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工人返乡潮提前:是什么让“寒冬”来早了?

“今年效益下滑,拖欠工资,现在只能先拿上路费回家了。”在北京西站,一位建筑工人对某知名报社记者说。他在建筑工地上干钉木板的活儿,今年7月来到河北涞水的工地,只干了5个多月,天冷停工后只得早早返乡。

今年工人返乡潮提前:是什么让“寒冬”来早了?

据以往安排,春运一般从春节前15天开始。然而今年11月底,东莞某服装厂贴出的一张“春节放假通知”在网上流传,假期从12月初到3月初。更大规模的工厂停工的消息还在不断传来。11月下旬,手机制造厂商金立的东莞厂区被传进入停工状态;12月12日,三星位于天津的手机制造工厂宣告将于12月31日正式停产。此前,松下、苹果、尼康、奥林巴斯等外资企业纷纷撤离中国,转而在人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设厂。

2018年初发布的《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7)》显示,近3亿农民工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产业工人曾经是中国经济腾飞奇迹的创造者,而今,其中的一部分人面对工厂停工、裁员的严酷环境,只得选择先行回乡。

据报道,农民工年末早早选择返乡,是企业关闭、裁员潮的一个缩影,可以作为实体经济不够景气的一个表征来看。不过当国家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的时候,同时也会鼓励制造业回流来解决国内就业问题。

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将“稳就业”放在了重要位置,指出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踏上归程的产业工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些。不过他们心里盘算着,等到年后,小包工头会拿到工钱分给一众打工人,养活一家老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