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投資人,價值投資人90後吳幽

舵舟:沉靜的這幾年,都發生了什麼?

吳幽:到現在,很多東西都證明了我們是對的,2015年中旬,我們有三個非常堅定的預測:

第一,美股很火,但我們堅信A股和港股才是未來,美元基金會越來越弱勢。儘管當時港股市盈率非常低。港股是中國的國際市場,除了能夠對外交流,隨著形勢的進展,港股肯定會跟大陸的資本市場走得越來越近,越來越多的大陸公司成為港股的頂樑柱,比如騰訊、美圖、中國的一些保險公司、地產公司。所以我們的募投管退,全圍繞這兩個市場來。

第二,部分行業的產業整合時代的來臨,所謂“產業”,要符合兩個標準,要麼有增長紅利,要麼有整合紅利。比如說我們投的中國知名的行車記錄儀品牌,這個行業的增長紅利有但是放緩了,大家從不知道,到開始用,再到習慣的過程已經過去了。但是它有整合的紅利,比如說第一名吃掉後十名,或者說前兩名佔整個市場的百分之六七十,它會自然的洗牌。

我們參與的精神病院行業,它屬於既有增長紅利,也有整合紅利,這樣的市場很值得all in。前段時間,主流媒體開始關注精神病院領域,很多人給我發消息:“吳幽,你真有眼光。”一年半之前,我就跟他們說我在收購精神病院,他們覺得這人神經病,雖然當時有些人不理解我,但是這時候他們認為行業內的同行有成果了,有可能要上市了,我是對的。而且我堅決的認為,這才剛剛開始。

也存在一些領域,有增長但是很分散,比如佳兆業做的場館託管業務,他們承包了深圳大運會等60萬平米的場館。體育很火,承包場館肯定是好方向,但整合很難,因為太分散,地域性太強了,你有資源搞定這個城市,那個城市的地頭蛇厲害,你就搞不定。

第三個認知,在投資方式上,我們逐步往二股東的模式走,甚至控下來,我們來操盤。比如說我們收了國內的一家做乙肝疫苗的公司,具有非常強的稀缺性,這事一般人玩不轉,業務非常的穩定,我們收了70%,另外一位合夥人收了10%,這個合夥人在乙肝疫苗體系裡有20年的經驗,銷售做得非常牛,我們看重的就是他的銷售能力,但是他沒有多少錢,收10%股份的一部分錢,還是我們借他的,這種併購有極強的技術和專業壁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