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塞明珠」人文民俗|老馬識途這一成語故事其實來源於河北遷安

「紫塞明珠」人文民俗|老馬識途這一成語故事其實來源於河北遷安

老馬識途這一成語故事,幾乎世人皆知。然而,這一典故發生在何處,知者卻不多。其實這故事就發生在河北省遷安市的龍(泉)山腳下灤河岸邊。河北省遷安市,原名安喜縣,《金史地理志》載:“遷安縣本漢令支縣故城,遼以所俘安喜縣民置,因名安喜,大定七年更今名”。金世宗年號為大定,大定七年(即公元1167年),將安喜縣更名為遷安縣。

「紫塞明珠」人文民俗|老馬識途這一成語故事其實來源於河北遷安

「紫塞明珠」人文民俗|老馬識途這一成語故事其實來源於河北遷安

公元前664年,齊桓公應燕莊公之邀,率師北上,舉行了救燕伐山戎之役。在打敗無終、令支兩國之後,繼而伐孤竹。孤竹城山戎首領答裡呵,設計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次“空城計”,城中兵民都逃往山中藏匿,從而引誘齊軍中計,誤入迷谷。當時地形地貌與現在不同,迷谷附近盡是沙石之地,草木不生,人稱旱海。是時又遇大風,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四處茫然,咫尺不辨。此時桓公大驚:“似此絕境,如何得出?”管仲獻計曰:“臣聞老馬識途,可使老馬數頭,觀其所往而隨之,宜可得路也。”桓公依其言,擇老馬數匹縱之先行,彎彎曲曲遂出谷口。齊桓公率軍隨老馬走出旱海,復攻打孤竹城,消滅了孤竹城山戎守敵。這就是“老馬識途“的典故!

「紫塞明珠」人文民俗|老馬識途這一成語故事其實來源於河北遷安

「紫塞明珠」人文民俗|老馬識途這一成語故事其實來源於河北遷安

老馬識途的故事有著廣泛的群眾性和藝術性,對進一步蒐集整理、挖掘探討歷史文化的產生淵源、深厚底蘊以及發展脈絡,研究歷史文化與現實的融接點,更好地為遷安經濟發展服務,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