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首诗,只有十五字,读罢已经泪流满面,悲伤不已

读过《史记》的朋友,相信对荆轲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荆轲受燕国太子丹的委托,奉命去刺杀秦王,使荆轲成为中国古代刺客的代表人物。那么,荆轲刺秦王到底为哪般?是什么让他产生刺秦的想法?又是什么让他视死如归?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重新感受一下当初那段风雨变幻的历史时期。

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首诗,只有十五字,读罢已经泪流满面,悲伤不已

在战国的后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使国力非常强盛,已经达到其他六国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和秦国抗衡的地步。

秦王嬴政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对靠近秦国疆土的韩、赵、魏三国相继吞并,秦国灭亡其他六国的野心更加凸显。

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首诗,只有十五字,读罢已经泪流满面,悲伤不已

在这种大背景下,燕国已经感到危机四伏,但是燕国是一个弱国,不可能跟秦国正面抗衡,就在燕国生死存亡之际,燕国的太子丹找到燕国的田光,田光跟太子丹举荐了燕国的刺客——荆轲。

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首诗,只有十五字,读罢已经泪流满面,悲伤不已

太子丹要求荆轲去刺杀秦王,并且将“刺杀”计划也交代给荆轲,这个计划是:荆轲带领另外一名勇士秦舞阳,拿着燕国地图和秦国降将樊於期的人头,去秦王那里献图,然后在地图里面藏有一把蘸满剧毒的匕首——徐夫人剑,在接近秦王时,趁机刺杀。

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首诗,只有十五字,读罢已经泪流满面,悲伤不已

就在约定好的日期,太子丹跟众人皆知穿着白色的衣服,送荆轲和秦舞阳两个人来到易水旁,众人都知道荆轲此去秦国即便是刺杀秦王成功也不会再有机会生还,所以都悲痛的流下了眼泪,荆轲和众人一一道别,唱出了那首千古流传的悲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唱罢,荆轲就慷慨踏上去秦国的行程。

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首诗,只有十五字,读罢已经泪流满面,悲伤不已

公元前227年,荆轲捧着地图和樊於期人头来到秦宫,秦王嬴政喜出望外,用“九宾礼”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就在这时,随从秦舞阳却吓得“面如土色”,这引起秦王和众人的怀疑,荆轲连忙解释说,秦舞阳是乡间俗夫没见过这么大场面,因此才这样“受从若惊”。

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首诗,只有十五字,读罢已经泪流满面,悲伤不已

荆轲按照计划进行“献图”,在靠近秦王只有十步距离,突然“图穷匕见”,荆轲拿起匕首刺向秦王。秦王也看到了匕首刺来慌忙闪躲,刺杀没有成功秦王急忙向后面跑去,荆轲就在秦王后面追赶,这秦宫乱成一锅粥,眼看要追到秦王,这时候有人向荆轲砸过来一件东西,使荆轲速度一下子慢了下来。秦王才得到一丝喘息,拔出佩剑砍到荆轲左腿,众人此时上来又是对荆轲一顿乱杀,就这样荆轲壮烈牺牲,刺杀失败。

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首诗,只有十五字,读罢已经泪流满面,悲伤不已

虽然燕国太子丹密谋的这次荆轲刺杀秦王的计划没有成功,但是,也给秦王嬴政造成巨大的精神打击,同时也让荆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尊敬的“侠客”。

如果喜欢阅读这样的文章可以点击右上角关注一下小编,同时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踊跃发言!说出你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