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要一刀見血

在信息爆炸產品過剩的年代,即使有了大數據,有了算法,把一個東西賣出去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數據可以知道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消費水平,算法可以幫你把產品擺到消費者面前,但是決定消費者最終選擇的是什麼?

有的人說,解決方案是“個性化”;有的人說,是“下沉”;有的人說,是“精準觸達”,還有的人說,是“內容化”。

當各種關於營銷的新概念層出不窮的時候,如何在實操中挖掘出用戶真正的痛點,並迅速實現爆發性增長?

在這個專題裡,我們集結了近三年來,登上「造就」舞臺的講者們對當下消費趨勢和品牌營銷的觀察和實踐,他們將通過不同的案例從不同的維度去分析,如何理解用戶,如何打造品牌。

在“技術”與“套路”之間,一切的邏輯,都離不開人性。

黃蔚:好的服務不是偶然發生,是被設計出來的



黃蔚是中國首家設計諮詢公司的創始人,很多人挑戰她說,你給人家出主意,做項目,做這個那個,你可以自己做一個項目,證明自己的商業成功嗎?


營銷,要一刀見血



於是她就在自己公司樓下,開了一個小小的精釀酒吧。

上海每天都有酒吧開張,每天都有酒吧倒閉。憑什麼她的能夠活下來?

黃蔚總結出了十大法則,她說:服務設計正在重塑行業規則。

一切的生意,都是人對人的生意。

張承良:無腦買買買的時代結束了,所謂消費降級,只是剁手時更理性罷了



雙十一第10年,伴隨著交易額成長的是業已分化的中國消費市場。

十幾年前,中國人會習慣性地認為,國外的品牌比國內的好,大牌子比小牌子好。

但是今天,體驗不同、價值導向不同的平臺和品牌在中國都找到了自己的消費人群,中國人的消費觀念、消費行為、消費結構早已不再單一。


營銷,要一刀見血


連年增長的雙十一成交額,除了證明商家的營銷能力之外,並不能概括中國消費市場的本質。

人們花的錢少了,也不能簡單地總結為“消費降級”。

如何更客觀地認識當下以及未來中國的消費趨勢?

李倩玲:為什麼說抖音讓炫耀這件事情達到了巔峰?



這是一個從營銷的角度分析中國移動經濟的現象與本質的演講。

為什麼我們現在每個人都那麼依賴社交媒體?

為什麼陳可辛為iPhoneX拍攝的廣告會引爆7億中國網民的淚點?

為什麼抖音那麼火?

為什麼中國的共享經濟和電子商務如此發達……


營銷,要一刀見血


中國移動互聯網上的每一波社交狂歡,無論你是被裹挾的,還是主動參與的,你知道你為什麼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打動、被影響嗎?

蔣美蘭:為什麼網紅將改變社交經濟?



營銷女王蔣美蘭的經典案例是在2010年的社交媒體上,聯合蔡康永用7個愛情故事包裝7雙單價2000元的高跟鞋,創下線下店高峰期一分鐘賣掉一雙的記錄。

她說,營銷是一場心理戰,而不是產品戰。你的東西好,不代表你能賣得掉,讓消費者“感覺”你的東西好,你才有可能把你的東西賣掉。


營銷,要一刀見血


自媒體時代,當你想要做傳播的時候,你應該要先找到自己的意見領袖。

買同樣東西的人,不會形成社群;因為同樣的原因去買東西的那一群人,才會形成社群。

在這個年代,一定要為用戶創造一個“當下內心被擊中”的時刻。

方建華:無粉絲,不經濟



雖然“棉麻藝術家”茵曼在今年的雙十一里遇到了一些麻煩,但它絕對是當年淘寶上最早靠走小眾路線崛起的品牌。

那個時候的方建華就已經意識到,互聯網時代,品牌營銷不能光靠砸錢,更重要的是找到精準的消費人群,做個性化產品,把消費者變成品牌的粉絲,讓粉絲替你去創造內容,並且藉由粉絲的自主傳播,產生裂變式效應。


營銷,要一刀見血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從淘寶起家的茵曼就已經開始佈局線下實體。

方建華堅信,當人們一窩蜂去幹一件事情的時候,意味著這個事情不好乾,而當人們都覺得這個地方無比難做的時候,意味著這個地方有機會。

董志國:實體店沒出路?快閃店顛覆你的三觀體驗!



在一個地方開一家店,沒有人來怎麼辦?

年輕人的注意力時間太短怎麼辦?

同質化產品太多,難以脫穎而出怎麼辦?

董志國的建議是:只爭朝夕。

在互聯網越來越深入的時代,我們需要一種“快零售”的概念和模式。


營銷,要一刀見血


2018年香奈兒在上海K11的美妝快閃店,7天接待了3萬多人,在線傳播也達到了5000萬+。還給K11創造了將近15%的銷售提升。

喪茶快閃店的“加薪無望綠茶”一天賣出3000多杯。

有時候,帶著情緒走到消費者面前,告訴他們“我懂你”,比什麼都重要。

張晴:把“美”做成一種生意,一條是靠什麼走通了這條路?



從每天一條短視頻,到每月電商營收超過一個億,2018年9月,在實體店紛紛轉戰線上的當口,一條作為一個以內容起家的公司,在上海開了三家線下店。

創始團隊是一分鐘視頻沒有拍過的傳統媒體人,但他們卻走出了一條令很多內容公司豔羨的變現之路。


營銷,要一刀見血


從選題、選品到選址,合夥人張晴將在這個演講裡用一條的平衡術告訴其它內容公司——錯過了焦慮,你還可以向年輕人販賣點恰到好處的生活美學。

畢竟,幸福感是人類更永恆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