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二戰時納粹德軍分三路“閃擊”蘇聯,你認為他的戰術是對,還是錯?

觸底心涼123


納粹德軍兵分三路去“閃擊”蘇聯,肯定是個錯誤。這個分散兵力的決策錯誤,是如此的明顯,以至於一開始就受到質疑,可真正問題是:無人敢公開質疑希特勒的決定。

無人敢公開質疑的原因,是因為在戰爭前期,希特勒的運氣實在太好了,好到讓納粹上下的官員都覺得,元首可能做什麼都是對的。可真實的希特勒只是個政治家,而不是軍事家,當然,在戰爭期間,希特勒還認為自己不僅懂軍事,還懂得軍事經濟學。

面對國土廣闊的俄國,拿破崙的主力大軍,是越打越集中,同時具有明確的進攻主線。而德軍卻佈置了三條關聯程度很低的進攻路線,同時,貌似作為主力的中央集團軍群兵力配置,其優勢也並不十分突出。當然了,幾百萬德國大軍,不可能只沿一條路線進攻,如果完全集中到一路的話,蘇聯紅軍可以很快判明德軍意圖,同時紅軍也能集中主力,跟德軍在自己預設的戰場上去死磕,反而不利於德軍的前期進攻。

德軍最佳的兵力配置,應該像是法國戰役時期一樣,分為兩路為佳,做到更加集中,更加合理。

在戰爭初期,德軍的戰果是輝煌的。蘇軍在西線佈置的150大軍遭受重創,元氣大傷。其中烏克蘭方面軍損失約六十萬,列寧格勒方向損失約四十萬,超過一百多萬紅軍部隊,在戰爭初期的前幾個月時間裡,就灰飛煙滅。

而紅軍統帥部及時動員和補充的軍隊,不僅大多是缺槍少炮,就連士兵的定員也大打折扣。 若不是蘇聯的國土縱深極大,早就亡國了。此時在德國方面,希特勒等一干人,也大大低估了蘇聯的戰鬥意志,仍然沒有集中相當優勢的部隊,實施中路突破。以至於在莫斯科城下,紅軍能打贏了德軍,獲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

德國人在前期贏得太容易,以至於在對蘇聯作戰時,希特勒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對手的決心和意志。


圓創觀點


“巴巴羅薩”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他被認為是中世紀德國最成功的統治者之一,在其執政期間,神聖羅馬帝國的國力達到頂峰,成為全歐最強的國家。

納粹德國以“德意志第三帝國”自稱,自詡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而以“巴巴羅薩”命名此次行動,希特勒的野心可謂一清二白。

計劃的倡導者是希特勒,起草者卻是保盧斯元帥(就是斯大林格勒投降那位),德軍計劃兵分三路:

南方集團軍群(由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目標為基輔和頓巴斯,這裡不僅有蘇軍主力西南方面軍,還是蘇聯的糧食主產區和最大的石油出產地。

北方集團軍群(由威廉·裡特爾·馮·勒布元帥指揮)目標為列寧格勒,列寧格勒就是今天聖彼得堡,是俄羅斯西部最大最繁華的城市,也是交通樞紐。

中央集團軍群(由費多爾·馮·博克元帥指揮),直指蘇聯首都莫斯科。

一體兩翼,無論是兵力還是裝備都佔據一定優勢,就三路進兵這一方案而言是沒有問題的,且通過南方集團軍群對基輔和頓巴斯的佔領,可以獲取大量資源,為後續作戰做準備。而列寧格勒一旦被攻破,莫斯科北部將門戶大開,形成被包夾的局面,莫斯科一旦失手,不僅蘇軍士氣將被摧毀,蘇聯西部最發達的地區將全部為德國佔領,即使不會投降,也很難翻身。

“巴巴羅薩”計劃真正的問題在於,低估了蘇軍的戰鬥力和動員能力,過於樂觀的估計了作戰時間,而後勤補給的失誤,讓陷入冬季作戰的德軍徹底失敗。

蘇芬戰爭的慘敗,讓德國對蘇聯戰鬥力大大低估,而西線做大的巨大成功,也極大影響了德國上層對東線作戰的看法,希特勒認為,一旦蘇聯西線主力部隊被德軍的閃電戰摧毀,蘇聯短時間內將無法組織像樣的兵力,而德軍攻克莫斯科後,蘇聯將會臣服。正是基於以上樂觀估計,希特勒喊出回家過聖誕節的口號。

低估蘇軍戰鬥力是希特勒犯的第一個錯誤,延遲進攻是他犯的第二個錯誤。“巴巴羅薩”計劃原定五月開始,後來卻推遲到了六月,關於這次推遲有兩個說法,一個是希特勒分兵佔領希臘導致推遲,還有種說法認為1941年雨水較多,影響了計劃準備工作,無論哪種原因,本就基於樂觀估計制定的作戰計劃更加時間不足。

希特勒的第三個錯誤是對蘇軍動員能力估計不足,戰前德軍參謀部認為蘇軍總量約為200個師,開戰後發現蘇軍番號就有360個師,而到1941年底,蘇聯重建和擴張了等同825個師級單位數量,蘇聯強大的動員能力和人口儲備保障了源源不斷的兵力投入戰場,尤其是東部日本危機解除以後,大量西伯利亞步兵被補充到西線,極大緩解了兵力損失過快的局面。

第四個錯誤在於後勤準備不足。1941年的冬季並不算特別寒冷(12月蘇軍反擊後溫度下降),但德軍樂觀估計了戰爭結束時間,對蘇聯的冬天準備不足,士兵缺乏過冬衣物,槍炮和車輛缺乏防凍油。而德國後勤補給部門對蘇聯的交通狀況缺乏瞭解,雙方鐵路軌道寬度不同,德國火車無法直達前線,蘇聯境內公路質量更是參差不齊,汽車運輸無法滿足一線作戰部隊要求,對戰役走向影響很大。

第五個錯誤是沒有提早進攻莫斯科。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受困列寧格勒,但南方集團軍群卻出奇的順利,在烏克蘭包圍了蘇聯西南方面軍,希特勒為了徹底消滅蘇軍有生力量,不惜延遲對莫斯科的進攻,導致錯過了進攻的最佳時機,等到蘇聯冬季來臨,莫斯科也已經做好了準備。

平心而論,德國雖然技術領先,士兵訓練和裝備水平也優於蘇軍,但綜合國力與蘇聯相差太大,想一口吞併蘇聯是十分困難的。希特勒的計劃又過於激進,稍有停滯就給了蘇聯反擊的機會。

蘇聯雖然在衛國戰爭前期準備不足損失慘重,但早在戰爭開始前,就已經把大量工廠設備東遷,保留了巨大的戰爭潛力,而蘇聯遼闊的國土縱深,豐厚的人力儲備都在戰爭開始後被激發出來,這是德國所無法比擬的。

而巴巴羅薩計劃以後,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更是遭到慘敗,雖然蘇軍同樣損失慘重,但兵力很快得到補充,自此,德國再無勝算。



日慕鄉關


激戰:蘇德大戰

“巴巴羅薩”計劃,讓全世界震驚一一

惡魔的眼睛轉向東方。

▲日本關於德國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的海報

進攻蘇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首先用突然襲擊的方法消滅蘇聯西部軍區的軍隊,然後在空軍的掩護下,以坦克部隊為先導,長驅直入,向蘇聯腹地進攻。進攻路線分南、北、中三路。北方集團軍群共29個師,在10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由東普魯士出發,經德文斯克、奧斯特洛夫,直取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群共51個師,在1600架飛機的掩護下,由華沙以東出發,經佈列斯特、明斯克、斯摩稜斯克,向莫斯科進攻;南方集團軍群共63個師,在1400架飛機的掩護下,在盧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區展開,向基輔進攻,然後向頓巴斯進擊。在包圍並殲滅這三個城市的蘇軍後,分別佔領莫斯科、列寧格勒和頓巴斯。第二個階段,進攻蘇聯的後備軍,佔領阿爾漢格爾斯克、伏爾加和阿斯特拉罕。這就是希特勒的宏偉計劃。

斯大林不相信蘇聯會遭進攻

▲斯大林坐像

戰爭爆發

▲德軍入侵蘇聯。藉助裝甲部隊的來回穿插,德軍在戰爭開始階段得以長驅直入。

蘇聯初戰失利

激戰格羅德諾

▲德軍進入明斯克後,對城內的百姓進行了野蠻的屠殺。

浴血斯摩稜斯克

▲蘇軍在斯摩稜斯克會戰中首次使用了火箭炮,這種火箭炮射程遠,威力大,對以裝甲戰車為主的德軍造成很大的殺傷力。

希特勒發動“颱風”攻勢

▲希特勒在聽取將領的作戰部署

軍事總動員

▲誓死保衛莫斯科的宣傳海報

莫斯科城下大決戰一一上帝再次拯救了這片土地。

▲蘇軍在冰雪中作戰,嚴寒成了抵擋希特勒大軍的最堅實的屏障。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蘇聯紅軍的士氣。一一《二戰全史》











紅爐一點雪559


德軍前期戰略完全正確的,在沒有徵服英國的情況下德國當時只能背水一戰從三個方向閃電突擊到蘇聯的縱深並在1942年到1943年時完全解決掉蘇聯的戰事與日軍會合形成盟軍無法挽回的局面,如果是這樣印度中國都難逃滅亡的命運,以當時英國和美國澳大利亞的加拿大的實力是不可能扭轉那樣糟糕的局勢的。

但後來是德國在進攻蘇聯中戰略發生了太多調整才會慘遭失敗,如果德軍南方集團軍和中央集團軍會合,自取蘇聯首都莫斯科之後在攻打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區可以說大局以定,但德國沒有這樣做突然的勝利讓德國希特勒徹底衝昏了頭腦,在莫斯科進攻受阻情況下貿然的發動斯大林格勒戰役和高加索戰役,最終導致了德國前期制定的戰略方案出現了嚴重的變動,德國敗就是敗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和高加索戰役這兩場戰役之上,德國沒有直接摧毀蘇聯人的政治核心莫斯科是德國最大錯誤當時斯大林就在莫斯科城中,他選擇留下就是要跟德國決一死戰,但結果德國最終放棄了這樣一舉翻盤的大好時機,選擇攻打蘇聯的次要城市斯大林格勒這一確實讓人想不通。

如果德國當時不三心二意,可能第二次世界大戰結局就要改寫了,當時就在德國節節勝利的時候美國人還在觀望,英國人還在自保並且在東南亞的戰役中被日軍打得潰不成軍,北非戰役也陷入僵持階段隆美爾指揮著非洲軍團似乎勢如破竹,縱觀1941年各國戰線上局勢,盟軍在1941年取得的第一場勝利乃是中華長沙戰役之大捷重創日軍第6師團,第3師團,第40師團。如果德軍能在1941年12月成功拿下莫斯科,1942年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區,那麼即使美軍參戰,德國也有日軍在東南亞戰場支撐著,北非戰場也有隆美爾掌控大局,這樣局面希特勒完全能集中所有兵力一舉拿下蘇聯,當時德國如果拿下莫斯科,向蘇聯的遠東挺進,日本人絕對出兵偷襲蘇聯以換取瓜分的蘇聯時的利益,但好在一切都沒有發生,1941年是二戰歷史最驚心動魄的一年,德國向我們生動上一課即使國家在小慾望會使人陷入瘋狂乃至毀滅。


歷史的天空歷史的足跡


元首預計是在1941年冬天甚至1942年在結束了攻佔英倫三島的“海獅計劃”後,才發動對蘇聯的全面進攻。

但是種種情報表明,蘇聯妄圖在1941年秋季,搶先向德國發動戰略進攻,並且在蘇德邊境開始了大規模集結(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的當天即表明有300萬蘇軍部署到了進攻發起線),數以百萬計的蘇聯軍隊壓在了蘇德邊境,這明顯是戰略進攻前的集結!稍微懂一點軍事常識都知道,數百萬軍隊一線展開而沒有梯隊展開,這絕非蘇聯大縱深放御應該採取的,這是實實在在的進攻。在這種情況下,元首決定搶在蘇聯的前面發起戰略進攻,事實證明,這一決策相當的成功,300萬部署在一線的蘇聯軍隊被分割圍殲,由於蘇聯的“攻勢部署”,沒有縱深放御,戰爭初期德軍才得以長驅直入,兵臨莫斯科城下。不管後來怎麼樣,德國搶先一步發動對蘇聯的進攻,絕對是明智之舉。

日本偷襲珍珠港和德國人不同,德國人的精確分析和情報遠遠超過日本人。日軍解決困境的辦法是製造更大的困難,上海打不下,就打整個中國,中國打不下,就打整個東南亞,東南亞打不下,連美國一起打,打到最後,日本越來越絕望,因為美國當時並沒有對日本發動進攻的決策。這一點和蘇德關係截然不同。偷襲珍珠港,是一個相當愚蠢的舉動,充滿了軍僚戰術氣息的決策,贏得了戰術,輸掉了戰略。


塵埃裡的歷史


從現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或許德軍有另一種進攻方式,即主攻仍然放在中央集團軍群的區域,並儘快突破深入,兩翼可採取佯攻,甚至採取守勢。主攻的中央區域適當再加強些兵力,兩翼佯攻並儘量吸引蘇軍前壓,在適當的區域,中央集團軍分兵攻擊蘇軍南北兩軍的後方,北方目標是包圍蘇軍于波羅的海沿岸,而後在取列寧格勒,南方目標是包圍蘇軍於黑海沿岸,目標仍然是羅斯托夫。總體還是三路出擊,但戰法不同。

這種戰法雖有相當的冒險成份,但對於一支高質量、通訊暢通、指揮靈活及時,並取得絕對制空權的軍隊來說,應該是即快速又代價較小的戰法。(提個思路,望探討)


探測衛星A


戰術上沒錯,但戰略上翻了致命錯誤。

東部戰線上沒有擺平英國,就發動蘇德西線戰事,兩線作戰,註定失敗,如果戰略上,不犯錯誤,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玉之溪


個人角度來說的話,從戰略角度是絕對正確的。瞬間打垮了蘇聯的西線防禦部隊。但就是後邊兒抓不住重點。主要是搶糧了。對莫斯科地區合圍攻擊。轉移到了基輔和南方地區。並且未對蘇聯的重要生產設施進行毀滅性打擊,給了蘇聯喘息的機會,大規模暴兵。因此失敗。


虐世妖王孫悟空


此一時彼一時,你身在當時又怎樣?別事前諸郭亮,事後豬一樣!


用戶9263093410648


戰鬥是對的!!但失敗那以避免。後來美英都大量援助蘇聯了。德國面對敵人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