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缺席,金融科技缺席,看互金行业之困

业务缺席,金融科技缺席,看互金行业之困

前一阵,银保监会下发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标志着银行理财正式进入了“专营化”时代,对银行的理财公司,互金行业哀叹道:国家队开始进场收割了。

这显然不是一场公平的竞争,无论对行业大佬还是上千家中小互金企业而言。

但恐怕对国家队而言,这也是一个危机重重的深坑。

即便背景雄厚的国家队,手段丰富,面对p2p行业常用的企业小贷,个人信用贷还是消费金融,恐怕都是一个和传统银行业务无法直面的局面。

这些问题不是一句话金融科技可以解决的,所面临的是赤裸裸的人性,金融科技这个词只能对p2p行业的头部企业来说,很多企业甚至连信管系统都谈不上,所以暴雷的企业,应该做一个研究,他们的信管系统能打几分,我想大多数都不会及格。那么国家队的公司是一个翻版传统银行还是一个科技公司,这也决定了公司的走向和延续状态。

新的理财公司稳妥经营好像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为银行筹措资金,作为银行的一个导流渠道,所有业务依旧围绕银行转。好像新的理财公司业务是短板的。

但互金行业今年风险爆发太狠了,导致很多公司出现流动性困难,整个市场因此更是雪上加霜,这无疑给银行的理财公司非常好的切入时机,而去刚兑更保证了盈利的可能,这基本就是一方不会输的良药。

而互金的企业,无牌照,缺乏优质资产,经营模式单一。利息策略常常违背国家法律,催收粗暴,引发社会问题,而去刚兑却是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剂毒药,前者已经轻松把路堵死。好像做游戏的两个人,一个人只有一条路,而另一个人左右逢源,前后皆活,这个怎么玩?一个一输就没没命,另一个输一下最多损失也皮毛。

恐怕未来是银行的金融科技公司会把一些优质的互金企业纳入旗下,毕竟优质企业在资产管理,金融科技等方面仍是具有很多行业优势,会避免很多弯路。

回头再说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的巨头仍然是阿里和腾讯,这两家企业有其企业无法企及的庞大用户数据, 但是依旧是有着局限,如无法顺利展业到国外去,否则,他的数据模型就会出现问题。更不要说互金或者银行系的理财公司了,所谓金融科技最大的热点还是在于风控。甚至使用金融科技可以去展业,运营新的理财产品的效果寥寥,销售的工作大部分仍是电话和理财经理。

金融科技的最大噱头的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仍然处于看上去很美的阶段。

所以互金行业的盘整是非常残酷的,大多数企业很难看到非常美好的明天。行业已经以极快速到了带着脚镣跳舞的阶段。这是这个行业的原罪,而且成长的过快了,缺乏过程和自律。

银行理财公司收割这个行业是一种必然,对于互金企业来说变成了狭路相逢,这个机会清盘也未必不是一种智慧。信用中介也好、信息中介也罢已经不是暴利的行业阶段了,能不能赚这个太平钱就看能不能度过这个寒冬,那要自问:自己是不是在裸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