公大臣还拥立了另一个天子,既周携王,周朝曾经有二十年时间属于“二王并治”的对立局面,一直到后来晋国杀掉周携王结束,不过历史上都以周平王为正统。

经历了一系列磨难的周天子此时虽然还是天子,但势力已经衰微,对于外族侵略,只能依靠于诸侯国。

夏商周时天子实行分封制,封给王族以及臣子土地,例如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就被封到齐地,姜子牙就是齐国的开国国君。

他们在自己的管辖区域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和军事权,因此一些诸侯国逐渐强大起来,并最终实力远超周天子,因此周天子在面对自保以及外族入侵时,只能依靠诸侯国。而周天子到最后控制的地盘,只有首都方圆二百里的小地盘了。

周桓王时,诸侯国中的郑国一直对天子不顺,周桓王一气之下带兵去讨伐,在繻葛之战中不但被郑国击败,还用弓箭射伤了周天子,由此可以看出诸侯国实力已经高于天子,而且也并不服从天子,只是出于当时形势考虑,众诸侯国依然尊周天子为名义上的天下之主。

诸侯国之间的争霸也导致了后来的历史走向,韩赵魏三家将晋国分了,这是春秋与战国两个时代的分水岭,一直到秦王扫六合结束。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周王族内部也发生了分歧矛盾。

周天子先是分封了自己的弟弟,区域就在首都附近,历史上被称为西周国(这个西周国属于诸侯国,要与西周朝分清)。

后来西周国君的弟弟又被封到现河南巩义一带,并在赵,韩的帮助下自治,后世称为“东周国”,成为一个诸侯国。

西周国此时名义上还是天子,周赧王时,楚国国君鼓动他号召联军伐秦,周赧王号召了却没有诸侯国响应,。秦昭王十分不满,带兵攻打西周国,周赧王投降,一说他被秦王所杀,一说他被秦王分封,第二年死,。此不仅代表了西周国的灭亡,其实大周朝也就灭亡了。准确的来说,东周的灭亡就是此时。周赧王是东周最后天子,也是大周朝的亡国之君。

而王族的另一支,东周国,也并没有坚持太久,在周灭亡后的第七年,同样也被秦庄襄王以“与诸侯联合谋秦”的名义攻破,秦国相国吕不韦攻入东周国,周朝最后一支王族力量被消灭。

大周朝国祚约790余年,传37王。大致疆域:北至辽宁,南至湖北,东到齐鲁半岛,西到甘肃,东南到现今杭州,上海一带,有一说最远到达了四川,不过暂无定论。


རྟ་པ།སྐྱ་མི


周幽王”烽火戏诸候”的那位。读《中华上下五千年》。


高广福204


西周和东周都是被秦国所灭,间隔7年


策牧银河


东周王朝被秦朝所灭,东周历史延续550年


勇往值钱


是我用原子弹灭亡的


大厅业务员


是姬延、以退为上


yanmeiz


不是我,是胡亥他爹干的


阿贰拉爷


最后一任周天子其实是被吕不韦干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