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是如何陷入阿富汗戰爭的泥潭中的?

蔣獻凱


阿富汗戰略地位重要,特別是可以通過阿富汗、巴基斯坦,蘇聯勢力滲透到印度洋地區,蘇聯很早就對阿富汗進行政治滲透,1973年,蘇聯支持阿富汗王族達烏德推翻該國君主制,建立共和國政府,1978年,達烏德的統治又被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的政變推翻,全家被殺,隨即,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的塔拉基又被阿明殺死,這些血腥殘酷的政變背後,都有蘇聯的支持。

但誰料,阿明上臺後不僅延續了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的激進政策,搞得阿富汗民怨沸騰,大批難民逃往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國家,阿明還很不聽話,腦後有反骨,一邊向蘇聯要來更多援助,一邊又與西方眉來眼去,表現出明顯的反蘇傾向,考慮到挽救阿富汗人民不被帝國主義統治,蘇聯在1979年發動了入侵阿富汗戰爭。

戰爭的初期階段極為順利,蘇聯當時全面滲透到了阿富汗政府和軍隊,強攻總統府,阿明身穿阿迪達斯短褲被蘇軍特種部隊打成蜂窩,但隨後,蘇聯就感受到了阿富汗的恐怖。

阿富汗當時雖然要遠比後來塔利班統治時代更加文明化,但地方上依然以部族統治為主,大小軍閥混戰,但蘇軍的到來,讓各派政治人物和軍閥團結起來,共同反抗蘇聯統治,大本營則設在了巴基斯坦境內,在巴基斯坦當時約有500萬阿富汗難民,為其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同時,不僅美國、巴基斯坦、東方大國、阿拉伯世界聯合支持這些反蘇游擊隊,甚至就連伊朗的霍梅尼,也大量幫助。

也就是說,阿富汗的游擊戰已經很不一樣了,其後勤和支持者、大本營都在國外,人員、物質損失,都可以得到迅速補充,蘇聯空軍和阿富汗空軍倒是想打擊巴基斯坦境內的游擊隊大本營,美國援助給巴基斯坦的F-16戰鬥機,很快讓蘇聯飛行員和阿富汗飛行員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戰鬥機。

蘇軍在阿富汗陷入泥潭,大部分農村地區都被游擊隊控制,甚至喀布爾和坎大哈等大城市也不平靜,游擊隊滲透和政府軍反叛頻頻,遠比現在的阿富汗更熱鬧,駐阿蘇軍總司令連吃頓飯都不得安寧,蘇軍倒是嘗試過日本人的三光政策,在某些戰鬥中,使用火箭炮無差別攻擊阿富汗村莊,一次殺死上萬人,但效果並不好,將更多的阿富汗人推到反抗軍那邊。

80年代的蘇聯已經衰退加速,很快就將迎來自己的壽終正寢,但在阿富汗,蘇軍還在持續失血,蘇軍在戰爭中已經投入了超過60萬兵力,有14453人陣亡,46萬人傷病,傷亡率超過了70%。因為糟糕的後勤,其中有115308人感染了肝炎、31080人感染了腸傷寒這些嚴重傳染病。抵抗軍對交通線的突襲讓蘇軍損失了超過1萬輛卡車與大量軍用物資,保障機械化作戰必要的燃料管線也經常被突襲,平均每天都要損失20~50噸,有時的損失會高達500噸。

阿富汗根本沒有像樣的工業,境內沒有鐵路,駐阿蘇軍的一切補給全依靠本土供應,通過幾條有限的戰略公路輸送,抵抗軍在浙西公路上到處伏擊,迫使蘇聯在失去造血能力的同時,大量失血,再加上蘇聯在安哥拉、越南、非洲之角等地不斷投入消耗實力,最終,蘇聯受不了損失,陸續從阿富汗等地撤軍抽身,但依然沒有讓自己存在更多時間,紅色帝國最終崩潰。


鷹眼防務觀察


在1979年12月12日舉行的蘇共政治局特別會議上,勃列日涅夫最信任的助手契爾年科匆匆草擬了一張非同尋常的“便條”。在這張題為《關於“A”國的局勢》的便條裡談到了即將採取的措施,與會的政治局委員都在上面簽了字。15天以後,克格勃屬下的精銳特種部隊——阿爾法部隊攻進了喀布爾阿明的總統府,阿明被亂槍打死,數年來一直在蘇聯“養病”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旗幟派頭目卡爾邁勒被扶持上臺。

那麼,這一決策是如何做出來的呢?

鑑於蘇聯解體,現在人們有可能查閱克里姆林宮內部檔案,以前禁止直接參與者公開發表的回憶錄不斷見諸報端。這些材料揭示了蘇聯高層少數人是怎樣作出了入侵阿富汗的致命決定,使蘇聯陷入阿富汗戰爭泥潭的內幕。

已經銷密的一些政治局文件表明,那次入侵跟西方專家當時的看法不同,主要是一個自發的、考慮不周的決定。在八九個月的時間裡,包括勃列日涅夫在內的蘇聯領導人一直抵制阿富汗共產黨人要蘇聯進行軍事幹涉的要求。可是,實際上,他們陰差陽錯地違背了自己比較正確的判斷,跌進了戰爭的泥淖。

1979年3月,當時阿富汗的領導人穆罕默德·塔拉基一再呼籲蘇聯投入地面部隊同反共的聖戰者們作戰。對此,勃列日涅夫斬釘截鐵地回答:“我們從各個方面對這個問題仔細進行了研究,權衡了利弊,現在我要坦率地告訴你:我們不可以那樣做,那樣做只會有利於敵人——你們的敵人和我們的敵人。”可是,不到10個月他卻走上了他發誓要避免的道路。

1979年12月27日上午,以偽裝身份駐紮在喀布爾的特種部隊接到命令:進攻總統府,推翻阿明政權!參加進攻的兵力包括阿爾法反恐怖部隊、安全部門所屬的另一支秘密部隊Z行動組和蘇軍守衛巴格拉姆機場的一個傘兵團之一部,總共約有1000人。阿爾法部隊是4天前空運到喀布爾的,他們身著便服,名義上是經阿富汗方面同意派到阿富汗工作的文職人員。同一天,部署在北部蘇阿邊境的蘇軍也開始從陸路入侵。

守衛總統府的是由300餘名死心塌地追隨阿明的衛士組成的總統衛隊,另外還有3000人左右的正規軍駐守在總統府周圍。可是進攻的突然性以及蘇方對陣地和部隊配置瞭如指掌起了重要作用,攻擊很快得手。

當夜幕降臨時,蘇軍的一隊裝甲運兵車冒著警衛部隊的炮火沿著通向山巔的總統府的小路疾駛。參加過這次戰鬥的阿爾法部隊軍官尼古拉·別爾列夫說,當他們開進總統府時,他和戰友們衝進樓裡,直奔二樓阿明的辦公室。不知誰向總統書房投了一枚手榴彈。驚慌失措的阿明從房裡衝出來,身穿阿迪達斯牌T恤衫和藍色拳擊短褲,手裡拿著槍。他立即被亂槍擊斃,他的屍體周圍橫七豎八地佈滿了他的衛士們的屍體。

當戰鬥結束時,這個新的蘇聯保護國的一些領導人被邀到總統府,並向他們展示了阿明中彈累累、血肉模糊的屍體。儘管他們對這個心狠手辣、殘酷迫害異己的獨裁者遭此下場倍感慶幸,可是一想到蘇聯竟在別國動用軍隊攻佔總統府,槍殺其領導人,又禁不住嚇得心驚肉跳。

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正在編寫一條“老生常談”的封面消息:阿明背叛了革命。社會主義處在危險中。阿富汗共產黨內的“健康力量”已籲請蘇聯提供“軍事援助”。

同時,政治局批發了給黨內高級幹部的一份秘密通報,對這項干涉決定作了解釋。它指責阿明大肆迫害政治對手,事態極其嚴重,革命成果和民主進步政權處在危險之中。

1980年1月2日,蘇共政治局正式授權把駐阿富汗的“有限的”蘇聯派遣軍兵力增加到5萬人,外加2000名克格勃特種人員。

柯西金總理1979年3月在同塔拉基的談話中提到的可怕後果很快變成了現實。蘇軍不久便陷入同阿富汗聖戰者的一場殘酷的游擊戰而不能自拔。

關於蘇聯高層作出軍事幹涉決定的演進過程,還得從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奪取政權談起。據克格勃喀布爾站前副站長亞歷山大·莫羅佐夫說,塔拉基和人民民主黨1978年4月推翻達烏德,奪取了政權。蘇聯意識形態首腦們覺得有義務把它視為“社會主義力量”的又一次勝利,並支持喀布爾的“進步”政權。

可是,阿富汗經濟十分落後,加之連年戰亂和糧食歉收,民不聊生。特別是在這個99%的人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各宗教政黨領導的武裝力量紛紛起來抵抗新政權。塔拉基剛上臺不久便陷入了困境。到翌年3月,局勢進一步惡化,政府軍在戰場上節節失利,游擊隊圍攻第三大城市赫拉特,特別是執政黨內部“人民派”和“旗幟派”公開分裂,內訌嚴重。正如當時的領導人私下承認的那樣,新政權幾乎完全失去了民眾的支持。

塔拉基向克里姆林宮告急,要求蘇聯派兵解赫拉特之圍,以“拯救革命”。3月20日塔拉基抵達莫斯科。據當時的會談記錄,柯西金對塔拉基說:“我們將盡一切力量通過派軍事顧問和提供軍用物資來幫助你們,但我們認為派地面部隊將是一個致命的錯誤。”柯西金認為這樣做將激怒國際社會,帶來一系列極端嚴重的後果。“我們共同的敵人正盼著我們那樣做。而且人民是決不會原諒這種行動的。”

塔拉基的派兵要求雖被拒絕,但他還是連捧帶哄地索要了不少援助:米-24武裝直升12架連同機組和地勤人員;無償糧食10萬噸,用蘇聯信貸再購買20萬噸;其他一些軍事補給品。也許蘇聯領導人這時已感到自己上了當,可是他們仍認為從意識形態角度來看,蘇聯不能不去支撐一個自稱為“馬列主義的”政權。1979年6月28日葛羅米柯、安德羅波夫、烏斯季諾夫等人給中央的絕密報告中表露了他們對塔拉基的不滿。報告說,阿富汗人民民主黨“軟弱無能”、“缺乏集體領導”,而且權力集中在“破壞法制、屢犯錯誤”的塔拉基和阿明手中,這是局勢嚴重的主觀原因。同年9月,阿明發動政變推翻塔拉基取而代之,為蘇共中央徹底改變方針種下了根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