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碳水化合物是糖尿病和慢性病的公敵?

HLH王泓



只要超過人體正常能量需求之外的碳水化合物,才能稱作是糖尿病和“三高“等慢性病的公敵。

很多人擔心攝入碳水化合物之後血糖快速升高,所以不敢吃,甚至嘗試戒斷。但是這種行為是非常危險的,它可能導致血糖水平過低,引發抽搐或者昏迷、死亡。

甚至醫生會建議糖尿病患者,隨身帶糖,以備不時之需!這並不矛盾!

管理糖尿病很難。從預防的角度講,其實也不簡單。排除點遺傳因素等原因外,糖尿病的發生更多和生活方式有關。因為現在人們吃的東西太多了,物質太豐富了。這也是糖尿病被稱作“生活方式病““富貴病“的原因之一。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的主要能力來源,它消化後產生葡萄糖,一部分以糖原形式儲存在肝臟和肌肉。前者是為了維持血糖水平的穩定,後者是滿足運動能量需求。腦組織細胞儲存的糖原少,對血糖水平有很大依賴性,很敏感,所以碳水化合物不吃不行,血糖太低導致上述危險,也不行!

咋辦?我們看。

碳水化合物根據分子聚合度,分為糖、寡糖和多糖三類。其中,單糖和雙糖比較常見,也是升糖指數極高的食物,但是恰恰它們被人們攝入量超多。甜食、麵包、冰淇淋、飲料…

這些能量物質被攝入,如果不能有效運動消耗掉(現在的人不愛運動、體重超標的不少),那麼儲存起來的多餘的糖原,及被肝臟轉化的脂肪都會進入到血液中,高血糖、高血脂隨之而來。

所以,過量食用碳水化合物的壞處,也就顯現在此:它讓一些年輕人成為糖尿病患者,它讓很多人早早的成了心腦血管病的高危人群。

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了營養配餐、均衡飲食的道理和好處,並且開始身體力行改變生活習慣,給家人更多的健康干預。

很多家庭是糖尿病扎堆兒,很多家庭卻完全不是這樣。您覺得從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看,自己傾向哪一種?


遼瀋名醫


因為人體過多的攝入碳水化合物容易引起人體能量的過剩,而過剩的能量就會被肝臟轉化為脂肪而儲存在人體內,導致人體的肥胖。同時過剩的能量還會被人體轉化為血液脂肪,導致血脂升高,引起血液粘稠,血液循環減慢,血液裡的毒素和代謝廢物不能被及時排出體外,導致毒素或者代謝廢物在血管壁沉積,引起管腔狹窄,血管硬化,血管收縮和舒張的彈性降低,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比如高血壓、冠心病、腦梗死、腦卒中、腦出血等,同時也容易導致脂肪肝。

其次人體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還容易引起身體血糖過高,需要胰腺B細胞分泌過多的胰島素,從而給胰腺造成沉重的負擔,長期下去容易引起胰腺B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衰竭,身體血糖過高,進而導致糖尿病的發生。所以人體飲食一定要營養均衡,每天最好合理攝入適量的碳水化合物。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拿維持我們生命線的重要營養物質當“公敵”是很大的笑話。

一,糖的重要性

停止飲食8-10小時——就是一個晚上的時間,處於安靜狀態的正常人每日必須的葡萄糖利用大腦是125克,肌肉50克,血細胞50克。——這樣的基本應用就是225克。

而體內糖原儲備只有150克。也就是在不超過12小時,沒有葡萄糖進食的話,體內儲備就會用盡。

這個時候,如果大腦等沒有血糖可用,會怎麼樣?

這就是低血糖狀態。病狀就是低血糖反應——以交感神經興奮為特徵的,涉及大腦等工作異常的機體反應。輕度的可以思維混亂,精神萎靡,重度的會眼底出血、意識障礙導致昏迷,大腦嚴重受損,直至死亡。

即使不死,大腦損傷會不可逆形成痴呆等後遺症。所以,低血糖反應是比高血糖更可怕百倍的病理事件。

二,機體的應對

我們人類在長期進化中,是深知低血糖反應的危害的。所以,有好幾種機制防範低血糖發生。

第一就是肝糖原儲備。就是剛才說的肝臟能以150克的儲備糧維持人體12小時需要。在這個期間,人要找到碳水化合物等吃的東西。基本上野生狀態也可以找到。

第二,就是糖異生機制

如果竟然找不到吃的,就把體內的脂肪、蛋白質等非糖物質變成葡萄糖,供機體使用。

在糖異生過程中,為了保證最要緊的大腦不要停止工作,就保留了允許酮體經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的機制——這可以在脂肪動員後,生成酮體立即滿足大腦需要。

糖異生作為最後的手段,把儲存的脂肪以及肌肉等都能變成血糖,以維持生命——人開始越來越瘦,但是活著更要緊!

三,血糖控制線

認為只有嚴重飢餓才會啟動糖異生就錯了!

長期生活中,人體會形成一個基礎血糖水平,也就是我們所述空腹血糖。這是機體綜合各種需要,通過複雜計算得出的最佳血糖值——在這個數值下,機體最安全,最有活力。

這個數值是怎麼決定的,我們至今不清楚。反正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正常值在3.6-6.0之間。在3.6-11.1之間波動。

當機體檢測到血糖水平開始接近、小於基礎血糖水平,比如你的空腹血糖是5.0——當小於5.0的時候,胰高血糖素等就開始工作,補充血糖,恢復到5.0!

補充血糖要有來源。這不是憑空就行的。來源就是糖原儲備。用完就是糖異生。直至有食物補充。

這個血糖控制線非常重要:它決定了機體在什麼時候認定體內缺糖,什麼時候強行補充血糖!

在糖尿病的時候,基礎血糖升高,血糖控制線升高,結果,正常人要5/6才開始的補充血糖操作,在糖尿病人只要8/9/10甚至更高就開始進入血糖缺乏,就要強行補充血糖。

這就是看似體內不缺唐,血糖很高,而卻經常發生缺糖反應的根本機制。

這個時候,如果患者在庸醫的指導下,繼續降糖,你就知道後果了——經常有糖尿病患者,一邊使用胰島素,一邊血糖開始升高,原因就是血糖低於機體控制線後,必須應激反應啟動升高血糖,否則後果很嚴重。

四,二型糖尿病的本質

它是機體缺乏血糖的病症。

不要認為這是顛覆你認知的噱頭。糖尿病來自機體遭遇氧化應激刺激傷害。應激反應的最大需求,就是血糖升高血壓升高。利用升高的生理指數提高應激能力。

當長期反覆應激,機體就長期需要高血糖。這就是糖尿病。

所以,一旦應激中,我們因為各種原因而缺乏血糖供應,這本身又成為一個嚴重應激事件。——為了提高血糖再啟動應激機制,升高血糖進入惡性循環。

這就是如果盲目減低血糖的危害。

長期以來,庸醫讓患者恐懼碳水化合物、遠離碳水化合物,是一個巨大錯誤。首先滿足機體血糖需要的治療,才是正確的治療。

一味降糖,結果就是越治越糟。最後包括酮症酸中毒等各種併發症紛紛登場。

碳水化合物作為補充血糖最方便快捷的營養物質,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再不要當公敵而仇視。

回答如上。


春雷滾滾2


作為糖尿病人,常會聽到看到:少吃碳水化合物,但是纖維素要多吃點,也不能多吃澱粉!別吃白糖、紅糖,可以吃果糖、木糖醇、甜菊糖、寡糖。

就問你:混亂不混亂?

各種糖有啥不同?哪些升血糖,哪些不升血糖。

糖和澱粉,以及碳水化合物之間,又是什麼關係?

葡萄糖、果糖、澱粉、乳糖,都是糖

大量閱讀、收集整理資料後,歸納為一個圖,終於一目瞭然。必須和大家分享一下,請看圖:

健康白瘦美整理製表

糖、澱粉與碳水化合物的關係

1、在營養成分表和健康領域,碳水化合物指的就是糖類。

2、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糖,只是糖類中的單糖和雙糖,特別是蔗糖(冰糖、白糖、紅糖等)。

3、我們一日三餐主食中的澱粉,屬於糖類中的多糖,也是碳水化合物。

4、一些教材已經廢棄了碳水化合物這個概念,只提糖類。

因為很早人們就發現,糖類由碳(C)氫(H)氧(O)三種元素組成,它所含的氫氧比例為2比1,和水(H2O)一樣,故稱為碳水化合物。後來發現有些特殊的糖,如鼠李糖C6H12O5,氫氧的比例不是2比1。

目前通行的食品營養成分表,依然都在使用碳水化合物這一稱呼。所以在營養領域,說碳水化合物就是指糖類了。

5、不同的糖,哪怕分子式是一樣的,但由於結構組合不一樣,屬於同分異構體,造成了它們不同的性質。

下文詳細解釋各種糖的區別。為什麼有的升血糖,有的有助血糖平穩。

結構不一樣的C6H12O6

‍單糖:1個分子,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

1、葡萄糖:平時說的血糖,指的就是葡萄糖在血液中的含量,它是細胞的能量來源之一。葡萄糖升糖指數100,在低血糖的情況下,最好直接攝入葡萄糖,升糖非常快。

2、果糖:主要存在於水果的漿汁和蜂蜜中,是口感最甜的單糖。果糖只有極少量能被腸道直接吸收,主要代謝是在肝臟,大量攝入果糖會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因為需要肝臟加工處理,再轉化為葡萄糖或脂肪,所以分解代謝慢,升糖指數非常低,只有23。

3、半乳糖:存在於奶類產品和甜菜中。半乳糖是哺乳動物的乳汁中乳糖的組成成分。升糖指數也比較低。

蜂蜜,雖然不是糖,但其主要成分,大約70%是葡萄糖和果糖,此外幾乎包含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真的是營養豐富。糖尿病人不適合吃,真的很可惜。如果想少吃點,建議選擇果糖含量高的,就是不容易低溫結晶的那種蜂蜜。數據會說話:得了糖尿病,吃蜂蜜好不好

雙糖(二糖):由2個分子結合組成。日常生活最常見的糖。

1、蔗糖(1個葡萄糖+1個果糖)

蔗糖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廣泛存在於甘蔗,甜菜及有甜味的植物中。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白糖、冰糖、黃糖、紅糖、黑糖,成分都是蔗糖!

只是它們的蔗糖含量不同:冰糖(99.9%)、白砂糖(99.5%)、綿白糖(97.9%)、黃糖(95%)和赤砂糖(89%),赤砂糖也叫紅糖或黑糖。

2、乳糖(1個葡萄糖+1個半乳糖)

母乳、牛奶、羊奶、都有乳糖。其中在母乳中含量最高,乳糖是新生嬰兒必不可少的營養。乳糖分解後的半乳糖,能促進腸道細菌合成維生素K和複合維生素B、增進礦物質鈣、磷、鎂等的吸收。乳糖的口感甜度低。

3、麥芽糖(2個葡萄糖)

大量存在於發酵的穀粒,特別是麥芽中。聚合在一起的2個葡萄糖分子,就叫麥芽糖,升糖指數105。一些號稱無糖的食品,裡面沒加蔗糖,但是加了麥芽糖,比蔗糖還多一倍葡萄糖,升糖效果更高了,你說坑人不坑人。

注意區別"麥芽糖醇"多一個醇字。這是一種甜味劑,不升血糖。

圖片來自知乎

低聚糖(寡糖):2-10個分子聚合在一起形成。

其中二分子的,就是上面說的雙糖。3-10分子的常見有:低聚麥芽糖、異麥芽低聚糖。此外還有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除掉雙糖之外的低聚糖比較適合糖尿病人。

多糖:10個以上分子結合在一起,大多超過100個分子。

最常見的是澱粉和纖維素,此外還有半纖維素,殼多糖等。

1、澱粉:葡萄糖的高聚體。分子式(C6H10O5)n

主食裡澱粉含量最多,米麵穀物,還有土豆薯類。被人體消化後,全都水解為葡萄糖。所以糖尿病人必須限制主食。

2、纖維素:也是葡萄糖組成的大分子多糖。

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所以蔬菜裡含量高。它的結構人體不能吸收,不升血糖。膳食纖維有助於降糖和消化功能。

赤蘚糖醇

複合糖:糖和其他分子的結合物

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核苷酸等。比如糖和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就叫糖蛋白。

糖的衍生物

1、糖醇:目前開發的有山梨糖醇、甘露糖醇、赤蘚糖醇、麥芽糖醇、乳糖醇、木糖醇等,這些糖醇對酸、熱有較高的穩定性,成為低熱值食品甜味劑,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中。

2、糖酸:極稀的糖酸可以做飲料。最濃的糖酸是可以毀容的。

3、糖胺:比如氨基葡萄糖,它是人體內形成軟骨細胞的重要營養素。

看明白了吧,雖然都是糖類,有的升血糖快,有的升糖慢,有的不升糖。

糖尿病人主要警惕的應該是:葡萄糖、蔗糖、麥芽糖、澱粉。這幾種快速升高血糖,加重胰島負擔的糖。

(全文完)

感謝您看到這裡,因為小編在收集資料整理過程中,好幾次失去耐心。多虧自己也是個糖尿病人,一心想弄清楚,糖到底是怎麼回事,才堅持完成。

持續分享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識,關注我更多幹貨。


頭條小萌


你每天吃的米飯和麵食就是碳水化合物,到胃裡經過消化,剛開始是轉化為葡萄糖,最終會轉化為脂肪,當你體寒的時候,身體就把多餘的血糖轉化為脂肪給你禦寒的,體寒就是血液數量不足,溫度就是血液。

當血液裡的油脂多了,就會淤堵在各臟器上,使臟腑功能下降,慢慢的臟腑就會因為淤堵,而生病。

生活方式疾病,只能用改變生活方式來調理。你吃胖了,得了病。

比如說:高血壓、糖尿病、腦梗、心梗、痛風等,卻要用藥和身體的一大堆脂肪、油,做一輩子對抗,而且還告訴病人一輩子治不好,不能停!

因為肥胖堵住各種臟器引起各種病,比如:有堵住腦袋,叫腦梗;堵住心臟,叫心梗;

堵住血管變狹窄,壓力變大,叫高血壓;堵住肝臟,叫脂肪肝;堵住胰臟,影響胰島素的分泌,血糖升高就是糖尿病;堵住我們的腎臟,不能把酸性物質排出去,尿酸偏高,就成了痛風!

哪個不是如此?你忘了問醫生有減肥科、排毒科嗎?如果沒有請你回家改變生活習慣,

醫院不管病人的生活習慣,藥物不能替代錯誤的生活習慣,所以導致疾病反覆,我們得的疾病都成了世界疑難雜症。


身體不好,不是先補,而是先把體內垃圾、毒素、汙垢排出體外,現代人不缺補,缺排毒,進出平衡才是健康之本,有句話講:進補不排毒,虛不受補。說的就是體內的毒素體太多了,你補再多也沒用,身體也吸收不了。


就好比我們人體是房間,房間已經堆滿各種各樣的垃圾,這時候你在搬來豪華的沙發,高端的傢俱,你也沒地方放了,對不對?所以在補之前先排排體內垃圾、毒素、汙垢,把垃圾給清理乾淨,這樣才有效果。專注清理血液垃圾、血管壁和五臟六腑汙垢,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首先,有需要的可以留言或私信小編。


症狀☞小病☞小病☞小病☞大病! 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 悟明白這個道理真能預防大病,這幾天和幾個腦梗的顧客交流,我說叔叔腦梗是一下子梗的嗎?他們都說當然不是了,我問,十年五年前什麼感覺?他說記憶力下降脫髮,後來就頭昏腦漲,後來就頭疼偏頭痛,後來走平路愛摔倒,半邊臉麻,三叉神經痛,後來才腦梗的!原來腦梗和記憶力下降脫髮是一個病因呀!堵!堵!堵!堵!毒!毒!願每個家庭都有一個懂健康的人!


健康觀念教育:醫生是告訴你得病了怎麼吃,我們是教育你怎麼吃不得病

別讓不懂營養學的醫生害了你!有的老師是教書育人,我是教你觀念育健康!

關注我呵護您的健康!教您在家都能調理上百種疾病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健康觀念教育


澱粉(碳水化合物)和人不是公敵是朋友。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病人,首先都是有病的人。澱粉(碳水化合物類)是人類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凡是人必須吃澱粉類。糖尿病和其它慢性病是多種因素形成的。如遺傳,環境,長期不良生活方式,等等。澱粉類在於適度食用,和蛋白質及油一樣,雖然是好東西,但是不能過量吃。鵝肝是名菜,它的育成是把鵝固定填食,高能量積累在鵝肝上,讓鵝肝迅速長大。人也是如此。澱粉,蛋白質,油都隨意吃,無限制吃,人體不需要,只要嘴和味覺需要就吃,再像填鵝一樣的鵝不能動起來。那麼高能量轉化的脂肪就像鵝一樣積累在人的肝上,或腹部周身,凡是它能呆的地方它都去。所謂的代謝綜合徵就來了,糖尿病等慢性病就附體了。久了不僅糖尿病,諸如‘’三高‘’及涉及的系列病都會來,人就受不了啦,生命紅燈就報警啦。所以我們要和澱粉(碳水化合物)這個朋友有個量的約定,過量就不是好朋友了。


知行軒主人


應該說超出個人每天正常需要量的碳水化合物是糖尿病與慢性病的公敵。其實其他的的人體必需營養素只要是超出了人體正常需要量,它們也都將成為糖尿病和慢性病的公敵!

"物極必反!"的哲理在萬事萬物面前都會得到驗證,其實很多慢性病的發生,是與營養不均衡,相當部分營養素長期的超標脫不了干係!

雖然疾病的形成的原因很多!但是我們人體每天所攝取的營養物質長期的超標,是致使引發眾多的慢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也許很多人會認為,我們人體每天所必需的營養物質怎麼成了引發慢性病的元兇呢?其實關鍵在於營養過剩致使各臟腑器官的工作長期的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下!過量的工作壓力下時間長了,自然會累垮我們的臟腑器官,哪個器官先垮,對應的疾病就會顯示出來!

臟腑器官工作效率下降,自然就無法完成相對應的工作,這也就是慢性發生的主要因素!碳水化合物與脂肪過量,就會引發各種因為組織器官脂肪增多的相對應的慢性病!蛋白質過量會帶來痛風與腎病的可能。

不過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在合理規範的攝入量的前提下!是維護身體健康的基本!所以,我們評估一個營養物質,特別是碳水化合物是否有影響糖尿病與慢性病的問題上,不能一刀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控好個人對每一種營養物質的實際需要量!科學合理的從適合自己的食物鏈針對性的攝取!這樣對改善慢性病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張慶理平衡健康諮詢


糖尿病是碳水化合物不耐受疾病,糖尿病合併100多種慢病!自然碳水化合物就成了公敵!糖尿病阻止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是必須的!否則吃再多的糖尿病藥物也無法阻止糖尿病,但糖尿病患者根據自身的病情阻止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不吃降糖藥,不打胰島素血糖也可以控制在正常範圍!


HLH王泓


是朋友,首先不是公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