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堂堂的大清國滅亡得如此迅速和徹底,這是怎麼回事?

鄧賢輝


我一點也不覺得大清國滅亡的很迅速,相反,他滅亡的狠緩慢。

乾隆二十七年開始,輸了四次清緬戰爭,清越戰爭,這些仗雖然清朝在合約上都獲得了名義上的勝利,但是實際上已經丟失了不少領土(今天都沒收回來)。

然後就開始不斷的走下坡路,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的時候,說實話。清朝的無恥程度超過了想像,居然說是看英國人無處落腳,可憐人家才賞賜給人家香港。

19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連皇家園林都被人燒了,皇帝都出逃了。不得不說,這個時候清朝滅亡的跡象已經出來了。

為了平定太平天國,阻止其肆意擴張,又把各地的財權,軍權還給了地方。太平天國被平定了,南方的督撫清一色是漢人。只是名義還支持清政府,李鴻章的話比誰都管用。

然後就是清王朝的自救,洋務運動。結果甲午戰爭一戰徹底把清王朝最後的自尊打沒了。割地賠款,這次可不是租了。是正兒八經的割地。

說實話,這個時候清朝已經在苟延殘喘了,百日維新又被慈禧輕而易舉的解決。隨後就是八國聯軍。

八國聯軍進攻中國時簽下的東南互保,已經揭示了清政府必然滅亡。沒有一個地方出兵勤王,反而全部和外國人達成協議,互不干涉。如果慈禧,光緒死亡,李鴻章馬上繼任大總統。

隨後就是《辛丑條約》,清政府已經知道自己必然走向滅亡,一切都無所謂了。賣國?國家都不是自己的了,還談什麼賣國。只要清朝存在一天,他們都是賺到的。

從1860年被燒了圓明園,一直到1912才滅亡,拖了這麼長時間,清朝可以說賺到了。

喜歡就關注唄: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砍歷史


直接原因是滿清皇族抱團排外,阻撓立憲,搞出“皇族內閣” 。

大量有實力的漢人大員無法進入權力中樞,利益得不到表達。

於是他們勾結革命派終結了清朝。

因而清朝不是被革命派終結的,而是在封建勢力的交鋒中被犧牲的。

深層原因是儒教社會在思想和經濟上全面崩潰。

一個重要原因是清朝結束了科舉制。

清朝當年是因為在北方消滅了農民軍,恢復科舉,得到士紳階層支持才得以建立。而在廢除科舉制之後也迅速消亡。

其原因在於,科舉制是儒教思想主宰社會思想、政治和經濟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聯繫中央政府和地方士紳階層的重要樞紐。

另一個深層原因是滿清的民族政策。

滿清政府並不是常規意義上的中原王朝,而是一個滿人為主導,蒙漢回藏作為附屬的一個共主帝國。

清朝皇帝主要是對於漢地來說的,清朝的皇帝同時也是西藏的文殊皇帝、蒙古的大汗、滿人和回人的皇帝。

所謂清承明制,說的實際上是清朝對漢地的管理方式,而不是對整個清朝的管理方式。

清朝用漢官、漢制管理漢地,也用同樣的方式管理回藏蒙。

而對於真正重要的中央機構,清朝一向是要求牢牢掌控在滿人手裡的。

問題在於,清朝常年對滿人的優待政策,使得滿人紛紛放棄了荒涼的滿洲故土,入關以後迅速漢化。

到了清朝中後期,滿人既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社會結構,也放棄了自己的語言文化甚至故土,作為民族來說已經實質性消亡,而純粹變成了漢人社會的一個寄生階層。

在這種情況下清朝中央政府依然頑固的拒絕漢化,以一個少數的、文化上被同化、經濟上不能自立的民族作為政治基礎,必然滅亡。


喬喬喬新


一:清王朝經濟上的崩潰,落後的稅務和經濟管理,想中央掌握一切稅務,又不給地方經濟自主權,等到太平天國時才放鬆,為時已晚,全國主要稅務區已經千瘡百孔。清王朝各項開支入不敷出。

二:體制上的落後。封建制度下的小農經濟,無法與先進的資本國家抗爭。

三:思想觀念的頑固和利益的需要,社會的上流階層固步自封,沒有從上自下的改革。

四:科學技術的落後,後期依靠引進某幾項先進技術解決不了問題。

五:列強軍事實力太強大了,把千瘡百孔的清王朝吸食得只剩下一個軀殼。

六:進步思潮在廣大地區擴散開,清朝政府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各地軍閥崛起,瞬間分裂。


經理閒聊


什麼堂堂大清,北兩千的英法聯軍把京城攻破,搖搖欲墜,民不聊生。早就應該滅亡了!太平天國是動搖了滿清蠻夷的統治根基,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徹底把滿清送進歷史垃圾堆!


獨行無忌1


國忘我,國必亡。


86339935


小清朝滅亡的太遲了,應在努爾哈赤執政時就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