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上幼儿园的前三天”,看完这位妈妈的日记泪流满面

昨天晚上我就把入园的必需品收拾好,放书包里,把明天要穿的衣服烫好,挂起来。这是我的生活习惯,为了明天起来不匆忙,我会晚上准备好明天需要的物品。

这一晚我帮孩子洗好澡,早早哄他睡觉。

这一晚,我辗转反侧,睡不着,我也舍不得,想着他在学校的种种不适应。

好不容易到天亮,我先起来,洗漱完毕,我婆婆把早餐弄好了,然后我去把宝宝叫起来,帮他穿戴好衣服,刷牙,洗脸,然后吃早餐。

今天恰逢孩子爸比出差,7点半他就去机场了,所以我来送孩子上学。

本来婆婆说送他,我说我来送他一个礼拜吧,等他习惯了,下个礼拜你送。

其实我不让我婆婆送,就是因为隔代亲,中国式的奶奶都舍不得看到孩子被送去学校,去到陌生环境,疯狂哭,我怕婆婆送过去不舍得走,然后影响老师管理,免得孩子情绪更激动。

“孩子初上幼儿园的前三天”,看完这位妈妈的日记泪流满面

早上一开门,换好鞋子,我俩出门,跟爷爷奶奶打好招呼,我叫孩子先去按电梯,我换鞋子,他就去了,一进电梯就叫我抱,一路报到地下室车库。

把他放在后尾座,我前面开车,路上,我跟他说。

我:"儿子,今天我们去跟老师和小朋友玩,不上课的。"

儿子:"哦,不用上课,去玩啊?

我:"对啊,早上妈妈送你去学校,下午奶奶来接你。"

儿子:"好的。"

第一天

很多宝贝第一次跟父母分离,幼儿园里哭声一片,妈妈也泪流满面,满怀的感伤,满眼都是断桥离别式的苦情戏,只有经历了,才知道,绝不是夸张,是真切的内心感受。

我把儿子送到幼儿园,老师把宝宝的用品接过去放好,我刚好一个电话来,接电话时,老师已经把孩子拉进去了,我还没来得及跟他打招呼。

然后,“哇”的一声,哭声响在耳边,如雷贯耳,听到小宝在里面哭着要妈妈。

那一瞬间,我的心一颤,泪水在眼眶了打转了一下,我努力忍住了,没让眼泪流出来。老师说:“你回去吧,没事的,把孩子放心交给我们。”

拖着沉重的步伐,依依不舍地离开教室,仿佛这一切像是在演戏,却又如此逼真,我心里安慰自己:没事的,没事的,孩子一定要学会长大,学会独立,学会自己走这条路,相信老师,相信自己的孩子。

这一天,过的异常漫长,因为这样的等待与期盼总是让人心急如焚。

接送孩子的时候,看到孩子早已在等待家人。孩子看到爸妈的一刻,“哇”的一声哭了出来,那一刻的心像被针扎,无比疼痛。但我还是强颜欢笑来面对孩子,因为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情绪平复的更快。

“孩子初上幼儿园的前三天”,看完这位妈妈的日记泪流满面

第二天

早上吃完早餐,我让儿子背上书包,我说妈妈去上班,顺便送你去上课。

我:"儿子,开门,换鞋子,我们出发了。"

儿子:"妈妈,要去上课啊?"

我:"恩,是的。"

儿子:"妈妈,不去上课好吗?"

我:"好的,不上课,我们去玩,去KOKO老师那里玩。"

儿子:"哦,好的。"

到了学校,儿子第二天去上课,可能已经有了一种心理阴影,又要到幼儿园了,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又开始哭起来了。

儿子:"妈妈,你帮我换鞋子。"

我:"好,我帮你换鞋子,换好鞋子跟老师进去。"

我看到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我:"换好了鞋子,小宝,跟老师进去吧。"

儿子:"不要,我要妈妈陪5分钟。"

老师:"好,那妈妈在这里陪你5分钟,5分钟后你跟老师进去,好不好?"

"好。"儿子哭着说。

5分钟到了

老师:"凡,时间到了,我们要进去了,妈妈要去上班了。"

老师把小宝抱过去。

儿子"哇”地哭出声来:“我不要老师抱,我要妈妈,你放我下来,我要妈妈。”

我直接出去了,因为我多待一秒,他就哭得更厉害。

快步下楼,今天我的情绪似乎比昨天好一点, 此时我想起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洛克的一句话:儿童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一般做父母的人的责任,也是他们关心的事,而且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

我决定要对孩子放手。雄鹰迟早要学会飞翔,要离开父母。不要因为母爱束缚了孩子成长。

“孩子初上幼儿园的前三天”,看完这位妈妈的日记泪流满面

第三天

宝宝入园已经很乖了,因为他知道了要上学,他已经在努力适应这个环境了。

送宝宝到学校,他自己知道去鞋柜拿他的鞋子去换,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快换好了。

今天出奇地乖,居然唱起了歌,不哭不闹见到老师说“早上好”,大声跟我说“再见,下午来接我哦。”

后来连续几天,状态都挺好,没有入园时的大声哭闹。孩子的适应能力很强,千万不要低估了孩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塞德兹曾说过: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维形!

孩子成功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我的坚持让孩子也学会了坚持。

对孩子来说,家长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榜样,一个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英雄。

孩子上幼儿园半个月了,明显感觉到他的进步。他的语言组织能力,变得很好,能连起来说很多词语。

他的逻辑思维,反应很敏捷了,他对事物的认知,色彩的判断也很敏感。

很多行为都变得好,很多好习惯也在萌发。他开始懂得分享,懂得感恩。

“孩子初上幼儿园的前三天”,看完这位妈妈的日记泪流满面

看到孩子的变化,我甚是欣慰,以前很多时候,我总是去干扰孩子想做的事,替孩子去完成本该他去完成的事,过分溺爱孩子。经过和老师的交流与沟通,我也开始慢慢学会了如何去爱孩子,如何去引导孩子。

记得曾看了一期《动物世界》,讲述一个狮子家族的故事,看着母狮对幼狮的舐犊之状,让人心生温暖。可当幼狮渐渐长大,母狮们便会毫不犹豫地将它们赶出狮群,逼得它们去独立生存。离开母狮的呵护和照料后,在残酷的自然界面前,幼狮们迅速地成长成了山野之王。而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何尝不应当借鉴?

孩子蹒跚地迈出脚步摔跤后,他们便学会了大步前行;当孩子从高烧中退热后,他们会变得更加身强体健;孩子从逆境挫折中站起后会更加意志坚定;孩子在困难与压力中会更加体会父母的艰辛和对拥有的珍惜。

孩子尽早会长大,他们学会了照顾自己,他们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迎接考验,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成就梦想,我们作为父母,不应为他们独立做出的决定而过分担忧,亦不必再为他们成长路上独立的行动而多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