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四大寵臣為什麼只有李衛始得善終呢?

歷史就像是黃河,舀一杯水上來七分泥三分水,那七分的泥沙就是歷史長河裡的無名氏。你問我那些在史書上閃閃發光的人在哪裡呢?他們就是大浪淘沙淘出來的真金,數量寥寥無幾。歷史從來不會認真辨認你功過得失的人,只會一股腦地打包處理,選擇將那個時間最重要的事情記錄,留給後人去辯駁,其他的紛紛扔進碎紙機裡。歷史一直記錄著過去的事情,不管你對自己做過的事情有多後悔,歷史都不會給你刪除它的機會。這也造就了歷史的不可逆性。因為歷史上所有的人物都是歷史請來的貴客,只能負責講述自己的故事而不能選擇替歷史這位老先生代筆。翻閱歷史、回顧歷史,歷史老先生記下來的每一件事都有著屬於它的獨特意義。是去看諸葛先生的喝茶,還是看成吉思汗意氣風發呢?小編帶你一起去看一看歷史老先生記錄下來的傳奇人物和他們的人生故事吧。

雍正的寵臣不只是四個,早期在九子奪嫡中發揮關鍵作用的有年羹堯、隆科多,中期執政的時候有李衛,田文鏡,鄂爾泰,張廷玉,以及十三爺允祥。

所有這些人中,所謂善終,結局最好的,還真是隻有李衛。

雍正王朝:四大寵臣為什麼只有李衛始得善終呢?


年羹堯大家都知道,協助雍正順利繼位,平定青海之亂,官至撫遠大將軍、一等公,權傾一時,後來因為功高蓋主,得罪了朝野上下的清流言官,捲入權力鬥爭,做什麼都不對,最後被雍正帝賜死,享年才47歲。

雍正王朝:四大寵臣為什麼只有李衛始得善終呢?


隆科多,康熙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之弟,佟國維之子,佟國綱之侄。因為雍正由孝懿仁皇后撫養了十幾年,視其為養母,所以稱隆科多為舅舅。

康熙末年,隆科多官至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九門提督,康熙去世前,秉遺命,擁雍正登基。受賜襲一等公、吏部尚書、加太保。但還是晚節不保,因為地位太高權力太大,以及和八爺黨不清不楚的關係,被定下50款大罪,妻子入辛者庫,財產充公,軟禁至死。

雍正王朝:四大寵臣為什麼只有李衛始得善終呢?


雍正王朝:四大寵臣為什麼只有李衛始得善終呢?


張廷玉和鄂爾泰是雍正的股肱之臣,一個是皇帝的貼身秘書,一個是封疆大吏,軍事奇才,雍正在世時最欣賞和寵愛的就是李衛、鄂爾泰、田文鏡,準張廷玉配享太廟,準鄂爾泰入賢良祠。但是這兩個人晚年和死後還是遭遇了一些波瀾,那不是因為雍正,而是因為他們活得太長,到了乾隆朝,驕傲而自信的皇二代乾隆又要用這兩個顧命老臣,又忌憚他們,還動不動要挾,壓榨他們,張廷玉幾次想退休退不了,只有和皇帝就工資問題討價還價以求自保,不料乾隆一定要通過打壓他們來為自己樹立權威。所以兩位老臣為清王朝鞠躬盡瘁了一輩子,最後沒能頤養天年,死後子女還難免捲入是非。

雍正王朝:四大寵臣為什麼只有李衛始得善終呢?


田文鏡是貫徹雍正政策最為堅決徹底的酷吏,之所以說他是酷吏,是因為他執行政策不怎麼動腦經,不如李衛靈活,不過因為忠直,深得雍正信任和喜愛。田文鏡死在了雍正朝,這是他的幸運,雍正帝賜葬泰陵附近,諡號端肅,還命河南為其設立專祠。其實田文鏡的執政能力是值得商榷的,特別是他晚年古板嚴苛,頑固不化,匿災不報,在地方上引起的民怨很大,丟給了乾隆一個爛攤子,因此,到了乾隆朝,很多榮譽被拿掉,最陰差陽錯的是,田文鏡墓因佔用乾隆帝西陵掃墓御路三尺,被乾隆帝夷為平地。佔地只是一種說法,真要是喜歡,可以配享太廟,要是不喜歡,找個藉口將你剷平,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乾隆對他的反感。

雍正王朝:四大寵臣為什麼只有李衛始得善終呢?


十三爺允祥,其能力,功勞,貢獻,都是沒有人可以否認,抹黑的。只是因為他身體不好又積勞成疾,英年早逝。

最後就只剩下了李衛。

如果仔細觀察前面不得善終的大臣,其中大多數都是在權力核心走來走去,所謂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就容易被端掉。李衛有個很大的優勢,他基本上是在做地方官,而且專業技術很強,最開始是管理鹽政,後來修海塘,管刑獄,河道等,他做的都是對國家的經濟,稅收,財政,治安有大利的具體的事情,做得好,大家都看得到。而相對來說,參與權力鬥爭的機會較少。而為官一方他又比較注意體察民情,靈活變通,口碑也比較好。遇到這樣有能力的大臣,無論是哪一朝的皇帝,都是捨不得浪費的。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1738年12月3日),李衛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能在乾隆手上善終,也是不易了。

看完上述內容,諸位有何感想?相比歷史上的人物們已經講完了屬於他們的故事,我們的故事還在歷史老先生的筆下書寫著,還沒有一個結局。真金也是從泥沙裡淘出來的,還是無名氏的你,未來是否會脫去泥沙的外表變成真金還是要靠你自己。歷史會給我們舉例說明,但是從來不會明明白白地教我們任何東西,因為那樣等同於考試作弊,是要被除名在外的。所以,品味歷史,把握當下,力爭在歷史老先生的筆下多幾分精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