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区:潮平江阔正扬帆

潮平江阔正扬帆

——长沙市望城区改革开放40年暨恢复建制40年回眸

望城区:潮平江阔正扬帆

一江两岸,水韵望城。 魏波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望城区委宣传部提供)

望城区:潮平江阔正扬帆

雄伟大气的新华联铜官窑古镇。

望城区:潮平江阔正扬帆

伟创力长沙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0亿元,全面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望城区:潮平江阔正扬帆

湖南雷锋纪念馆,托起雷锋精神的丰碑。

陈 新 谢 璐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长沙望城,北连浩浩洞庭湖,南临巍巍岳麓山,湘江穿城而过,纵贯35公里。

斗转星移,从“一雨成灾”的“水窝子”到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水美之城;从工业贫瘠之地到工业总产值破千亿的经济园区;从沉睡江畔、埋藏千年的陶器到文旅崛起、声名远扬的湘江古镇群;从“雷锋精神”发源地,到好人辈出的道德高地……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望城恢复建制40周年。纵览40年,流淌不息的湘江,见证了望城的沧桑巨变!望城,向江而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以非凡的勇气、开放的胆魄、通达的梦想,书写了不朽的传奇。

治水兴水,一群古镇冠天下

望城傍水而生,也因水而忧,这座城区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治水史。

根据《望城县志》记载,每年春末、盛夏,让望城人民揪心,凡湘中、湘东、湘南连降大雨,湘江下游便河水陡涨,洪水漫堤而下,轻则渍涝,重则溃垸,几乎每4到5年就有一次洪涝灾害。

治水患,成了望城历任决策者头等民生大事!

近年来,望城区围绕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节约高效的供水保障体系、水清岸绿的流域生态体系”为目标,点燃了“水”引擎,相继实施了高裕垸城市防洪工程、胜利垸城市防洪工程、湘江西岸防洪保安工程、马桥河防洪整治工程、大众垸防洪整治项目等,特别是抓住《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有利契机,打造区域内的防洪闭合圈、道路交通环、沿江景观带的重要工程举措,变“水患”为“水利”。

2017年夏天,一场特大洪水席卷长沙,望城顶住了压力,湘江干堤全部守住,万亩堤垸全部保住,没有一例人员伤亡。

水患治愈,轻舟已过万重山。因水而起,望城转换思路,借水突围!

沿着湘江行走,从靖港、乔口、新康、丁字、书堂到铜官,时代的更迭见证了古镇兴衰,水陆交通的变更也加快了古镇的落寞。

“一处湘江古镇群,半部湖湘文化史。”近年来,望城区决策者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做活了一篇篇“水文章”。2016年初,《湘江古镇群三年行动计划》审议通过,湘江古镇群迎来了“二次规划”重大机遇,通过挖掘整理、保护开发修复,探索了一条古镇群落的复兴之路。

湘军小镇靖港、湘陶小镇铜官、湘食小镇乔口、湘戏小镇新康、湘学小镇书堂、湘艺小镇丁字……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古镇凤凰涅槃,挺立湘江畔,惊艳全球。

一个值得自豪的时刻!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论坛的主旨演讲中说到,“黑石号”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而黑石号上67000多件陶瓷等器物,有56500件来自望城铜官窑。这不仅是中国连接东西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也让铜官窑获得了“千年前世界工厂”的盛誉。

铜官窑不负盛名!2018年8月28日,历时六年、投资百亿的新华联铜官窑古镇开门迎客。开放首日,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

湘江北去,文旅崛起,以水为媒,望城开启了全域旅游时代!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望城迎客125万人次,创收5.51亿,特别是古镇游产品成为望城区新兴旅游增长点。因水而生,乘水而兴,一个新时代的辉煌与灿烂到来。

依水而兴,一江两岸万象新

望城,距长沙市区中心仅18公里,是离城最近之地,作为湖南重要商品粮基地,望城一度只是个典型的农业县,虽然临城而居,也只能望“城”兴叹。

转机来自2000年。望城的决策者在探索县域经济发展路子上,意识到要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依托省会长沙来发展,于是“融城强县”的发展战略鲜活出炉!

融城,交通是关键。以前,从县城到长沙仅有雷高公路和雷锋大道两条公路,分别需1小时和半小时车程。望城人拓改了雷锋大道,将望城至长沙的车程缩短近10分钟。

但望城人希望跑得更快些。2002年,投资3.2亿元开始修建长9公里、宽100米,街景灯、绿化带、地下管网一应俱全的金星大道,将望城县城到长沙的车程进一步缩短。

交通不仅连通长沙,还要辐射更广阔的天地。近年来,望城区委、区政府统筹城乡交通建设,一个“融入全国、策应全省、对接长沙”的开放式、综合型交通体系正在形成——

南向,京珠西线、黄桥大道、马桥河路、西三环线、雷锋大道、金星大道、湘江大道、潇湘大道等9条公路飞驰长沙;

北向,雷锋大道、京珠西线、芙蓉大道、桥汨公路4条公路连接岳阳湘阴;

东向,京珠西线、黄桥大道(航电枢纽)、北三环和北二环4条通道横跨一江两岸;

西向,长常高速、金洲大道和319国道3条道路驰骋宁乡、益阳。

不仅如此,长沙地铁4号线、长株潭城铁、渝长夏高铁均加速推进,望城形成了高铁、城铁、地铁、普铁、高速公路、快速干道“六位一体”立体交通。

交通一旦布局,引领城市格局,拉动经济发展。

从“工业兴县、园区兴工”到“一江两岸、协调发展”的战略,望城人从零起步,迈开跨江发展的步伐!

2000年,在湘江西岸,布局望城经开区,经开区从28万元起家,2014年迈入“国家队”,2017年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044.5亿元,成功挺进“千亿俱乐部”。

2008年,在湘江东岸,布局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园,10年间,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园获批省级高新区,形成了新材料、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临港经济雏形初现,已然成为长沙城北大工业板块的耀眼园区。

还是湘江西岸,2013年,望城在乌山街道境内布局望城区中小企业园,彼时工业产值由零起步,到2017年累计跃升至88.6亿元,形成了“先进工程机械制造、电力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主导的工业格局,成为省级产业园区。

一个个企业矗立湘江之畔,“一江两岸、东西互动”的城市格局加速推进,望城经济跑出加速度,区域综合竞争实力、投资潜力连续5年位居市辖区全国百强。数据显示,2008年,望城地区生产总值194亿元,财政总收入17.06亿元。2018年望城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将接近800亿元,十年间翻了两番!

大江奔流,文化魅力绵延长

望城,雷锋故里。

红色文化在这里涌动。40年来,望城人始终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信仰来追求、一份情感来守护、一种习惯来延续,雷锋精神已经成为望城的区魂。

湖南雷锋纪念馆自1968年11月20日建成开放以来,吸引、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50多个国家(地区)的参观者4000多万人次,俨然已成为一座神圣的道德殿堂。今年3月,面积更大、内涵更丰富、展示方式更多元化的新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建成迎客,将在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60年前,1958年秋天,在望城县委当交通员的雷锋从湘江码头溯水北上,从此“雷锋”这个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今天,从望城走出的姚建刚、郭德高等7名“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周美玲,“时代楷模”望城区公安消防大队,以及50余名省、市“道德模范”、“长沙好人”和提名者,再次以无私的大爱温暖了人们的心灵。

文以植德更能传情,望城的传统文化在湘江两岸翻起时代浪花。沿着江河行走,临书堂山上,洗笔泉墨云浮水,景物依然;循先贤足迹,访乔口,品杜甫笔下的《入乔口》;登黑麋古刹,群山朝拱,看气象万千;逛铜官古街,长沙窑火,烧旺盛唐的“世界瓷器工厂”,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续写着千年“丝路”荣光……

望城文化如湘江之水奔流不息。今天,望城区委、区政府将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名望之城”建设的重要一环,区域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14个街镇文化站、40个示范性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45个农家书屋、152个文化广场为城乡居民织起一张全覆盖的文化公共服务网,万场文艺下乡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精神盛宴。“每天一书、每周有戏、每月有约、四季欢歌”的活动铺排串起人们一整年的文化生活行程,110支业余文艺团队载歌载舞,用最“接地气”的草根节目演绎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为鼓励文艺创作,该区设立“雷锋文学艺术奖”,首届即拿出百万元重奖40余部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在这样浓厚的氛围中,书堂山文人书法展、“铜官窑古镇杯”文旅创客大赛等文化活动品牌应运而生,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纪红建等优秀文人相继涌现,望城真正迎来文化的春天。

40年后的今天,驻足湘江之畔,举目远眺。一座美丽、强盛、幸福的名望之城正在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