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李鴻章在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期間的老照片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馬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的簽署標誌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

圖為李鴻章在馬關的住所:淨土宗引接寺。他每天早出晚歸,從此處到春帆樓的馬路就被當地人叫做“李鴻章道”,至今沒有改口。

春帆樓旁的“李鴻章道”,現在成了當地的一個觀光點,遊客大多為中國人,細心的日本人還在左上角插了塊中文的牌子。

圖為《馬關條約》談判和簽字的春帆樓。春帆樓當時是馬關著名的河豚料理店。

左為李鴻章在1894年的照片,右為李鴻章在馬關引接寺的照片,兩相比較,僅僅一年,精神萎靡得多,似乎老了十歲。這一年中,“平壤之敗,痛哭流涕,徹夜不寐”,“旅順失守,憤不欲生”……

李鴻章在馬關被刺,這是當時血染的黃馬褂。

李鴻章臉上的槍傷。

李鴻章與伊藤博文。

馬關談判簽約處,近處是清國代表座位,最大的椅子是李鴻章的。

春帆樓內中日談判現場。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日本當地時間上午11時40分,中日兩國全權代表在春帆樓二樓簽署了《日清媾和條約》,即《馬關條約》。簽下《馬關條約》後,李鴻章感慨道:“日本將成為終世之患!”

馬關談判現場復原圖。

《馬關條約》日文本。

李鴻章、李經方在《馬關條約》上的簽字。

《馬關條約》內文。《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進一步刺激了列強對華的資本輸出。

依舊在原址營業的春帆樓。

《馬關條約》簽訂後的第五年,即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以軍事行動侵入中國清朝。 圖為與八國聯軍談判時憔悴的李鴻章。1901年9月7日,李鴻章與列強簽署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兩個月後,李鴻章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