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位自称不忌口、不运动的南京“糖友”是怎么控制血糖的

前不久我们在南京办了一场糖尿病患者活动,建了微信群,看到一位糖友自称不忌口也不爱好运动,但血糖控制居然达标,所以我就邀请她介绍下自己的经验,我们看看有哪些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看这位自称不忌口、不运动的南京“糖友”是怎么控制血糖的

我叫子非鱼,今年56岁,南京人。

2014年单位体检时,我空腹血糖6.8,医生说我要注意了。因为我父母都是糖尿病,他们也就是每天吃拜唐苹,控制一定饭量,吃半饱,没有并发症,他们走的时候都是80多岁。所以面对医生的提醒,我没怎么重视。

2015年,又体检,我空腹血糖7点多,然后我就去市级机关医院做彻底检查,住了几天院,检查结果是介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之间,也就是糖尿病前期,我想还没到糖尿病呢,所以依然还没有引起重视。

2016年,有天早上测空腹血糖,结果为11。呵,还真是一年一年步步高啊。

看这位自称不忌口、不运动的南京“糖友”是怎么控制血糖的

我去江苏省中医院,当时就办了住院手续,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开始了吃二甲双胍的漫长之路。吃了一天医院的伙食,空腹血糖还是高,第二天我就出去吃了,早上一碗馄饨一个小烧饼,医生说馄饨暂时不能吃,容易升高血糖。当时我想:难道在医院治病,就是通过饿来解决?对于吃货的我,当时就想:饿死还不如吃死呢。

住了半个月,就要求出院回家。我喜欢吃粘食和甜食,比如说青团里面有豆沙那种,又粘又甜,特别喜欢吃。

平常我除了喜欢吃就是玩。出院以后药想起来就吃,但基本在外面大吃过后,第二天会测空腹血糖,不算太高我一般都不在意。

以前在父母有糖尿病时就想千万别得这个病,可最终还是没逃脱。糖尿病并不可怕,就怕有并发症。我虽然不忌嘴,但还是会经常测血糖,不管怎样,避免并发症对自己对家人都好。

看这位自称不忌口、不运动的南京“糖友”是怎么控制血糖的

我的经验有两个:一是精神上不要有包袱,睡眠一定要好。有段时间我家人生病睡眠不好,上午高,下午还会低血糖,后来睡眠充足,血糖基本能够稳定。

在微信群里,经常看到别人晒血糖值,我不刻意去在意别人的血糖多么低,每个人都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调理。要找到规律慢慢去调理。

第二个经验是我比较重视血糖监测。我前年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是6.7%,前几天查是5.3%。我基本就是空腹高,看他们凌晨测,昨晚我也测是8.4,起床后是6.7.吃了一个蒸鸡蛋,一个肉包,餐后两小时是5.6。

看这位自称不忌口、不运动的南京“糖友”是怎么控制血糖的

我想说的主要就是既不能忽视血糖问题,又不要太刻意在意它,保持心情愉悦是最关键的。

在吃方面要因人而异,我不忌嘴,爱吃冰淇淋。早上基本每天都测血糖,早餐基本都是一碗蒸鸡蛋,两个肉包(最近减成一个了)。

午餐比较随便,也不固定,有时水饺、面条,有时外卖。晚餐基本都有鱼,大的小的,生鱼片都行。今晚就是一条大黄鱼,韭黄炒蛋,排骨汤。

我也不爱动,住的靠近玄武湖,血糖高后去湖边走一走,发现走与不走没什么变化就懒得动了。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一点,虽然我不是太在意血糖的高低,但参加三诺活动对我还是有帮助,平常接触的糖友不多,所以不够重视。自从12月1日参加了三诺组织的南京活动,我现在也开始关心糖尿病的并发症了。

看这位自称不忌口、不运动的南京“糖友”是怎么控制血糖的

点评:

1、看到这篇文章,或许会有人说我们不负责任,怎么可以让不控制饮食、不运动的糖友在这里介绍经验?

但我很感谢这位糖友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因为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供其他人参考,不要照搬。这位糖友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应该感谢她。

况且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应该是每一位糖友梦寐以求的事情,我们要遵循大家的内心诉求,不能压抑着内心,关键是要学会去正确对待;

2、本文作者有几点经验值得大家借鉴:其中两点就是心情愉快和重视血糖监测,因为心情愉快就能更好控制血糖,而重视血糖监测,就知道哪些食物该多吃,哪些该少吃,可以看出作者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控制,不然她也不会这么重视血糖监测。

第三点,作者的饮食结构比较合理,每餐有蛋白质,如鱼。早餐两个肉包减成了一个。

看这位自称不忌口、不运动的南京“糖友”是怎么控制血糖的

3、需要改进的有两点:一是要增加一些蔬菜;二是饭后应该多一些运动锻炼。作者说走了后发现血糖与不走变动不大,这可能是某一次的结果,并不具备参考性。如果改进了这两点,说不定血糖还能更好,连药物都不用吃了也有可能;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如果能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预防并发症,那就是好方法。

4、本文作者之所以能号称不忌口、不运动也能控制好血糖,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胰岛功能还比较好,而且看她的经验也并非完全不忌口。

所以大家不要都去学不忌口不运动。经验不值得照搬,但有很多规律是相同的,比如饮食控制,有些人只要吃一点蔬菜馒头和牛奶就可以,有些人就需要多吃一点肉,因为每个人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不一样,但控制饮食和遵循科学的饮食结构这个道理是一致的。

而且我们也不排除有些人天赋异禀、身体素质好,比如我遇到很多人喝酒怎么喝都不醉,我们不能因此也去学他每天喝几斤酒吧?同样的道理,控糖经验因人而异,可以学道理,但不要照搬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