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瑰宝—平邑汉阙

国之瑰宝—平邑汉阙

国之瑰宝—平邑汉阙

国之瑰宝—平邑汉阙

在我国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汉代石阙以其独特的建筑技术,雄伟深沉的雕刻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成为极具特色的国之瑰宝。平邑县博物馆珍藏的汉代石阙更是以建筑时间早、保存完好、造型奇特,闻名于世,倍受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一、阙的性质

阙是建在门外表示威仪等第的两座相对称的建筑物,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故称阙。阙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诗经》中有“挑兮达兮,在城阙兮”的记载。春秋以后,有关阙的文献记载逐渐多起来。

阙按建筑性质和功能可分为城阙、宫阙、庙阙、墓阙等。城阙、宫阙出现较早,是伴随着城市的出现而产生的,是砖木结构的阙,因年深日久,早已埙毁无存,现仅见于历史文献的记载。到了汉代,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城门、宫门前建阙,而且祠庙前、墓前也开始建阙,只是这种阙是石阙,不能攀登,成为装饰性、标志性的建筑物,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表示尊贵。

平邑汉阙系墓前石阙,包括皇圣卿阙两座和功曹阙一座。其主人分别为“南武阳平邑皇圣卿”和“南武阳功曹”。南武阳,县名,治所在今平邑县城北约10公里处,仲村镇南、北昌乐庄之间。皇圣卿为人名,其事迹无可考。功曹,汉代官名,当时诸州设功曹书佐,郡设功曹吏,县设功曹,均掌人事选举劳绩。此阙名“南武阳功曹”,应是南武阳县吏,可惜无具体姓名。

皇圣卿阙、功曹阙久负盛名,在宋代赵明诚的《金石录》及其后的《八琼室金石补正》、《山左汉魏六朝贞石目》及地方史志中,均有记载。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位置与形制

皇圣卿阙、功曹阙原位于平邑城北八埠顶。光绪二十二年《重修费县志》载,皇圣卿阙“在平邑八埠顶,东西二石对峙”;功曹阙“在元和石阙(皇圣卿阙)之南微西约百步,相传亦东西二石对峙,今只存西石”。八埠顶又称北陵,系平邑老城北面的一个小岭,平面呈长方形,西高东低,长约两千米。因岭上有九个圆形小顶,中央一个略大,所以又称九顶莲花山。1932年,皇圣卿阙、功曹阙被平邑公学校长米栻民迁至城内三小院内。2001年,经山东省文化厅批准,两阙又被迁至县博物馆内。现三石南北排列成“一”字形,方向皆面南,功曹阙位南,皇圣卿东阙位北,皇圣卿西阙居中。

功曹阙由灰青石四层筑成,分阙基、阙身、斗拱、阙顶四部分,总高(不包括阙基)210厘米。阙基大部分埋入地下,据露出部分所示,上缘作斜削状。阙身由一块整石雕刻而成,面宽72厘米,进深(厚)59厘米,约为六与五的比例,接近方形,在现存的汉阙中仅见。阙身高152厘米,每面四周凸线隐起两道,构成内外二框,其间填以阴线交错的细密菱形纹、箭镞形纹。内框由水平凸线划为四层格,格内雕有人像、车骑、禽兽、铭记等。阙身之上为斗拱石,雕为上下两层。下层较阙身微微挑出,四周刻排列有序的圆饼图案;上层再挑出少许,四角各镌斗拱一朵。栌斗高14厘米,宽26厘米,底宽10厘米,全体比例上宽下削,为汉代少有之例。平与欹约为五比一,而欹用直线,亦属仅见。斗上的拱,在平面上作曲尺形,转角处未挑出斗外。其两端自栌斗伸出部分,正面较侧面稍长。拱无卷杀,下缘作方角。拱上在两端与转角处各加散斗一具,又在正面中间另加一具。阙顶高19厘米,上部仿地面建筑雕刻成四注式屋顶,东西长138厘米,南北宽105厘米。每面刻筒瓦、板瓦数道,筒瓦瓦当为卷云纹。阙顶下部稍稍内收,底面四周刻仿木结构的檐椽一排。

皇圣卿阙东、西两座形制相同,均较功曹阙稍大,除阙身框内的四面画像各为五格,拱上的散斗每面都用三具外,其他部分与功曹阙几乎没有差别。两阙建于同一地点,时间上前后只差一年,形制如此接近,可能出自同一工匠之手。

三、阙的现状

皇圣卿阙、功曹阙的建筑时间分别为元和三年、章和元年,即公元86年、87年。元和、章和均是东汉章帝刘烜的年号,上距建武开国不过六十一、二年,在时间上应属东汉初期。两阙历经沧桑,保存至今,已有一千九百余年的历史了。

皇圣卿阙东、西两座基本完整。但由于长期的自然剥蚀,现两阙阙顶均出现裂隙。其中,东阙阙顶已裂为东西两半,除东北角完整外,其余三角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缺。阙身西北角底部稍残,现行成一个上尖下宽的三角形缺口,深约十厘米。西阙阙顶南面东、西两角已无,损掉部分约占全顶面积的六分之一。从断口看,是自然风化损掉,但西角损掉的时间较之东角要早的多,因为其下的阙身画像,即南画面西侧遭雨水冲蚀而模糊不清。东南角斗拱侧面散斗已无,因在阙顶之下,其断面风化程度较浅,似近代人所为。

长时间的裸露荒野,使两阙阙身画像剥蚀严重。从整体上看,北面、东面风化较重,可能与本地常年刮西北、东南风的季风气候有关。在三阙中,皇圣卿东阙画像保存最好,二十幅画像基本清晰可辩,西阙次之;功曹阙画像剥蚀犹甚,多半难以辨认。

四、阙的价值

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现存的汉代石阙中,皇圣卿阙、功曹阙的建筑时间仅晚于四川梓潼县的李业阙(公元36年)和山东莒南县的孙仲阳阙(公元85年)。但李业阙仅剩残石,孙仲阳阙仅西阙阙顶、阙身尚存,均不能知其全貌,而平邑皇圣卿阙、功曹阙基本完整。两阙壮硕稳健,造型古朴。阙身之上镌刻的屋脊瓦陇檐椽斗拱,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高深造诣,阙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制屋顶,斗拱为北方汉阙独有。两阙是研究汉代社会,特别是汉代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

阙身上的铭文,是非常珍贵的隶书,书法古穆、雍容,是研究古代书法及其演变的珍贵资料。铭文内容不仅为山东地区画像石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也为研究本地古代的建制沿革提供了主要的依据。平邑,《汉书·王子侯表》载:“平邑侯敞,鲁孝王之子。甘露四年(公元前50年)闰月丁亥封”,又“元始元年(公元1年)平邑侯闵以思王孙封;八年免。”是时,平邑为侯国,属徐州东海郡。从皇圣卿西阙镌刻的“南武阳平邑”几字看,东汉时,平邑已归南武阳县,隶属兖州泰山郡了。

阙身画像,采用了凹入平面雕和阴线刻相结合的雕刻技法,即先将石面磨平,打出阴阳线条底子,拟刻物像处下挖磨平,再用阴线刻画。画面外轮廓线清晰,图案造型准确。在人物衣服、动物画像上多刻以密集麻点或细密斜线作为装饰。刻画的人物较为修长,显得浑厚、古朴。所有画面简洁明了,但以阴阳线条为地,显得饱满、丰富,增加了观赏效果。

画像是山东地区重要的画像刻石,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即有丰富的想象力,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雕刻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祥瑞灵异和车马出行、宴享乐舞、庖厨、狩猎、纺织等图案,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再现了东汉时期的社会面貌,展示出当时的生产水平、贵族生活情况及意识形态。它不仅是一组珍贵的古代艺术珍品,而且也是一批具体、形象的历史资料。

(王相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