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伊始,興業證券為“輸血”長生生物等造假公司“買單”

2017年11月底,掌舵興業證券(601377,SH)27載的蘭榮卸任,楊華輝接棒董事長一職。履新後,楊華輝表示,將通過3年~5年時間,努力把興業證券建設成為一流的證券金融集團。

那時候,各方面對於楊華輝成為新的“掌門人”充滿期待。

阿甘的母親早就說過,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一年後,12月19日,即使楊華輝還信誓旦旦,在科創企業大會開幕時致辭稱,興業證券會一如既往地為優質的科創企業提供各類專業的金融服務,助力我國科創產業的快速發展。

但誰都知道興業證券過去一年與“一流的證券金融集團”的距離究竟是在拉大還是縮小。

就在剛過去的2018年最後一週,興業證券股票基本都在下跌行情中度過,直到最後一個交易日,才稍微恢復元氣,上漲1.75%。

趁著難得翻紅,興業證券拋出最後炸彈。花朵財經預測,保不準,這枚炸彈或將在2019年伊始,讓興業證券稍有提振的元氣再次大傷,雪上加霜

12月28日晚間,興業證券公告,截至目前2018年單項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共計6.51億元;將減少淨利潤4.88億元。實際上,2018年前三季度,興業證券業績並不好看,如今看來,原本就已不堪入目的淨利潤,將被這次資產減值計提吞噬得體無完膚。

蘭榮用了27年時間,交棒楊華輝時,留下一個實力排名在行業前20的興業證券。

回望27年前,楊華輝還是那個忙碌在剛成立的上交所內,身穿紅馬甲的第一代證券經紀人,楊華輝用了近27年時間,從蘭榮手中接棒,又將把興業證券帶向何方?

周身是雷


知乎問答平臺最常見的問答句式為“作為……,是怎麼樣的一種體驗?”

如果同款問題有“同時踩雷中弘股份、長生生物是怎麼樣的一種體驗?”興業證券是最有資格去回答的公司,它也正用親身經歷一步步告訴著我們。

最新的“體驗”是,興業證券計提超過6.5億元的資產減值準備。

2019年伊始,興業證券為“輸血”長生生物等造假公司“買單”

根據興業證券公告披露,資產減值計提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對四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累計計提6.07億元;另一部分則是對發生實質違約的債券投資“14利源債”計提4370.68萬元。

其中,四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涉及的質押股票分別為長生生物(002680,SZ)、中弘股份(000979,SZ)、金洲慈航(000587,SZ)和金龍機電(300032,SZ)。

花朵財經統計發現,以上述四隻股票為質押物的四筆業務,興業證券分別計提資產減值準備4.51億元、1.2億元、6581萬元和3544萬元。

計提減值最大的一筆,來自長生生物這隻已宣告退市的股票。

2019年伊始,興業證券為“輸血”長生生物等造假公司“買單”

興業證券披露,長生生物副董事長張洺豪以長生生物股票為質押物,目前的融資規模人民幣6.3億元。

當然,融入方張洺豪目前已沒辦法履行購回義務了,長生生物股票也不值錢了。興業證券無奈,將賬面價值和預估可回收金額之間的差額確認為減值損失,4.51億元。

此外,中弘股份股票也是此次興業證券計提減值的重要組成。

中弘股份已經於2018年11月8日被深交所決定終止上市,中弘卓業集團以中弘股份股票為質押物,在興業證券目前的融資規模人民幣2.1億元。

不得不感嘆,再加上此前保薦退市股欣泰電氣,興業證券的名稱,和欣泰電氣、中弘股份、長生生物緊緊綁在一起,可以說,被釘在了歷史的柱子上,將不會被資本市場遺忘了。

2019年伊始,興業證券為“輸血”長生生物等造假公司“買單”

欣泰電氣當初首度IPO並未能成功,是在更換保薦機構為興業證券後再次IPO,才得以順利過會。

時光倒退回2011年,在福建發家的興業證券,若從未遇上遼寧丹東的欣泰電氣,到今日是否會是其他一番狀況?是否還會遇上中弘股份及長生生物?

前三季度利潤沒了近7成

興業證券在公告中表示,6.5億元的數額已超過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淨利潤的10%。

這話兒說著輕鬆,但花朵財經發現,真實情況並非如此。

其一,實際上,2017年,興業證券實現淨利潤22.85億元,本次計提的金額6.5億元,佔2017年全年淨利潤比重超過28%,遠大於10%

其二,花朵財經查詢發現,雖然興業證券此前在三季度報對“預測全年淨利潤可能為虧損或發生重大變動的警示”中披露為“不適用”,但實際上,前三季度,興業證券實現淨利潤不足7.29億元,與2017年同期相比,大幅度下滑了63.34%。

此次計提總合達到6.51億元的資產減值準備,佔2018年前三季度淨利潤比重達到89.3%。

同時,興業證券此次計提,預計將減少淨利潤4.88億元,相當於上半年淨利潤的67%沒了,憑空丟了三分之二。

與此同時,單單從業績上看,10月~11月,興業證券已經不太好過。

數據簡報顯示,母公司及興業資管這兩個月的業績,與2017年同期相比,發生翻天鉅變。

2019年伊始,興業證券為“輸血”長生生物等造假公司“買單”

2019年伊始,興業證券為“輸血”長生生物等造假公司“買單”

▲2018年10月~11月成績

2019年伊始,興業證券為“輸血”長生生物等造假公司“買單”

2019年伊始,興業證券為“輸血”長生生物等造假公司“買單”

▲2017年10月~11月成績


仔細對比可以發現,興業證券(母公司)2018年這兩個月的營業收入不足4.7億元;而2017年這兩個月,興業證券(母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4億元。對比強烈。

淨利潤方面,更是一塌糊塗。

2017年10月~11月,興業證券(母公司)尚且實現淨利潤4億元,但2018年這兩個月,母公司虧損5700多萬元。

流年不利,10月、11月業績同比下滑不說,12月,興業證券還攤上了另外一件讓資本市場譁然的大事。

12月18日上午,興業證券系統出現宕機,一時間,眾多股民蒙了。網上罵聲一片,有人表示要投訴,甚至要求券商賠償損失。

“早上打開手機軟件,一直顯示登錄異常。還好現在的行情不好,我較少做短線,不然損失就大了。”市民王先生就遭遇了興業證券系統故障的尷尬。

而在網上,股民們在股吧、微博上則是連連吐槽。有人反映,不僅手機APP,興業證券的電腦客戶端也出現無法登錄,甚至連興業證券的官網都打不開。

“客服電話都打不通了!”“氣得要死,要投訴!”“讓他們賠償,賠償開盤時間到服務恢復的時間段內的損失,按最高價和最低價賠償!”不少股民如是表示。

事件發生後,興業證券也僅在互動平臺對於投資者留言時給出了回覆,“請聯繫95562或者當地營業網點”。

2019年伊始,興業證券為“輸血”長生生物等造假公司“買單”

做券商做到興業證券這份上,縱觀A股市場,也僅興業證券一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