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百合”計劃,二戰日本到底從中國劫掠了多少財富?

提起小日本,人們難免想起日軍侵華的惡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日本在中國乃至亞洲各國欠下的債是無法抹去的,那麼日本到底掠奪走了中國乃至亞洲各國多少財富,總有一些人說無法統計而一筆帶過,留下一筆糊塗賬,這些掠奪的鉅額財富到哪裡去了,知之甚少。本文就為您解答了這個曾經被刻意忽略,卻異常重要的問題……每個有血性的中國人都應該清楚的這一筆筆的債。

“金百合”計劃,二戰日本到底從中國劫掠了多少財富?

貪婪的魔爪

從1931年“九一八”開始,日本曾侵佔中國的大半領土,伴著野蠻鐵蹄的永遠是明火執仗的掠奪。最令人震驚的是,日本的洗劫從不是盲目性的,也不是以士兵的個體分散掠奪為主,它是有著高度組織性的洗劫計劃,並以裕仁天皇的一首俳句命名,它就是“金百合”計劃。

“金百合”計劃於南京大屠殺期間正式啟動,原因是日本高層害怕士兵零星搶劫會破壞價值連城的文物,同時讓金銀財寶落入私人囊中。天皇統治集團要佔據這鉅額的財富。“金百合”的執行者是日本軍隊,參與者是日本大企業,幫兇則是日本的黑幫,此外還有很多文物鑑定、運輸和建築專家。

“金百合”計劃,二戰日本到底從中國劫掠了多少財富?

日本對亞洲財富的掠奪真可謂徹底,無所不用其極:從被佔領國家國庫、銀行到普通民眾的首飾,從黃金、白銀、珠寶、貨幣到無價古董、字畫、書籍。更有甚者,日軍甚至大肆挖掘古墓,不放過任何細節,連屍身上的金牙都不放過,可謂是罪孽滔天。

據有關統計說,搶奪的文物大約有1879箱,一共有360萬件,數量非常的驚人,也讓人可恨,我國的大多數文物都是在這個時候遺失的,之後運回了日本的各大博物館中。有學者估計,在目前日本擁有的1000餘座大小博物館裡,光來自中國的歷代文物就有200萬件之多。

日本人在中國等國的土地上到底搶走了多少東西?至今,日本劫奪的財富仍無法精確統計,有資料顯示,僅在菲律賓隱藏的寶藏,就價值777萬億日元(這還是1944年的價值,當時的匯率是4日元兌1美元)。

“金百合”計劃,二戰日本到底從中國劫掠了多少財富?

對於中國,日本人的劫掠是全方位的。滿井、三井、三菱等日本大企業以“研究中國”為名,派出大批情報人員,打著“學術”的幌子,對中國各地的財富進行了調查。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就佔領了瀋陽的銀行大樓、邊疆銀行和東三省銀行的金庫,並相繼洗劫了所有的省行和各地支行,將黃金和貨幣據為已有。

“金百合”計劃,二戰日本到底從中國劫掠了多少財富?

日軍攻佔南京後,緊緊盯住南京富商大賈、幫會首領,動用所有手段,搶劫了6000噸黃金,此外還有無法統計的鑽石、珠寶、藝術品和古董。

除此以外,日本對中國的古籍珍本一直十分重視。為了掠奪中國的古籍珍本,日本甚至特別派出了大批學者和僧侶。1938年春,多達1000餘名日本僧侶和學者,以對書籍進行整理、編目為名來到南京。最後動用了300輛卡車將書籍運到上海,最後運回日本,這些書中的一部分被用來建立位於東京的東亞研究所、東方文化研究所、東亞經濟研究所、東亞地方病研究所、大東亞圖書館及其他的機構。

“金百合”計劃,二戰日本到底從中國劫掠了多少財富?

日軍偷襲珍珠港後,用5個月的時間席捲了東南亞,佔領新加坡後,秩父宮在此建立了“金百合”計劃的地區總部,把吉隆坡和檳榔嶼作為了搶劫贓物的中轉站。在吉隆坡,日本人在馬來西亞中央銀行金庫,搶到了大批金磚。他們還從馬來西亞各省的馬來酋長和華僑手中搶劫了大批黃金。在柬埔寨,日本人搶到的金磚尺寸為15.5釐米×5釐米×5.7釐米,純度高達92.5%。由於東南亞諸國佛教盛行,很多富裕的信徒,用黃金鑄造了佛像,為防盜竊,他們在佛像外面又敷上石膏。日軍把大量佛像,推倒砸開。通過這種辦法,被他們奪走的黃金佛像,單單在緬甸就有8噸之多。

“金百合”計劃,二戰日本到底從中國劫掠了多少財富?

菲律賓同樣損失慘重,當時菲律賓國庫中有51噸黃金、52噸銀塊、140噸銀幣和2700萬美國財政部公債,還有大量的寶石和債券。另外,在花旗銀行還儲存了2噸的個人黃金以及寶石和其他貴金屬。除1942年美國“鮭魚號”潛艇帶走7輛卡車私人黃金和數噸銀幣外,其餘財富均落入日本人之手。

“金百合”計劃,二戰日本到底從中國劫掠了多少財富?

“金百合計劃”實施以後,日本在亞洲各國掠奪的財富,經過馬尼拉,運到東京。而股票、證券、持金證書等非物質財富則被送到橫濱正金銀行和臺灣銀行(日本銀行),然後再轉移到日本人在中立國銀行開設的賬戶上。日本還將掠奪的金子澆鑄為符合國際標準的金塊,存入中立國銀行。當時橫濱正金銀行最大持股人就是裕仁天皇,他擁有22%的股票。戰爭結束時,裕仁已擁有資產1億美元,這相當於今天的10億美元,這筆鉅額資產以黃金和外國貨幣的形式存在瑞士、南美、葡萄牙、西班牙和梵蒂岡的銀行裡。

“金百合”計劃,二戰日本到底從中國劫掠了多少財富?

“金百合”計劃掠奪的鉅額財富,絕大部分進了日本皇室的腰包。但中途島海戰失利後,從1943年開始,美國潛艇就完全封鎖了日本人的海上交通線。因此,由海路運輸的贓物只能到達菲律賓。藏匿這些財富對日本來說至關重要,如果日本在軍事上輸掉這場戰爭的話,有了這些財富,日本在經濟上則沒有輸。

日本高層決定在菲律賓就地掩藏財寶。從1942年開始,在馬尼拉市區開始建築規模巨大而不易被發現的“皇家藏寶金庫”地下工程,除馬尼拉外,175個藏寶點遍及菲律賓各地。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的最後幾個月裡,山下奉文將軍在菲律賓呂宋島的崇山峻嶺中進行著最後的抵抗。與此同時,數名地位顯赫的日本皇室成員在附近的山洞裡指揮隱藏大量搶劫來的金磚和其他寶藏,以便來日他用。

罪惡的挖寶行動

對“金百合”計劃來說,當這些財寶被掩埋起來的時候,故事不是結束而是剛剛開始。

實際上,早在戰爭初期,美軍就注意到日本劫掠大量黃金的問題。實際上,美軍早在戰爭初期就注意到日本劫掠大量黃金的問題。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前身——戰略服務局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跟蹤日本掠來的黃金。

“金百合”計劃,二戰日本到底從中國劫掠了多少財富?

二戰結束後,美軍就迫不及待地追蹤這些黃金的下落。美軍以山下奉文的司機小島少佐為突破口進行威逼利誘。小島的供詞使麥克阿瑟乃至白宮都為之驚駭,這一切隨之成為20世紀美國最大的國家級機密。

在小島的帶領下,美軍歷時兩年,成功的打開了一些藏寶洞,這些財寶的現身,使的一些經手的美國軍官和情報官員迅速成為鉅富,而這些財富還深刻影響了戰後一些國家的政治關係。據解密資料顯示,這些寶藏被美國情報機關分別存入了42個國家176家銀行,其中,瑞士銀行的一個賬戶上就有2000噸黃金。

“金百合”計劃,二戰日本到底從中國劫掠了多少財富?

後來,在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的提議下,美國利用日本和納粹德國掠奪來的財富設立了一個秘密的全球政治活動基金,以扶持一批親美政權,這個基金被稱為“黑鷹信託基金”。

然而,美軍的發現只是極其龐大的日本掠奪財富的一部分。戰後,尋找掩藏的黃金成為廣泛關注的熱門話題。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日本人成群結隊地到菲律賓尋找黃金,引起了費迪南德·馬科斯(菲律賓前總統)的關注。他利用種種機會接近曾經審問小島的美軍情報官桑蒂,甚至和日本的黑社會頭目合作,企圖佔有巨大的黃金寶藏。

“金百合”計劃,二戰日本到底從中國劫掠了多少財富?

1971年,一位叫羅哈斯的業餘尋寶者,意外進入了一處當年日軍的藏寶點,發現了一座重達一噸的金佛和一些金塊。然而,厄運也隨之降臨,找他麻煩的人就是當時已經身為菲律賓總統的馬科斯,而藏寶點的東西都落入了馬科斯手中。

為了更多地佔有無法估量的財富,馬科斯尋求與日本人合作。從那裡,馬科斯解到必須找到一個叫本·維爾莫雷斯的人,才能順利找到具體的藏寶情況。原來,本·維爾莫雷斯是日軍內負責掩藏黃金的竹田宮在菲律賓時期的僕人。在馬科斯的威逼利誘下,本無奈地選擇了合作,提供了40張藏寶圖,這當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顯然意識到如果全部獻出,只能加速自己的死亡進程。馬科斯為發掘寶藏,還請來了一批美國專家,哄騙他們說將共同分享寶藏。

挖寶工作進展很快,首先是戰爭末期被美軍擊沉的“那智”號救護船,上面價值60億美元的黃金落入了馬科斯一個人之手。隨後,根據本·維爾莫雷斯的指導,特雷薩一號藏寶點的發掘也取得進展,該處的黃金至少在80億美元以上,這些都毫無疑問地落入了馬科期個人手中,馬科斯家族一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

“金百合”計劃,二戰日本到底從中國劫掠了多少財富?

解密資料顯示,馬科斯及其代理人經常都在倫敦、香港、悉尼等地的黃金市場上秘密出售大批黃金,有時一次賣出的金錠數量就高達10多噸,比已知的菲律賓所有的黃金儲備還多。每隔一段時間,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倫敦黃金交易所就會出現一次稱為“馬科斯黑鷹”的秘密買賣。根據已出售的數量估算,馬科斯的黃金價值約上百億美元。不過,馬科斯在1986年被推翻後,黃金被迫轉交給了美國,為了運這些黃金,美國動用了“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

黃金的黑幕

美國利用找到的日本掠奪的財富,設立了三部分秘密基金:M基金、四谷基金和基南基金。M基金的主要創建者,是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目的是扶植日本政府中的親美勢力。四谷基金是用來控制日本和操縱日本黑社會勢力的,主要用於綁架、敲詐和勒索活動。基南基金則用以賄賂戰爭審判的證人或賄賂中間人,讓他們作偽證。

“金百合”計劃,二戰日本到底從中國劫掠了多少財富?

1951年,美國不顧盟友反對,並拒絕其他國家和本國公民對日本進行索賠的要求,美、日之間令人驚奇地迅速達成了《舊金山和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一再對外聲稱,在戰爭中,日本已遭到毀滅性打擊,根本無力滿足其他國家的賠償要求。後來的事實證明,美國政府和艾奇遜都是在撒謊,這一切秘密都掩藏在由“金百合計劃”掠奪來的黃金的黑幕裡。

戰後幾十年裡,M基金在日本政治和日美關係中起到極為重要的幕後指揮作用。美國和日本少數政客通過對該基金的操控,成功控制了日本政局和政治勢力的走向。例如上世紀四十年後期,日本社會黨贏得大選,引起了美軍佔領當局的恐慌,當時第一次動用了M基金,悄無聲息的破壞了社會黨的聲譽,親美的右翼勢力得以上臺。

20世紀70年代,美國總統的尼克松為了取得日本的支持,答應將基金的控制權交給當時的日本首相岸信介,從此美國失去了對該基金的控制權。當時這筆基金已達到300億美元之巨。此後,M基金的控制權被交給了田中角榮,田中角榮使這一基金增加到近600億美元。由此,得益於這筆基金,成為日本首相的就有岸信介、田中角榮、竹下登、宮澤喜一等人。換句話說,M基金幾乎主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30多年日本政局的基本走向。

“金百合”計劃,二戰日本到底從中國劫掠了多少財富?

整個二戰期間,日本人不但從中國全面掠奪,而且在整個東亞、南亞全面掠奪。日本在戰爭期間運回本土的資源、產品、珍寶以及無數的歷史文物與藝術品,是根本無法用數字計算價值的,是千億美元還是萬億美元,估計以精細自詡的日本人自己也說不清楚。不過,一個非常明確的說法,這些劫掠的鉅額財富為戰後日本崛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52年,日本已經基本恢復元氣。再到1968年,日本很快成為了世界經濟第二強國,僅次於美國。在這一點上堪稱“日本奇蹟”,德國都望塵莫及,現在日本也是亞洲唯一一個發達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