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心学太难懂?明白这10句话帮你理解心学人生的大智慧

王阳明简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人多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王阳明的心学太难懂?明白这10句话帮你理解心学人生的大智慧

王阳明,不是心学的首创者,心学,上可以追溯到陆九渊、程颢等儒学先贤。但是心学在王阳明这里发扬光大,成为一时显学,影响深远。故而,其能够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成为儒学发展史中的代表人物。


阳明心学讲了点啥?

王阳明的心学可以简单理解为三个部分:一、心即理,心外无物。二、知行合一。三、致良知。

阳明心学是教一个普通人做圣人的学问,圣人是什么人?圣人是至善至美之人,是人类在道德上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心学,不像其它宗教让你成仙成佛,它只是简单地教你如何做一个人。

王阳明的心学太难懂?明白这10句话帮你理解心学人生的大智慧

王阳明像

理解这10句话,帮你理解阳明心学中的人生智慧


1 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注:这句话很好理解,孟子主张人性本善,所以认为人人都有是非之心,并且这是天生的,不需要通过学习的。而这种天生知善知恶的“是非之心”便称为良知。简单来说,良知即是一种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

所以,王阳明才说:“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学就是告诉人们,“人人有个圆圈(指良知)在,莫向蒲团坐死灰。”,简单理解就是我们心中天生有杆秤,不需要求什么神仙,拜什么佛。做事情对的起自己的本心即可(指的是良知心,即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是随心所欲的意思)。这才是无愧于心的正解。

理解了心学的良知,你会看淡什么佛教、耶稣等各路神佛,各种信仰,心学告诉你,这些外在的信仰都是在身外下功夫。举个例子,一个心如死灰的人,佛能救他吗?耶稣能救他吗?为什么我们常说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因为装睡的人,他的心已经蒙尘了,哀莫大于心死,外在的力量再强大也无法帮助他。王阳明讲:“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我们心中其实都有一个孔圣人(指代良知),所以心学是致良知的功夫,用武侠小说的话来讲就是“内功”。

王阳明的心学太难懂?明白这10句话帮你理解心学人生的大智慧

王阳明故居


2 始信心非明镜台,须知明镜亦尘埃

注:这句话摘自王阳明的《书汪进之太极岩二首》,意思是说,我们的心不是光洁无垢的明镜,就算是明镜也会沾染灰尘、污垢。那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们的心要想保持明净,要想像

镜子一样光明,照见万物,就要时常扫一扫,若任由蒙尘,就算你的心本是明镜,最终也是泯灭良知,死灰一片。这也是心学告诉现代人的一个道理,要注重“修心”,就像某个小品里的台词:“你心里能不能阳光一点。”

王阳明的心学太难懂?明白这10句话帮你理解心学人生的大智慧

王阳明书法


3 心不妄动而能静,则其日用之间,从容闲暇而能安矣

注:前面我们说,王阳明的心学讲修心,注重“内功”,那修到什么程度算合格呢?即“心不妄动”,王阳明讲“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心不妄动就是回到无善无恶的境界,让心能够静下来,这时候你在生活中,就能从容闲暇,随遇而安。无善无恶不是说不知善恶,世间的善恶、得失、好坏、利弊、有用无用等等,本就不是那么好分的,只有静下心来以后,才能洞悉万事万物的真相。举个例子,粪便有恶臭,城里人掩鼻而过,避之不及;但是在老农心中,它可以滋润庄稼生长,它就是美善。所以说,心有良知,随机而行,一切事物就都会用的合理,用在善处。

又比如,高考失利了是好是坏啊?考过科举的王阳明曾说:“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你以没考上感到耻辱,而我以没考上影响了本心而感到耻辱。一旦有了得失心,心就不能静下来,就不会意识到高考虽然是人生中重要的一步,却不是人生的全部。得失心很重的考生,压力太大,甚至做出轻生的举动。这些都是心妄动的不健康表现。

王阳明的心学太难懂?明白这10句话帮你理解心学人生的大智慧

王阳明故居


4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注:为什么王阳明这么重视“内功”呢?因为在王阳明看来,心即理,心外无物。它这个意思不是说,我心里不想,外物就不存在。它是说无论你见或者不见,作为一个物,它都在那里;但是只有你见它时,理它时,这个物才会产生某种用处或价值。王阳明是用花来说明这个道理的,王阳明说,你没有看花的时候,它跟你是同归于寂。与寂相对的是显,只有你看花时,花颜色才一时明白起来,虽然说的是花的颜色显现,言外之意就是说此时的花才会产生观赏价值,或者药用价值,又或者别的什么联系。所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一切源于心境,所以心即天理,心外无物,心有良知,做什么都是对的,怎么都是善的。


5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注:这句话摘自王阳明的《与杨仕德薛尚谦书》,白话即是说,破除山中贼寇远比破除心中的贼寇要简单。这里的心贼,可以是名贼、利贼、色贼、食贼等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私欲之弊,有了这些东西,怎么可能明心见性,怎么可能心若明镜,洞彻万物。只会逐渐的迷失自我。所以破除心中贼才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修行。

王阳明的心学太难懂?明白这10句话帮你理解心学人生的大智慧

王阳明相关展览


6 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

注:心中贼很顽固,怎么破除心贼呢?王阳明提出了一个办法即“知行合一”。王阳明认为“有善有恶意之动”,这个念头发动,便是行。王阳明又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是个是非心,能知善知恶,知行合一就是要使行与良知相和。即是说行与知和,始终保持光明之心。一个恶的念头发动,虽然没有具体实行,但也是行,不能因此而不加管束,任由其膨胀,而是要及时去除。可以理解为一种思想上的自律行为,换句话说即是内心要常驻一个纪检委,不忘初心。


7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注:知与行的关系,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关键。上面这句话一时容易看不明白,可以用曾国藩的一句话来做注解,曾国藩曾说:“知而不行,非真知也;若一旦真知,自然能行。”前面讲,王阳明说“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所以这里的行不只是实践,包括一个念头。真正的知,会在行上表现出来,哪怕起一个念头都是善的,落实到具体行动处更加如此。

举个例子,观察一个人是否孝顺,你去看他的行为,看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越是知孝之人,他在具体的事情上就想的越是周到,做的越是无微不至。所以知的真切实在自然能行,行的明白细微自是真知。


8 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注:知行合一这么难,怎么做呢?这句话提到了几个关键字,静养,克己,事上磨。静养,我称之为正念头,一念之动即是行,所以首先要在念头上下功夫,要做到心上学,好的保留,进一步生发。坏的自我克制,逐渐剪除。如果一念是好的,一生二,二生三,一件事就会越做越好,此即为心诚则灵,诚是对良知的忠诚。

但是若只是静养,心上学是不行的。因为静下来的时候,心贼一时压下去了,遇到事情,心妄动时还会冒出来,所以还要用克己功夫,在事上磨,事上炼。在实践中,生活中,若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心如止水,心不妄动的时候,就容易做到知行合一了。

王阳明的心学太难懂?明白这10句话帮你理解心学人生的大智慧

王阳明像


9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注:上文我们讲,王阳明曾说“心非明镜台,明镜亦尘埃”,“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贼不除,就会有不干净的心,心不干净,行为自会有过,所以我们求无过是不可能的,而是贵在改过。去除不好的行为,剪除不好的念头,在行的开端(念头)和具体行为处多下功夫改过,自然会明心见性,又复光明。


10 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

注:王阳明这句话中有几个关键词,即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这是王阳明告诫学生,圣贤之路的四项条规。即讲为学,也讲做人,有很深的意义。

首先是立志。立志,首要是立什么志,王阳明曾说:“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但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又说:“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由此,王阳明讲的立志,不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目标,不是什么考试考多少名,做生意挣多少钱,这些都是私欲,不是志。王阳明讲的志和良知有关,和天理有关,是一个道德方面的志向,是常为善之志。王阳明曾说:“善念存时,即是天理。此念即善,更思何善?此念非恶,更去何恶?此念如树之根芽,立志者长立此善念而已。‘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是志到熟处。”

如果觉得这个志向太抽象,可以简单把它概括为君子之志,圣人之志。举个例子的话,比如张载曾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即可以理解为这样一种志向。

王阳明的心学太难懂?明白这10句话帮你理解心学人生的大智慧

王阳明雕像

立志后便是勤学。学什么呢?王阳明说:“夫圣人之学,心学也。学以求尽其心而已。”又说:“是故君子之学,惟求得其心。虽至于位天地,育万物,未有出于吾心之外也。”王阳明没有明确告你学物理还是学化学,学美术还是学音乐,他只告诉你“学以求尽其心”,只要是为善之学,良知之学,存天理之学即可。

勤学之外还要改过。上文提到过了,“心非明镜台,明镜亦尘埃”,“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所以要改过,心中要有个纪检委,自省自察,方能去心贼,改掉过失,心中光明。

人非独处,还要互相责求向善。《孟子·离娄下》中即有“责善,朋友之道也”的说法。王阳明也讲这个,那么作为朋友,如何互相劝勉从善呢?孔子是这么跟子贡说的:“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王阳明也这么告弟子说。意思是说,谏言劝善要讲究方式方法,委婉的告诉他,而不是揭发别人的短处,以博己之名。如果能够互相责求向善,那么三人行就都是良师益友,而不是狐朋狗友,酒肉朋友之类了。人人都责求向善的话,这个社会无疑会成为道德水准非常高的社会,这也正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追求。


王阳明的心学太难懂?明白这10句话帮你理解心学人生的大智慧

知行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