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ASCO重要研究結果薈萃-免疫治療

編譯:wrangx

Abstract 3000:NYESO-1c259T細胞治療HLA-A2+滑膜肉瘤開放標籤、非隨機、多隊列研究

背景:70%以上滑膜肉瘤表達NY-ESO-1。NYESO-1c259T細胞可特異性識別HLA-A*02陽性滑膜肉瘤患者NY-ESO-1上的多肽。

方法:納入基因HLA-A*02:01、02:05和02:06陽性,NY-ESO-1表達陽性的不可切除、轉移性或復發滑膜肉瘤。首要研究終點為根據NY-ESO-1表達水平的ORR(CR+PR),NY-ESO-1高表達(≥50%腫瘤細胞表達2+/3+)和低表達(≥1%細胞表達≥1%,但不超過≥50%腫瘤細胞表達2+/3+)。次要研究終點安全性、DOR、PFS、OS和基因標記細胞持久性。白細胞分離術獲得淋巴細胞,分離、激活、修飾和擴增獲得表達NYESO-1c259T細胞,目標量1~6*109細胞。輸注T細胞後4、8和12周評效,後每3個月一次。

結果:納入34例,接受治療24例。男性佔50%,中位年齡30歲(15 ~ 73歲)。組1中15例患者治療12例,ORR50%(CR1例、PR5例),至有效中位時間6周(4~9周),中位DOR31周。組3因5例患者僅1例PR而關閉。至2017年1月9日,正在進行組2(納入6例,治療5例),組4(納入8例,治療2例)。最常見不良事件:白細胞減少(96%)、噁心和發熱(88%)、中性粒細胞減少(88%)、淋巴細胞減少(83%)、貧血(79%)和血小板減少(79%)。14例患者中4例出現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徵(3級3例,4級1例),但未發生腦水腫和致命性神經毒性。組2發生1例致命性SAE(骨髓衰竭),但還沒確定NYESO-1c259T導致該事件的機制。

結論:NYESO-1c259T細胞有效且毒性可接受。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徵(CRS)未導致嚴重神經毒性,對症處理後毒性可控。組3提示使用氟達拉濱進行淋巴細胞刪除是有效的。將進一步評價療效和安全性。

2017 ASCO重要研究結果薈萃-免疫治療

LBA3001:BCMA特異性CAR-T細胞治療耐藥/復發多發性骨髓瘤病情持續緩解

這是今年ASCO免疫治療專題唯一一項Late-Breaking Abstact(LBA)口頭報告,最值得關注。令人興奮的是,第一作者Frank (Xiaohu) Fan來自中國南京傳奇生物。報告時間為2017年6月5日1:15 PM-4:15 PM。

Abstract 3002:雙特異性(CEA和CD3)抗體(CEA-TCB)±atezolizumab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療效和安全 Ia/Ib期研究

背景:CEA-TCB(RO6958688)為新的作用於腫瘤細胞CEA和T細胞CD3的雙特異性抗體。臨床前模型,CEA-TCB具有潛在抗腫瘤活性,增加腫瘤內T細胞浸潤,激活且上調PD-1/PD-L1。

方法:兩組正進行劑量遞增I期研究,CEA-TCB單藥(每週一次)聯合或不聯合atezolizumab(1200 mg,每3週一次)治療CEA陽性實體瘤。單藥組:80例(mCRC68例),CEA-TCB劑量從0.05 mg遞增至600 mg。聯合組,38例(mCRC28例),CEA-TCB劑量從5mg遞增至160 mg。單藥使用貝葉斯迴歸模型指導劑量爬坡。數據截止至2017年1月15日。

結果:CEA-TCB≥60mg(單藥組36例,聯合組10例)。第一次給藥後CT掃描腫瘤炎症與CEA-TCB模型作用一致。PR(RECIST v1.1)單藥組2例(5%)(均為MSS),聯合組S2組2例(20%,1例MSS)。起始腫瘤體積縮小(-10%至30%,SD)單藥組4例(11%)而聯合組5例(50%)。4~6周行PET掃描評估,mCRC患者中單藥組10 例(28%)和聯合組6 例(60%)為代謝性PR(EORTC標準)。單藥組各劑量級,最常見AEs:發熱(56.3%)、輸液相關反應(IRR,50%)和腹瀉(40%)。最常見≥3級AEs為IRR (16.3%)、腹瀉(5%)。劑量限制性毒性5例:G3(3級)呼吸困難、G3低氧、G4結腸炎、G5呼吸衰竭(G4~5為600mg劑量級),DLT時間與腫塊炎症反應有關。在聯合組,未再出現新或其他毒性證據,160mg 劑量級DLT出現1例(肝轉移患者暫時3級ALT升高)。PK/PD數據分開報道。

結論:在劑量爬坡研究中,CEA-TCB具有抗腫瘤作用。CEA-TCB聯合atezolizumab增加療效,毒性可管理。

Abstract 3003:Epacadostat聯合納武單抗治療晚期實體瘤:I/II期ECHO-204研究初步結果

背景:ECHO-204為正進行、開放標籤、1/2期研究。Epacadostat(E)為口服選擇性作用於吲哚胺酶2、3二氧酶1(免疫抑制作用)的抑制劑。聯合PD-1抑制劑納武單抗(N)治療晚期癌症(NSCLC、MEL、OVC、CRC、SCCHN、B細胞NHL和GBM)。報道整體人群1/2期安全性和耐受性,及SCCHN、MEL、OVC和CRC2期療效的結果。

方法:1期劑量爬坡階段,E(25、50、100、300 mg BID)聯合N(3 mg/kg Q2W)。在2期劑量拓展階段,E(劑量100或300 mg BID)聯合N (240 mg Q2W)。使用≥1次E+N患者評估安全性/耐受性。RECIST v1.1評效。對近期納入病例,只分析DCR(CR+PR+SD)。

結果:至2016年10月29日,納入241例(1期36例,P2期205例)。在1期未觀察到劑量顯著性毒性(DLT)。最常見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s≥15%),劑量E 100 mg (n = 70)和E 300 mg亞組皮疹(33%和22%),乏力(26%和31%),噁心(24%和19%)。皮疹為最常見的≥3級TRAE,E100 mg和E300 mg亞組發生率分別為10%和12%,導致治療中斷7%(E100 mg)和13%(E 300 mg)。未發生治療相關死亡。近期納入患者23例。E300 mg療效可評價頭頸部鱗癌(SCCHN),初步DCR70%(n=16)。黑色素瘤(MEL)30例,E100 mg8例、E300mg22例,E100 mg亞組ORR (CR+PR)和DCR分別為75%(n= 6,全部PR)和100%(n = 8,2 例SD);E 300 mg亞組初步DCR為64% (n = 14)。卵巢癌(OVC)29例,E 100 mg18例、E300 mg11例,E100 mg亞組ORR和DCR分別為11%(n = 2,2例 PR)和28%(n = 5,3例SD);E300 mg亞組ORR和DCR分別為18%(n = 2,2例 PR)和36%(n = 4,2例 SD)。CRC25例(均接受E100 mg),ORR和 DCR分別為4%((n = 1,PR)和24%(n = 6,5 例SD)。

結論:總體上E聯合N可耐受,E最大劑量至300mg。2期試驗ORR和DCD數據可接受,特別是SCCHN和MEL。

Abstract 3004:對PD1/PDL1抑制劑耐藥腎細胞癌(RCC)和NSCLC,腺甘酸A2a受體抑制劑CPI-444的安全性和臨床療效

背景:腺甘酸產物通過浸潤免疫細胞A2aR介導腫瘤免疫抑制,CPI-444為口服A2aR抑制劑,臨床前模型顯示具有抗腫瘤效應。在Ⅰ/Ⅰb期試驗中,分2階段,CPI-444單藥和聯合抗PD-L1單抗atezolizumab。這次報道RCC和NSCLC亞組結果。

方法:首要終點安全性、有效性和識別合適劑量/方案。階段1:確定單藥和聯合的合適劑量和方案。階段2: 包括RCC和NSCLC擴展隊列,納入標準治療及免疫治療失敗腫瘤。

結果:納入34例,可評估25例(表1)。中位既往治療線數3個(1~5個)。多數患者對抗PD-1/PD-L1治療耐藥或抵抗(R/R)。最常見AEs為2級噁心(3例)和發熱(3例),3級心動過速為唯一嚴重不良事件。階段2:CPI-44單藥100mg BID或聯合atezo 840mg ,每2週一次。(CR+PR+SD,持續時間2~8個月)。單藥組和聯合組RCC和NSCLC的DCR分別為86% 和50%。7例可評價RCC,PR1例(單藥,4個月),SD5例(單藥2例,聯合3例)。在R/R和PDL1表達陰性均可看到PR及SD患者。PR患者活檢未發現腫瘤和浸潤CD8+淋巴細胞。NSCLC可評價18例,PR1例,SD8例。

結論:CPI-444耐受好。對RCC和NSCLC單藥和聯合具有抗腫瘤作用。抗PD1/PDL1治療耐藥和PDL1表達陰性者仍獲益。

2017 ASCO重要研究結果薈萃-免疫治療

Abstract 3005:小分子精氨酸酶抑制劑CB-1158單藥或聯合抗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實體瘤的Ⅰ期CX-1158-101試驗

背景:精氨酸為T細胞活化和增值中需要氨基酸。腫瘤微環境中髓系來源抑制細胞(MDSCs)和多形核細胞(PMNs)分泌精氨酸酶,使精氨酸分解。CB-1158為口服小分子精氨酸酶抑制劑。在體外模型中,CB-1158逆轉PMN和MDSC介導抑制作用,增加血清和腫瘤內精氨酸水平,使腫瘤內前炎症標誌物和CD8陽性T細胞活化。鼠模型中,CB-1158單藥有效,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發揮協同抗腫瘤效應。

方法:評價CB-1158單藥及聯合抗PD-1單抗治療實體瘤安全性和耐受性的Ⅰ期研究。分析藥代動力學(PK)、抗腫瘤效應和生物標誌物(血清精氨酸、精氨酸活性、腫瘤和血液的免疫功能)。CB-1158口服,每日2次,28天一週期。通過劑量爬坡評價安全性,另外,分析安全劑量患者的生物標誌物。

結果:劑量爬坡階段,9例患者CB-1158單藥分為2個劑量級(50和100 mg)。CB-1158吸收迅速(Tmax = 4 h),清除半衰期6小時。劑量50mg和100mg,血漿穩定劑量水平為1.6和4.5mM,可抑制>90%精氨酸酶,血漿精氨酸水平分別增加2.4和4倍。CB-1158可耐受,未出現DLTs和藥物相關3級不良事件。劑量爬坡正在進行,會進一步更新安全性、生物標誌物數據。

結論:CB-1158第一個精氨酸酶抑制劑,耐受性好,增加血漿中T細胞免疫反應需要的精氨酸。

Abstract 3006:作用於PD-L1 和 TGF-b的雙功能融合蛋白M7824 (MSB0011359C) 治療晚期實體瘤的Ⅰ試驗初步結果

背景:M7824 (MSB0011359C)為全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新的雙功能融合蛋白,作用於PD-L1和TGF-b受體II。本次公佈M7824治療晚期實體瘤的Ⅰ期初步試驗結果。

方法:Ⅰ期、開放標籤、3+3劑量爬坡的研究。M7824劑量1、3、10和20mg/kg,每2週一次至疾病進展、毒性不耐受或撤回知情同意,進展後可繼續治療。首要目標安全性和M7824最大耐受劑量,次要目標PK、免疫原性和總體療效(RECIST v1.1)。

結果:既往多線治療、ECOG評分0~1分實體瘤接受M7824治療,納入16例。從3mg/kg開始,PK數據呈線性增加。在所有劑量級,M7824可飽和外周PD-L1並阻斷血漿中TGF-β1、β2和β3。3級治療相關急性不良事件(TEAEs)發生3例,分別為皮膚感染(相當於2級天皰瘡)、脂肪酶增加和結腸炎伴貧血,無4~5級TEAEs。天皰瘡和結腸炎激素治療有效。結腸炎伴貧血和直腸出血(既往放療區域)被認定劑量限制性毒性(1例)。各劑量級均看到有效患者,包括1例子宮癌確認CR,1例胰腺癌持續PR,1例子宮癌2週期M7824總體靶病灶縮小25%,2例SD(胰腺和類癌)。

結論:1期劑量爬坡研究結果說明既往多線治療實體瘤患者,M7824毒性可管理。早期臨床有效推動進一步研究。

Abstract 3007:抗CD27抗體 varlilumab聯合納武單抗治療晚期癌症的臨床結果

背景:評價varlilumab (V)聯合納武單抗 (NIVO)安全性和免疫學作用的Ⅰ期研究,併為Ⅱ期研究推薦V的劑量。

方法:未經抗PD-(L)1治療晚期癌症患者,給予NIVO批准劑量(3 mg/kg Q2W) 聯合V劑量遞增(0.1、1或10 mg/kg Q2W)治療。

結果:納入36例(CRC21例、卵巢癌8例、黑色素瘤4例、頭頸部鱗癌3例)。各劑量級安全性數據一致,聯合治療未出現意料之外毒性,未達到最大耐受劑量。卵巢癌中10mg/kg劑量出現劑量限制性毒性1例:肝炎(4級)和急性腎損傷(3級)。CRC在10mg/kg劑量出現藥物相關SAE1例:混合型運動感覺神經病(2級)。1例CRC在1mg/kg劑量出現3級皮疹。無其他治療相關SAEs或DLTs出現。基線免疫組化染色PD-L1多數為陰性(24/27)。治療後再活檢,PD-L1表達43.5% (10/23),與CD8陽性T細胞浸潤增加有關,與抗腫瘤免疫產生一致,其他治療相關生物標誌物改變包括血清細胞因子暫時升高、循環Tregs細胞顯著減少,但生物標誌物不能指導合適V的劑量。3例PR(CRC MSI低,V為10mg/kg;頭頸部鱗癌,V為10mg/kg;卵巢癌,V為1mg/kg)。PR的CRC患者持續有效,靶病灶減少94%,PFS超過19個月。SD11例。2期研究在RCC, SCCHN, OVA, CRC 和GBM癌種進行。2期V分為低劑量和高劑量聯合固定劑量納武單抗(240 mg)。

結論:varlilumab聯合納武單抗耐受性良好,伴隨免疫生物標誌物明顯改變。在抗PD-1單藥耐藥癌種,聯合治療表現出一定療效。

Abstract 3008:腸道菌群多樣性及組成與抗PD-1抗體治療黑色瘤PFS的關係

背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腫瘤取得很大進展。但在轉移性黑色素瘤(MM)中療效差異很大,需要尋找療效和克服耐藥的生物標誌物。微生物菌群在腫瘤中作用逐步提高,在小鼠模型中發現腸道菌群可增加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效果。目前還沒在人體方面研究,本研究分析腸道菌群對抗PD-1治療MM療效的影響。

方法:在221例MM患者中,收集口腔(n= 234)和腸道(n= 120)菌群。多數患者接受PD-1為基礎治療(n = 105),將PD-1治療患者分為有效組及或無效組(RECIST標準)。在治療前行16S rRNA和全基因組測序(WGS),通過免疫組化、流式細胞儀、細胞因子和基因表達譜分析免疫特點。

結果:

接受抗PD-1治療後,有效組和無效組患者腸道菌群在多樣性和組成存在很大差異。較無效組,有效組腸道菌群多樣性更高(P=0.03)。在腸道菌群組成上兩組也不同,在有效組梭形菌更常見,在無效組擬桿菌更常見。免疫特點方面,有效組腫瘤免疫浸潤增加,CD8+T細胞密度更高,與腸道菌群中豐富特殊細菌相關(r = 0.59, 0.014)。WGS發現有效組與無效組代謝特徵不同。在有效組存在更豐富的特殊細菌(P= 0.007,HR= 3.88),且與抗PD-1治療PFS延長有關。

結論:腸道菌群不同和多樣性導致MM對抗PD-1治療療效不同,該結果需在更大樣本和更多癌種上驗證。

ASCO點評專家評選:歡迎對以上ASCO研究進行留言點評,我們將評選出最好的3位給予獎勵!

參考文獻

http://am.asco.org/abstract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