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以前冯巩有一句经典台词:有一句话说的好,和帕瓦罗蒂比劈叉,和美国总统布什比说中国话。

在相声界我影视最好,演员里我导演导得最好。导演中我编剧编最棒,反正我就想玩个综合实力。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搁现在,这就叫跨界。现在这影视圈、音乐圈玩跨界已经是常态。

拍电视剧火了就去唱两首歌、唱两首歌火了的就去拍电影。

也不管通不通、懂不懂,最后还要整两本书,美其名曰作家。

就好像一口大锅一样,看起来煮得挺热闹,打开一开,其实啥都没有。最后还污了整个圈子。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但是,在以前,跨界都是真的对另外一个行业热爱、并且精通才会去做的。

比如张国荣、张学友、林子祥等等。跨界人家那是有料的,可不像现在瞎跨、乱跨。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位跨界牛人。

别人跨的还是和行业有点关联的,他跨界,可是跨的八

杆子打不着,但是的确跨的非常成功。

这个人就是钱伟长,前段时间我们的推文也提到过他。

他出身自吴越钱氏家族。虽然出身于名门望族。

可是钱伟长自小家庭贫困,最后还是靠族里的义庄资助,才得以继续上学。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因为从小营养不良,所以钱伟长自小就长得十分瘦小,成年了也才1米49。

钱伟长和他小爷爷钱钟书有的一拼,考清华大学时候,物理就只有5分,数学和物理加起来也才20分。

不过和钱钟书一样,文史特别牛,满分。所以清华大学录取了他。是“清华历史上首位身高不达标的学生”。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伟长同学告诉你,不要和高的人一起拍照

别看钱伟长个子特别矮,但是他进入清华大学以后,可是成为了跨栏运动员。

1933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爆出冷门:

清华大学的小个子钱伟长以13秒4的成绩跨入了100米栏的前三名

要知道男子为110米高栏,栏高106厘米,栏数10个。

额,简单来说,就是这栏杆也就比钱伟长矮个30厘米。还独创了钱氏跨栏法。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而且,一发不可收拾,钱伟长这个时候就开始了自己的跨界之旅。

离开了清华大学越野长跑队,加入了清华大学足球队。

主力左前锋,以身体灵活、速度快、脚法好著称,顺利进入国足。

要知道,以前国家虽然动乱,但是中国男足可是亚洲一霸。

远东运动会,中国连拿九届冠军。额,现在的国足的话……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在这届远东奥运会,钱伟长顺利帮助国足取得冠军。

晚年他还颇为自得地回忆说:“那场比赛,我踢进了一个球,还穿了对方守门员一个裤裆。”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远东运动会夺得冠军


命运总是不辜负努力的人,如此玩命锻炼的结果就是——

伟长同学在大学期间疯涨16厘米,涨幅高达10%!终于完成了“伟长”这个目标。

除此之外,钱伟长还由文史跨界到物理。

1931年,钱伟长被清华大学录取,选择了历史系。

但是抗日战争爆发,钱伟长为了报效国家,发出了“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的豪言壮语。

决定弃文从理,然而现实很骨感,被系主任吴有训无情地拒绝了。(废话,物理才5分,还想转系,答应才有鬼)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而且,那年清华的物理系,因为九一八,而变得十分的热门。

新生中竟有五分之一的人想进物理系,但该系的名额只有十名

历史系主任陈寅恪又在到处打听这个考满分的学生为什么还不来报到,估计应该也不太答应放人。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可是钱伟长有人啊,钱伟长的叔父可是钱穆,中国“史学四大家” 之一,但是钱穆得知后死活不同意。

钱伟长就拉钱穆的好基友顾颉刚去说服叔父,钱穆被顾颉刚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最后还主动同意去说服陈寅恪放人,而吴有训那里由顾颉刚去说服。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除此之外钱伟长发挥出了“磨”字诀,

吴有训八点钟上课,他六点钟就蹲在了办公室。

后来吴有训被他磨烦了,说一年这三门课,普通化学、普通物理、高等数学这三门课,你要能考70分,先让你试读。

从此以后,每天早晨钱伟长就开始前往科技馆奋发努力,每次到达科学馆的时候,那里早有一个人在苦读了。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

伟长同学还在看概念的时候,华罗庚就已经开始学一些钱伟长根本搞不懂的东西。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学霸华罗庚

因为和学霸华罗庚把握好了关系,实时辅导,一起自习。

最后终于达到了。不得不说,钱伟长由文转理的确是中国的幸事。

不仅如此,钱伟长转系物理之后,那真的是越走越666。

顺利考取了中英庚款会公费生留学生,那时候公费留学生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万里挑一。

伟长同学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帅气西装。顺利去了美国。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并且拜在了世界航空航天之父冯卡门的门下。

钱伟长在留学途从王竹溪那里借到拉夫著的《弹性力学的数学理论》。

仔细研读后发现当时国际学术界关于弹性板壳理论十分混乱。

于是,钱伟长决心寻找一种统一的以三维弹性力学为基础的内禀理论。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他开始研究板壳理论,仅仅用了50天就完成了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其中非线性微分方程组被称为“钱伟长方程”。

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60岁祝寿文集内,被一起收录的还有爱因斯坦的论文。

该文集的作者多数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28岁的钱伟长,是文集作者中最年轻的学者、唯一的中国人。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爱因斯坦看后也由衷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钱伟长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还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美国当时正在加紧研究火箭、导弹,精确地计算火箭导弹的弹道成了当务之急。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钱伟长担起了这个重任,他经常到喷气推进研究所在地墨西哥州的白沙基地参加火箭试验。

对各种型号的导弹的弹道及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写出了许多保密的内部报告,并提出了有关火箭、导弹落点的理论。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坐在火箭上的伟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伦敦遭到德国导弹的袭击,英国首相邱吉尔很着急,向美国求援。

问题转达到冯·卡门那里,钱伟长仔细计算了德军导弹的射程。

提出:只要在伦敦的市中心地面造成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此蒙蔽德军。

使之仍按原射程组织攻击,伦敦城内就可避免遭受导弹的伤害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因此战争中尽管伦敦东码头区遭到德国导弹破坏,市中心却安然无恙。邱吉尔在回忆录中提起此事,都特地夸赞了钱伟长。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英国首相丘吉尔

1946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钱伟长毅然决然回到了祖国,在清华大学机械系当老师。最多的时候甚至一个礼拜上17节课。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钱伟长依旧还是创立了中国大学里的第一个力学专业。

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创了理论力学的研究方向和非线性力学的学术方向。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1954年提出“圆薄板大挠度理论”,成为国际理论力学大会最年轻的大师。

也因为他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力学才有了长足的发展,让我国的“两弹一星”能尽快成功。

他被誉为“中国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和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为“三钱”。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可惜在56年,钱伟长因为主张通识教育、教授治校,被打成右派,长达22年。

没有与同是冯卡门的学生钱学森一起参与两弹一星的研究,是钱伟长一生的遗憾。

一身学问,几乎付诸东流,发配去了首钢当工人的他只能用自己的力学知识巧妙的抬钢管,成为工厂里效率最高的工人。

子女更是错失上大学的机会。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但是钱伟长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为国家工作的机会,继续坚持自己的科研工作。

作为物理学家的他自己悄悄开发了“高能电池”,给坦克装上之后可以让坦克发动2000次。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钱伟长调侃自己道:我这个人是搞什么学什么,我有这个能力

文革结束,即使已经垂暮之年,钱伟长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科研事业。

从事环壳理论、广义变分原理、有限元、中文信息处理、薄极大挠度、管板、断裂力学、加筋壳、穿甲力学、三角级数求和等方面的研究。

1984年,他提出汉字宏观字形编码,简称“钱码”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所谓文武全才,说的大概就是钱伟长这样的。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随手写洋洋洒洒诗词歌赋,踢球也是满脑子受力分析,这样的人才哪里找?

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当今中国足球缺什么了,你们物理没学好啊!

钱伟长:身高1米49却入选国足勇夺冠军,文科出身却成为力学之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