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为何对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昆仑奴」俑又是什么?

欢迎戳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三篇优质文章~本文共计1977字,阅读仅需4分钟~

清宫承袭元、明宫廷遗产,再加上清朝的重视,文物收藏极为丰富。一九二五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使饱受战火劫毁及逊帝溥仪一伙盗损的宫廷文物开始受到完整的保护。而在这其中郑振铎的「焦虑」源自他对保护中国古代文物重要性的充分认识。他早年以文学出名,后来他逐渐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文物考古上。

盗墓贼为何对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昆仑奴」俑又是什么?

唐 陶伎乐女俑群 故宫博物院藏 郑振铎先生捐赠

郑振铎先生曾向故宫捐献多件陶俑,从举国上下争相为故宫博物院充实艺术品收藏的背景来看,郑先生将自己购买珍藏的陶俑毅然捐献出来,就是十分自然的了。一九五〇年七月七日,在给友人的信中便提到「明器迁移事」,欲将其捐献给故宫,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当时未能成行。一九五二年按照先生意愿,故宫悉数接收了他个人收藏的全部陶俑(其中包括一部分建筑模型和唐三彩器皿),计六百五十五件;后郑先生又向故宫捐献了两件南宋时期的泥塑罗汉像,总数达六百五十七件。

盗墓贼为何对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昆仑奴」俑又是什么?

北魏 灰陶马高二〇·九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郑振铎先生捐献

这批陶俑,无论从购买、编印出版以及科学研究,都凝聚着郑先生的大量心血,这里不能不多说几句。陶俑是中国古代丧葬中使用极为普遍的一种随葬冥器(或称「明器」),埋在墓室中起殉葬作用。历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宝爱的主要是古代铜器及玉器,对于书画也较为重视。而陶俑之类,因为陪葬所用,向来被视为不祥之物,不为盗墓者所取。到了清中期,方有学者留意收购。清末由于帝国主义商人和古董家的收购,大量陶俑精品流失海外的博物馆及私人手中。

盗墓贼为何对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昆仑奴」俑又是什么?

唐 三彩胡人俑 高六一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郑振铎先生捐献

盗墓贼为何对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昆仑奴」俑又是什么?

郑振铎先生的这批陶俑主要是一九四七年春到一九四八年冬两年之间收购的。他又拿出了抗战期间抢救古书的劲头,不遗余力地购买陶俑,以期减少这些珍贵文物流失国外的数目。这些东西亦不便宜,精品更为昂贵,这使他已陷入窘况的家境更为紧张,努力的结果,就是汉魏六朝隋唐俑四五百件充塞家中,地上架上,莫非是「俑」,其中尤多精品。

盗墓贼为何对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昆仑奴」俑又是什么?

唐 三彩文吏俑(两件) 故宫博物院藏 郑振铎先生捐献

郑振铎先生收藏文物绝不是为个人孤芳自赏,而总是想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去研究。鉴于国内从未有系统地介绍这类古代殉葬物的图录,而他所收藏的明器陶俑,又有某些是过去所未发现的,即如罗振玉的《古明器图录》和日本人大村西厓、滨田耕作、大塚稔等的有关书籍中,都未见有相似者,他就在收藏的同时,着手编印《中国古明器陶俑图录》以广流传,嘉惠学人。其中除一小部分是见诸著录的外,其余都是他自己的收藏。图版已由上海出版公司制就印成,但因「说明」未撰,迟迟未能面世。

盗墓贼为何对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昆仑奴」俑又是什么?

左:唐 白陶画彩女立俑 右:唐 红陶画彩女立俑

一九五三年,郭若愚先生表示可代写「说明」,只是没有实物,不能详细写每件陶俑的尺寸大小,郑振铎即对郭愿代写极为感谢,表示器物的尺寸可由他自己填补。全书终于完成了,却发现实物中被古董商以伪乱真掺杂的几件赝品也收了进去,亟需换补,又一次搁了起来。这一搁就是三十多年,直至一九八六年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虽然是件憾事,但毕竟了却了郑先生的夙愿。

盗墓贼为何对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昆仑奴」俑又是什么?

左:唐 红陶女立俑 右:唐 红陶画彩女立俑

对这批陶俑,郑振铎先生不只是收藏、印图录,而且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购买伊始,他就着手拟写《看俑录》一书,这是一个宏大的计划,而购买、编印、研究三者的结合,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部书后未见出。一九三三年由哈佛燕京学社出版的郑德坤、沈维钧的《中国明器》,虽系统论述了中国明器的种类、艺术风格与时代特征,但若论对陶俑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郑振铎先生的研究在我国应是最全面也最为深刻。郑先生的中国陶俑艺术研究成果,集中而充分地反映在他为《陕西省出土唐俑选集》一书所作的序言中。

这篇序言写于一九五七年四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他在西安考察文物考古工作期间,论述了「俑」的历史和唐俑的特点,与其在美术史和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

盗墓贼为何对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昆仑奴」俑又是什么?

唐 黑陶昆仑奴俑 高二四·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郑振铎先生捐献

这是郑先生多年来陶俑研究的总结,五千五百多字,一气呵成。虽是为陕西出土唐俑而作,但着眼于全国;重点是唐俑,但也论述了不同时代陶俑的特点及其传承关系。他在研究中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

例如对西安出土的牵马俑、咸阳出土的男童立俑,他研究后认为都是「昆仑奴」,证明唐代「昆仑奴」的使用颇为普遍,且以其勇力著称,而其收藏中便有两件「昆仑奴」俑。可见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对「昆仑奴」俑已了然于胸,这绝非一般收藏者所能企及。再如,他对骊山脚下秦始皇陵前出土的一对大陶俑十分重视,其脸部表情安静而富有自信力,它们正是属于秦国全盛时代的伟大的美术创作。过了十六年,当秦始皇陵前大量精美绝伦的兵马俑重见天日时,充分证明了郑振铎先生的推断及他的卓见。

盗墓贼为何对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昆仑奴」俑又是什么?

唐 黑陶昆仑奴俑 高二二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郑振铎先生捐献

以上用这么长的篇幅述说郑振铎与这批陶俑的关系,可见这批东西在先生眼中的价值。它们对先生来说绝不是「无甚用处」,而是极为珍贵,大有用处。

盗墓贼为何对陶俑避之不及?唐代的「昆仑奴」俑又是什么?


原文作者:郑欣淼(作者系:故宫博物院前院长)

原文来源:《紫禁城》2018年11月刊《郑振铎与故宫博物院》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