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獻禮劇成主流“現實題材”大劇 能否扛起“收視大旗”?

12月献礼剧成主流“现实题材”大剧 能否扛起“收视大旗”?

2018年,是中國電視劇誕生60週年,同時也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年,各電視網絡平臺劇目為此相繼以“獻禮”特色,獻禮劇成為熒屏主角。再加上正值年末,各臺都集中火力拿出了壓軸大劇。《大江大河》《外灘鐘聲》《北部灣人家》《那座城這家人》等一大波以改革開放40年為藍本的作品紛紛亮相熒屏。

聚焦“改革開放”

12月獻禮劇成主流

細看12月播出的獻禮劇,由李雪健與劉莉莉主演的《北部灣人家》堪稱“廣西定製”,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該劇於12月2日在央視八套播出,劇中李雪健飾演的韋大壯老人生活在廣西北部灣,一生歷經磨難,見證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史鉅變;以唐山大地震為背景的《那座城這家人》於12月2日亮相湖南衛視,該劇改編自長篇小說《平安扣》,描摹出兩個家庭三代人的悲歡離合;同樣是記錄社會變革下的人情冷暖,12月10日在浙江衛視播出的《外灘鐘聲》試圖通過上海弄堂反映風雲鉅變,而從古裝劇轉戰都市劇的吳謹言,無疑是該劇的重要看點;最重磅的獻禮劇,莫過於12月10日在東方衛視與北京衛視聯播的《大江大河》,該劇聚焦改革開放中的弄潮兒,他們或是民營企業家的典型人物,或是改革浪潮的先鋒闖將;沒有播出獻禮劇的江蘇衛視,也用《國寶奇旅》來表達一顆紅心。

從播出平臺來看,無論是中央電視臺還是一線衛視,強勢的獻禮劇都成為“剛需”。其實早在國慶節之時,緊扣時代脈搏與社會風向的獻禮劇就開始霸佔各大電視臺。《你遲到的許多年》《創業時代》《正陽門下小女人》《我們的四十年》《你和我的傾城時光》等電視劇或從普通家庭的多年變遷切入,或以互聯網等特殊行業浮沉做鏡面,或關注軍人、民營企業家、海歸等特殊人群,共同組成了獻禮劇內容矩陣,折射社會四十年來的鉅變。

以往,每當提起主旋律影視作品時,總會被認為沒有多大市場。如今,這些主旋律的獻禮劇深受觀眾喜愛,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劇集的共同點就是“接地氣”。它們通過優質的作品內核,反映時代變遷、社會發展,引起不同年齡段受眾的共鳴。

獻禮劇題材多樣

創業劇成主要方向

今年獻禮劇題材多樣,不僅包含主旋律的革命歷史劇、年代劇、軍旅劇、涉案劇,還有頗受大眾歡迎的都市情感劇、青春劇等品類。據悉,在30部推薦劇目中,以“創業”為主線的劇集佔比40%,這個主題恰恰可以反映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鉅變。

其中,《正陽門下小女人》延續了導演劉家成一脈相承的“京味”主題,聚集了蔣雯麗、倪大紅、田海蓉、李光復等眾多老戲骨,豆瓣評分高達7.8分;《創業時代》首次聚焦互聯網創業,劇集播出後引發了網友在微博上的熱烈討論;而由黃曉明、殷桃、秦海璐領銜主演的《你遲到的許多年》,通過四位主角不同的命運走向再現時代畫卷;由趙麗穎搭檔金瀚出演的電視劇《你和我的傾城時光》,講述了二人遭遇創業碰壁和企業遇到經營困境而臨危受命,互相扶持、共同成長,最終讓企業走向國際,並在這個過程中相知、相愛的故事……

雖然創業劇扎堆,但這些劇集的關注點卻各有不同。有些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發展與變遷——《面向大海》展現了深圳四十年來的風貌,《北部灣人家》見證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廣西的鉅變,而《大浦東》《外灘鐘聲》則讓人看到了上海的風雲鉅變;有些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新面貌——《黃土高天》《西京故事》《啊,父老鄉親》等劇都描繪了一幅農村鉅變的畫卷,並反映了農民所思所想所盼;此外,還有一些劇集把關注點放在了帶領群眾致富的模範人物身上,如《谷文昌》以時任福建省東山縣委書記谷文昌的一生作為線索;《初心》講述了“將軍農民”甘祖昌的故事;還有《啊,父老鄉親》《啟航》的主人公,也是虛構的模範幹部形象。

“現實題材”扎堆

能否扛起“收視大旗”?

之前有業內人士稱2018年是“現實迴歸年”,現實題材電視劇全面回潮。但不同於上半年市場上眾多偏“年輕化”的現實題材作品,12月份播出的《大江大河》《外灘鐘聲》《那座城這家人》和《北部灣人家》,無論在題材上還是年代上都偏向於中老年觀眾。如《外灘鐘聲》聚焦的是“老上海百姓家庭的普通故事”;《那座城這家人》講述的是“唐山大地震之後的兩個家庭、三代人”。

其實,不只是12月份的電視熒屏,今年的電視劇市場也是現實題材作品扎堆。雖然這是受政策驅使作出的必然選擇,但從自身發展境況來看,也是奔著承擔市場“重任”而去的。作為2018年最後一波臺播劇,這些劇能否解決觀眾的劇荒和電視臺遇冷的境況,還有待觀察。(記者張思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