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之所以能够统治中国,是不是应该感谢吴三桂?

品明鉴清


对吴三桂来说,他是在形势的迫使下,才走上了降清这条路;吴三桂降清,从请兵、献关、与清军联合作战,到受封为王,是一个短促而复杂的过程。

多尔衮巧妙利用了当时的形势,有步骤、有策略地诱迫他他招降过来。并以顺治帝的名义,封他为“平西王”,标志着他彻底降清。

吴三桂降清后,不但打开关门,引狼入室,也为那些举棋不定的前明遗臣树立了榜样,导致更多统兵将帅迅速归降清朝。此外,他还亲自充当清军的马前卒,为清朝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剿杀太平天国,报灭门之仇。

清顺治元年(1644)四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山海关大战的第二天,多尔衮决定乘胜追击,直取北京。

他率一万骑兵,再次将士气低落的农民军击溃,李自成率领残部继续向北京溃逃。

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匆匆举办即位大典,随即下令全军整装西撤。临走前,命令放火焚烧故明皇宫,并将吴氏在京家小共34口全部处死。

这时,所部作为先头部队首先抵达北京城下,多尔衮却不准他入城,命令他随英亲王阿济格继续追击。

八月二十日,顺治帝自沈阳出发,正式将首都迁往北京,九月十九日进城,登上金銮殿,成为清朝君临天下的第一个皇帝。

吴家34口被杀的消息,让他将丧失亲人的悲痛和报效“新主”的复杂心情混杂在一起,化作对农民军的无比仇恨,为此他不惜将魔爪伸向旧主。

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将李自成一直追至固关而返。这次追击,在定州(今河北定县)重创农民军。

他继续西征,很快攻克西安,并尾随农民军进入河南;四月,追入湖南,经武昌至九江,一路连败农民军,将李自成主力击溃。

平定云南,将永历帝父子缢杀。

顺治八年,清廷颁册文,赐金印,重新封为“平西王”,命其统帅大军入川征剿农民军与南明武装力量。

十四年(1657年)十二月,任命他为“平西大将军”,率兵进征贵州;

十六年,入昆明,击败已经投靠南明的张献忠旧部李定国,将南明最后一位君主——永历帝撵至缅甸;

十七年四月,首次统兵入缅,次年九月再入,终于在当年十二月迫使缅甸交出避难的永历帝及其母后、皇后和随从人员。

为了向清廷显示自己的忠心,作出了一件令天下人发指的事情:在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也就是捕获永历帝的第五个月,他派人将永历父子缢杀于昆明郊外蓖子坡,用故主的血换来了“亲王”的头衔和封藩云南、兼管贵州的权力。

清王朝拥有了这样能征善战的先锋作马前卒后,迅速席卷全国,从东到西,由北至南,无论是农民军、南明势力,还是反清意识强烈的江南士绅、百姓,在八旗劲旅和汉族降军的联合绞杀下,立即灰飞烟灭。

仅用十几年时间,除台湾、澎湖等东南沿海岛屿还在郑氏集团控制下负隅顽抗外,清朝已经基本统一了全国。

归顺、帮扶清朝有功,得到了最高的待遇

对这些劳苦功高的降臣,清统治者也确实不惜大加封赏。他与尚可喜、等人被封以王爵,令他们分别世守云贵、广东、福建等地,他们在各自辖区内拥有治权、兵权、财权,类似于独立王国,合称“三藩”。

作为第一个异姓汉族亲王,整个清代也仅有他和平南王尚可喜曾享有如此重誉。而多尔衮为笼络他,还将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建宁长公主许配于吴三桂长子吴应熊,同时封吴应熊为“和硕额驸”。这样一来,吴三桂与清皇室便在名义上结为姻亲关系。

此外,在云贵地区可以“便宜行事”,云、贵督抚全受他节制,大小官员的升补由他自行决定,在当时号称“西选”,“西选”之官几遍各地。

军事上,吴藩所属兵力计五十三佐领,绿营兵一万二千,丁口数万。他的部下马宝、王屏藩、等十人为云南总兵,吴之茂为四川总兵,李本深、王辅臣分别晋升为陕西提督、贵州提督,真是门生故吏遍天下。

经济上,他更是坐拥云贵巨大的财富:他将前明桂王的五华山旧宫改造为藩府,他不但向朝廷索要大量钱粮,还在境内广征关市,垄断盐铁之利,通使西北,互市茶马,甚至利用云南丰富的铜矿大肆铸钱,时称“西钱”。

而其子吴应熊则利用其父搜刮的巨额财富在京中上下打点,便贿权贵,虽远在云南,但对朝政动向,无不知晓。

这时候,吴三桂比较心满意足,他的唯一梦想就是世守云南,使吴氏子孙后代可以在这个自己的王国里永享富贵。

康熙削“三藩”,他背上千古骂名。

三藩的存在对清廷的中央集权构成巨大威胁,当全国基本统一,政局相对缓和之时,三藩的存在似乎就是多余了。

康熙十二年,年轻的皇帝力排众议,宣布撤藩。而不甘心失去既得利益的他与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孙)、平南王尚之信(尚可喜之子)先后起兵反清,终于激成了“三藩之乱”。

再次“反叛”的他,自封“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起兵反清,后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

称帝几月后,便病重身死,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清军攻入昆明,吴氏子孙被满门抄斩,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三藩的平定及随后台湾的归附,使清初几十年的动荡趋于平静,也使清朝真正实现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年轻的康熙帝通过消灭“三藩”为百年“盛世”拉开了帷幕;而晚年复叛的他也彻底为自己背上了千古骂名。


白杨树下谈历史


不是该感谢吴三桂,而是应该感谢大明!

当时吴三桂不打开山海关,满清一样可以进关的。可别忘了"已己虏变″是怎么打到北京城下的,为此袁崇焕还把小命丢了。

当时皇太极率大军从沈阳出发在蒙古向导的指引下。

内蒙科尔泌到喀喇泌部向西,又从蓟马镇分三路突入明边,功克汉儿庄,马兰营等边城到遵化,经蓟州,三河,顺义,通州等地直逼北京。

所以,可以绕过山海关的,只是麻烦些。

吴三桂当时不开关,满清完全可以绕过山海关,当时北方的大明己兵荒马乱了,不难,然后内外夹击吴三桂,吴三桂也只有死路一条。

当时,吴三桂也心知肚明,以他的力量必须得在李自成,皇太极之间选一位。

李自成的残酷追赃,各种流寇作风让吴只有降清,不然也只有殉国。

吴三桂毫不犹豫选了清,而且不久立马削发,这只是为了保命而己!

崇祯让吴进京勤王,从宁远到山海关,距离两百四十多里,按正常行军速度,两天可到达,可吴三桂走了八天。他可不想那么兴冲冲的自投罗网,所以吴选择了这样一个最佳方案:

拖延。

这就是大明调教出的一方主帅。

再说没有吴三桂,还有李成栋,许定国,左梦庾,孔有德等等明朝的各大手握重兵的大将,满清天下都是大明降将降臣打下来的。

几十万左军,面对凶恶但势寡的清军,竟然不发一矢,齐齐解甲。

日后清军迅速扫平江南,这支昔日不战而降的大军,顿时威风凛凛,杀气腾腾,打起南明军队来势如破竹。

满清当然要先感谢大明的精心栽培了。

大明才是清得到明天下的第一功臣!

为什么明会现恒古少见数量众多的降臣,降将呢?

道德沦丧!

大明普遍的道德沦丧问题不是遍地的水灾,旱灾,兵灾,也不在于几位奸臣或昏君。这些只是表面,在这些背后,支撑社会正常运动的精神支柱己腐烂了。

历史上没哪个朝代像明朝那样重视名教纲常。而名教纲常因为朱氏家族的透支使用而遭到严重损害。

矫枉过正,明中后期,出现了什么童心说,性灵说,情教说等打破禁欲的哲学思潮,鼓励众生去追求人生欢乐,并竭力尊崇人之为人的情感意志,所以中国的几大色情小说全是这时出的,例如巜金瓶梅》,巜肉浦团》!

但是三纲五常还是社会主流,让人们生活在一种犯罪感中,虽然狂纵不羁,但正统的社会价值依然是心中认同。

冰火两重天的精神追求

导致人们纵情放荡,狂狷任性,浮躁阴鸷

导致了人们精神的萎顿,

导致了人们强烈的务实倾向

导致了人们回避任何实质上的祟高

整个明社会成一盘散沙!变得务实而自私,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剩个空壳。

道德感己从社会人群抽离几尽,所以务实的明朝大臣,国将倾覆时不出半分钱,武将士兵直接投降如潮。




蓉儿是妹纸


把标题改一下:满清之所以能打下江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吴三桂之类汉奸!

明末清初,清兵虽然骁勇善战,但由于满族人口少,兵员少,清兵满打满算也不过八万!但汉族的大明却是有着当汉奸的传统,不仅吴三桂,还有尚可喜孔有德耿精忠等,汉奸不胜枚举,伪军(汉八旗)能过二十万!“以汉攻汉”,终得天下!

上世纪的“七七事变”,日寇全面侵华,中国军队也是各种投降,伪军多如牛毛,汉奸遍地,不论华北华东华中,更有甚者,在南京成立汪精卫的汪伪政府,以政府的名义镇压屠杀抗日军民!日本侵略者谓之“以华治华”也!

“汉奸”这个词,起早指“汉族的叛徒”,而后又泛指“中国的叛徒”,但愿这个词,早一天从汉语词典中抹去!


义和团三师兄


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支持这样一种观点:清朝凭借自身的力量根本没有办法攻破山海关,进而也没有可能入主中原。然而,这个观点中无论是事实陈述,还是因果关系,都是错误的。

先说事实陈述,清军真的攻不下山海关吗?山海关之所以能够承担抵御东北方面入寝的任务,并不是因为它本身有多么坚固,而是依托山海关可以构筑一套防御体系,来阻挡清军。这个体系就是所谓的宁锦防线。然而,在1640-1642年之间发生的松锦之战中,清军一举歼灭明军在东北的所有有生力量,宁锦防线被彻底摧毁,大将祖大寿,洪承畴被俘投降,吴三桂带领三万残兵败将逃回山海关。此时,明朝在关外的势力被彻底肃清。

山海关三万人,作为一座孤岛,加之整个防御体系的崩塌,根本就挡不住清军。更何况,清军攻城,靠的不是骑兵,而是大炮,在松锦之战中,清军的火力已经可以压制明军,可见其火器之强大。


清军为什么没有进一步行动?因为1643年皇太极去世,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拖慢了进一步行动的速度。

另外,清军不突破山海关就无法入关,这其中的因果关系也是不成立的。袁崇焕的最后一战是在哪里打的?北京城下。清军怎么进来的?从北方,越过长城。实际上,清军在崇祯年间曾经五次突破长城杀入关内,最远到达济南。可见,清军完全有能力不通过山海关突破而进入关内。更何况,李自成因为是从西向东一路出击击败明朝,这间接帮助清军拔掉了明朝在北方的防御体系,此时从北方杀入,比之前更加容易。


所以,吴三桂的存在,只不过是提前了清军入关的进程,对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毫无改变。实际上,指望一座孤城拦住强敌,本身就很可笑,只是因为清军没有直接攻陷山海关,所以山海关成为了明朝最后一块遮羞布。清军连长江都能突破,一个山海关,真的能挡住吗?

换一个角度看,宋朝在没有燕云十六周的情况下,还能与强敌周旋,反倒是有了燕云十六州之后,两年内就被金国灭掉,所以,吹得再厉害的城池,也不能保障一个政权的安稳。


庭州行者



在谈到明清史的时候,经常有人会说,假如吴三桂不投降满清,咱们汉人的天下也不至于让满鞑子夺去,尤其是晚清时期动辄就被西方列强欺凌,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简直就是一部屈辱史,所以,有人发出了“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的愤然疾呼。于是吴三桂更是招人恨,汉奸、卖国贼的标签算是给他实实在在的贴上了。如果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历史会按如此假设演绎吗?依我个人来看,未必!


1644年春,李闯的农民军攻占北京,蜂涌入城,大明朝彻底玩完了。为千疮百孔的王朝当了一辈子的裱糊匠的崇桢帝,再也不用为酬饷两手空空而发愁抑郁了,一路跌跌撞撞地爬到煤山寻了短见。这时候吴三桂还在辽东镇守山海关与满淸的军队对峙。后来发生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强行霸占了他的爱妾陈园园,才演绎了一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英雄救美的历史剧。

现在咱们假如吴三桂没有投降满清,凭他的几万关宁铁骑直奔北京,能够了却这夺妻之恨吗?我觉的应该没有胜算的可能性。农民军的几十万大军碾压关宁铁骑虽然不是件轻松事儿,然而也是百战之师,其实力不容小觑。何况满清觊觎中原已久,如山海关空虚,满清大军必会趁机压境,抄了吴三桂的后路,然后再与农民军对阵一搏,同样入主中原。


再假如吴三桂投降了李自成,死守山海关,是不是就可以挡住满清大军的兵锋所指了,我认为也不可能。因为崇祯之前,那时满清还称后金,控制的势力范围仅限于辽东吉林区域,只是山海关、宁远、锦州一带与明朝的边界相邻,山海关当时堪称扼径咽喉之地,后金政权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可到了崇祯年间,情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随着后金政权的不断扩张,广褒的漠南已纳入后金版图。这时双方的拄壤区域已从最初的辽西地区扩展到甘肃嘉峪关,万里长城的任何一个关口都会成为满淸入关的突破点。


历史的真相是,农民军攻占北京时,满清入关脚步已悄然加快,计划从京津一带的长城喜峰口入关,但走到辽西阜新一带接到吴三桂的求援信函,这才直奔山海关。

再假如吴三桂凭自己的力量死磕李闯农民军,满清按计划从喜峰口入关,也不会遇到太大阻力。那时,李自成正率全部精锐部队直扑山海关,北京城正是空虚之机,趁势攻占北京指日可待。

所以,不论吴三桂是否投降,也改变不了满清入关的历史走向。因为满清在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多尔衮父子的苦心经营下,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农民军和吴三桂联手也难占上风,只是吴三桂的骂名没有这么让人恨罢了。


一缕清风会宾朋


当然应该感谢吴三桂这个大功臣了!

吴三桂帮满清做了两件大事,一、放满清入关,清军几十年的夙愿一夜春风,二、吴三桂充当了满清的打手,李自成、南明政权等都被他围剿殆尽。



我们在聊这个问题时,应该分析当时的情况。崇祯死了李自成就成了北京的主人,如果这时候吴三桂与李自成结成同盟,清军在短时间内不会有作为。

一、李自成完全可以守住北京,整军备战

大顺军进攻北京时,北京城防备空虚,城内的守军几乎都跑光了。城头上只有几个半死不活的太监,而这些太监只会给大顺军开城门。曾经在崇祯面前信誓旦旦的说要和大顺军巷战到底的大臣们也不见了踪影。所以,李自成进北京不费吹灰之力,同时,老百姓把“欢迎新皇帝”的标语贴的到处都是。

当时李自成带入北京的兵力至少不下十万,清军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二、李自成不会腹背受敌,一败涂地

如果不是吴三桂把李自成引向山海关,清军很难找到消灭李自成的机会。正当清军一筹莫展的时候,吴三桂主动送上门儿来解围。当时,清军的总兵力不过十万左右,而李自成和吴三桂的总兵力远超清军。另外,双方的军事装备也没有太大的差别,皇太极活着的时候就开始铸造红衣大炮,但这些当时最先进的武器,李自成和吴三桂都不缺。如果多尔衮用火炮攻城,吴三桂在山海关城墙上完全可以发挥居高临下的优势,痛击清军,北京城亦如此。

三、清军绕道山海关难有做为,李自成绝地反击

清军不止一次绕过山海关进入关内抢掠,从来就是抢完了就跑,因为他们等于孤军深入,暴露后方。崇祯皇帝捉襟见肘才会让清军屡次得手,换了以逸待劳的李自成还会让他们来去自如吗?显然不会,光是采用伏击战,就能瓮中捉鳖。而李自成和吴三桂也可以寻找合适的时机反击清军。

所以,历史有时候就是让人捉摸不透,当幸运之神向你招手的时候,你的成功就会变的唾手可得。满清入主中原,就是因为吴三桂赐予了良机。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这么说吧,松锦大战之后,明朝仅剩的精锐部队被清军消灭殆尽,此时清朝入关只是时间问题。那么清军有没有能力入关呢?

答案很明显,清朝完全可以入关,毕竟长城都快被清军打成筛子了。第五次破关清军连破明军57阵,下3府18州88县,掠获人畜数十万,为羞辱明朝,故意俱艳饰乘骑,奏乐凯归,还把大树的树皮砍掉,写上各官免送用来羞辱明军。
所以,对于清军来说,没必要非得走山海关入关,完全可以依照原先的路线从喜峰口以及古北口入关。

至于吴三桂投降清军,给清军提供了一条最为便捷的入关路线,当然这一点清朝是承认的,但是不存在吴三桂不投降清朝就不能入关的说法。山海关他主要是对关外的防御,但是如果清军继续原路破关,山海关就丧失了其价值。再者清军此时在火力上早已压过明朝,只要将历史门上百门红衣大炮排开猛轰山海关,山海关也早晚会被清军攻破,这招清军在历史上多次上演,而且屡试不爽。
所以,清军没有正面攻破的山海关,就成了明吹的遮羞布。

另外吴三桂投降清朝,并非其自愿,而是逼不得已。他和李自成决裂之后,在李自成部的攻击下已经不支,所以山海关早晚不保,毕竟是从后面打嘛。

所以对于吴三桂来说,他只能向多尔衮投降,因为投李自成,他什么都不是了;投降清军,他还可以凭借这一投名状而继续当军阀。

说到底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不管是吴三桂还是多尔衮都是心知肚明。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满清之所以能够统治中国,罪魁祸首是范文程,满清只是借助吴三桂之手打开山海关而已。吴三桂是逼迫投降,而范文程是主动投降,且为满清入主中原出谋划策,范文程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代清朝帝王,满清的多数规章均由其制定,满清入关就是范文程向多尔衮建议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清朝之所以能够统治中国,要感谢的人应该是范文程而不是吴三桂。

所话说“没有攻不破的城池,只有攻不灭的人心”,大明朝在民心丧失的情况下才丢失江山的。有人说当初不是吴三桂,满清根本就入不了关,所以,满清应该感谢吴三桂才对。实际上,当时以满清的实力,完全可以绕道山海关直取北京。满清借助吴三桂顺利入关,只是缩短了他入主中原的时间而已,吴三桂在满清统治中原的节点上并不占主导地位。让满清入主中原的罪魁祸首其实是范文程。

范文程是明朝秀才,辽东沈阳人,他早年主动降清,一直追随努尔哈赤与其子皇太极南征北战,出谋划策。在其计策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入关伐明,夺取天下。顺治登基不久,范文程就立刻向多尔衮建议入关伐明。范文程认为李自成农民军绝不是八旗骑兵的对手,多尔衮这才打消对李自成的顾忌,下决心攻打山海关。

吴三桂投降满清后,只是一只开门狗,指哪打哪,为大清开疆掘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当他拥藩自重、图谋不轨时,满清会毫不犹豫将他斩除。而范文程不仅为大清描绘蓝图,且亲自实践。在他的规划下,通过多尔衮和顺治两次官制改革,革除了明代体制弊端,让社会经济重新恢复了正常,也为清朝统一全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清朝之所以能够统治中国,要感谢的人应该是范文程而不是吴三桂。



希荣文创


是的,满清是应该感谢吴三桂的,如果不是吴三桂,满清就不会有那么顺利地入主中原,甚至能不能统治中国。

崇桢殉国后还有四股势力,南明、李自成、后金、吴三桂,真正有实力能笑到最后的,不是李自成便是满清。吴三桂便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另一方的成败。首先,继续效忠大明是不太现实的了,南明在南,中有李自成大顺军隔断,他不被后金吃掉也会被李自成灭了。我们假设他归顺了李自成,李自成就会派几十万大顺军和吴三桂一起防范满清,最后鹿死谁手很难预料。但历史没有假设,吴三桂偏要引狼入室,甘当汉奸,带领满清一路入关,进入北京。

今早在头条看到篇文章,当年的孔有德、耿精忠攻下广州屠城七十万,可见这些汉奸、带路党,对待自己的同胞比起满清来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吴三桂则更是对大明赶尽杀绝,追杀故主永历帝至缅甸,押回昆明处死,

满清之所以能够统治中国,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有赖吴三桂等一班汉奸、带路党的。如果没有他们,满清还真说不定只能在关外放羊牧马了。


三农新视界


只能说吴三桂和他的军队在这次历史事件中起到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了就算没有吴三桂清军也可以有N种方法N条路进入中原复地、但是以后的事会非常棘手 吴三桂作为根红苗正前朝名将在加上他那支战力尚可的明朝最后之精锐、想象一下如果他振臂一呼号召天下反清甚至不惜与李自成张献忠等和解组成联合力量、再加上当时中原混乱吴和李张就是北方实际的最高统治者 在没有任何制约的情况下只要他们在战略上不犯错误 意识形态不发生冲突的话 我想这股力量将是比较可怕的 更可怕是这种关宁军这支“大明最后一脉”的号召力!反之则相反 历史也已经证明了、所以吴三桂降清的结果是很有可能是导致大批明军也跟着投降的主要原因~北部不战而降南方也就自然士气大落 全无战心 形成了多米诺效应、可惜半壁江山硬是给化整为零最后让清军个个击破 如果吴三桂一开始就号召反清的话北方应该会出现一个很强的反清势力 估计南方的小朝廷跟着也会一致对外用仇敌恺 这样的话失去了汉族军阀和士大夫的支持的清军仅仅想靠他自己那十几万人马席卷中原基本是是不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