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理解武夷巖茶大紅袍的“濃、厚”


摘要:天哪! 巖茶茶湯的濃和厚 竟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又get到了一個新的知識點, 賺到啦! 那 它兩有啥不一樣咧? 與茶湯濃對應的為茶湯淡。茶湯的濃淡,基本上和巖茶品質是沒多大關係的,通常所有巖茶的茶湯都能夠泡濃,影響茶湯濃淡的因素更多的是浸泡時間的

正確理解武夷巖茶大紅袍的“濃、厚”

天哪!

巖茶茶湯的“濃”和“厚”

竟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又get到了一個新的知識點,

賺到啦!

那…

它兩有啥不一樣咧?

正確理解武夷巖茶大紅袍的“濃、厚”

正確理解武夷巖茶大紅袍的“濃、厚”

與“茶湯濃”對應的為“茶湯淡”。茶湯的濃淡,基本上和巖茶品質是沒多大關係的,通常所有巖茶的茶湯都能夠泡濃,影響茶湯濃淡的因素更多的是浸泡時間的長短與投茶量的多少。

正確理解武夷巖茶大紅袍的“濃、厚”

以同一款巖茶(大紅袍)為例:

1、在投茶量相同的情況下,如果你浸泡時間長,茶湯就濃;浸泡時間短暫,茶湯就淡。

2、或者是在浸泡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投茶量多的茶湯就濃;投茶量少的茶湯就會淡一些。

3、再或者是浸泡時間長、投茶量多,茶湯不濃才奇怪咧;浸泡時間短、投茶量少,茶湯能不淡嘛…

茶友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通過調整茶水比例或浸泡時間的方式,來調整巖茶茶湯的濃淡喲!

正確理解武夷巖茶大紅袍的“濃、厚”

正確理解武夷巖茶大紅袍的“濃、厚”

與“茶湯厚”對應的為“茶湯薄”。茶湯的厚薄與巖茶的品質就有很大的關係啦!畢竟不是所有的巖茶茶湯都能達到“厚重”的。

在新出臺的首部福建省地方標準《武夷巖茶沖泡與品鑑方法》裡,關於“厚重”的解釋是:武夷巖茶茶湯在口腔味蕾上所呈現的濃稠、飽滿、有力度的感覺(額…貌似有點抽象了哈)。

用比較接地氣的話形容:茶湯厚,就跟喝牛奶的感受類似,口腔會感覺比較粘稠,有質感;茶湯薄,就跟喝白開水的感受類似,覺得沒有什麼東西停留在口腔裡。

正確理解武夷巖茶大紅袍的“濃、厚”

那巖茶裡的什麼因素會影響茶湯的厚薄呢?

水溶性果膠是形成茶湯厚度的成分之一,果膠物質含量高,可使茶葉條索緊結,外觀油潤,湯甘甜而味厚。當然影響因素遠不止這個,通常來說,山場好、工藝好的巖茶,茶湯就顯得厚重;要是山場不好、製作工藝不達標,那麼茶湯就顯得更薄一些。甚至有的時候,泡茶人的沖泡技術也會對茶湯的厚薄產生影響喔。

簡言之,茶湯的“厚重”,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茶湯的“濃淡”卻是可以自己掌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