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當年入侵阿富汗到底有多大傷亡?阿富汗拖垮了蘇聯的說法成立嗎?

大東北的小豆包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作為蘇聯解體前直接參與的最後一場戰爭,阿富汗戰爭雖然前後持續了10年時間,耗資200多億美元,陣亡12210人,受傷35478人,失蹤311人。

對於財大氣粗,特別是勃列日涅夫時代處於極度膨脹狀態的蘇聯而言,損失並不算太大。要是對比1941年爆發的蘇德戰爭而言,其損失就更加微不足道了。

很多人說阿富汗戰爭使蘇聯陷入了長達10年的戰爭泥潭,並直接導致了蘇聯的解體。因為僅僅在1989年蘇聯撤軍兩年之後,龐大的紅色帝國便轟然倒塌,你要說和阿富汗戰爭沒有一點關係,那是不可能的。

不過儘管80年代的蘇聯告別了勃列日涅夫的膨脹時代,經濟發展再次陷入停滯,國家狀況逐漸走向崩潰的邊緣,但支撐阿富汗戰爭,仍然顯得綽綽有餘。

那麼真正讓蘇聯轟然崩塌的主要因素是什麼呢?靜夜史認為是中美兩國的密切合作。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臺後,重新拾起軍事和重工業優先的發展模式,蘇聯一度出現了迴光返照的繁榮狀態,在美蘇爭霸中開始表現得咄咄逼人。1969年的珍寶島衝突和鐵列克提事件,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發生的。

而此時的美國由於深陷越南戰爭泥潭,且遭遇了中東國家的聯合抵制,國內在1973年爆發了自戰後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因此在美蘇爭霸中不得不處於守勢。

而珍寶島事件的爆發,讓美國看到了和我國關係正常化的希望。於是1972年,中美關係開始正常化。

中美關係正常化是20世紀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此事件也標誌著美蘇爭霸開始向新的方向轉變,密切攜手的中美兩國,最終成為蘇聯的掘墓人。

1978年,越柬戰爭爆發,中南半島風雲變幻,我國南疆也不斷出現危機。在這樣的情況下,1979年初,總設計師訪問美國,正式與美國建立外交關係。隨後在美國承諾不干涉的情況下,我國於1979年2月發起了對東南亞小霸的懲罰性戰爭。

這場戰爭共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自1979年2月17日到1979年3月16日;而隨後開始的第二階段,則從1980年10月15日一直持續到1993年4月1日。

事實證明,和阿富汗戰爭相比,雖然這場戰爭規模更小,且沒有蘇聯軍隊直接參與,但這才是扳倒這個紅色帝國的最大殺招。

首先,在得到美國的承諾後,我國做到了出其不意。在戰爭打響10多天後,克里姆林宮依舊處於一團亂麻之中,始終無法拿出有效的應對之策。

而此時的越南小霸,在1978年11月3日剛剛與蘇聯老大哥簽訂了軍事同盟條約,即《蘇越友好合作條約。也就是說一旦兩國中的某一國遭受別國入侵,另一國有全力支援另一國的責任和義務。而在兩國實力嚴重不對等的情況下,這種被攻擊的情況只能發生在東南亞小霸身上。

而中國的出其不意表面上是在打東南亞小霸,實際上是在狠狠抽這個紅色帝國的臉。此時的勃列日涅夫正在秘密謀劃入侵阿富汗,因此對於小弟被攻擊的現實無動於衷,且無能為力。

天真的勃列日涅夫認為:我國對東南亞小霸的懲罰,戰爭規模不會太大,因此蘇聯無需直接派出軍隊,或者無需在我國的北方陳兵百萬進行牽制,只要保持對東南亞小霸的援助就可以。

況且蘇聯還可以在入侵阿富汗後,直接對我國西部形成威脅。在勃列日涅夫看來,這就是在中蘇較量中扳回一局,挽回自己臉面的同時,還可以聲援東南亞的小弟。

但是我國隨即喊出了再次教訓東南亞小霸的口號,這使得這個自詡為世界第三的東南亞小霸惶惶不可終日。從1980年10月15日開始,我國以各大軍區練兵的名義,在與東南亞小霸的國界線周邊,主動開闢戰場,進行長達10多年的輪戰,導致東南亞小霸不得不將主要軍事力量放在北方邊境,北部地區經濟根本難以發展。

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極大地牽制了蘇聯,成了讓蘇聯瘋狂掉血的刮骨鋼刀,我國在對東南亞小霸敲骨吸髓的同時,也讓龐大的蘇聯苦不堪言。

雖然蘇聯沒有直接向東南亞派兵,但實際上蘇聯已經處於兩線作戰的狀態。

加上此時的美國不斷援助阿富汗境內的反抗組織,這使得蘇聯雖然短時間內攻佔了阿富汗全境,但深陷阿富汗戰爭的泥潭無法自拔。

雖然蘇軍於1989年2月15日撤出阿富汗,結束了對阿富汗的佔領。

但我國和東南亞小霸的衝突並未結束,這種讓蘇聯瘋狂掉血的操作,直到1993年蘇聯徹底涼透後才宣告結束。

所以說單純將蘇聯解體歸結為阿富汗戰爭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相比之下,我國對東南亞小霸的吊打才對蘇聯的影響更大。

而且真正讓蘇聯轟然崩塌的是內部原因,也就是積重難返的斯大林模式。所以無論是阿富汗戰爭,還是我國對東南亞小霸的懲罰,都只是推倒這座紅色大廈的一個推手。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不請自來!勿怪!

直奔主題。

題主的第一個問題:

我去查了一下資料:“1988年5月25日,蘇軍總政治部主任利濟切夫宣佈:在阿富汗戰爭中,蘇軍死亡12210人,傷35478人,失蹤311人。”另有資料表明蘇聯方面的陣亡人數在14490人。

當然,這只是蘇聯方面的傷亡情況,而阿富汗方面的傷亡,粗略的統計在1000000人以上,其中大多數平民。


題主的第二個問題:

個人認為:不成立!

原因如下:

1、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只是蘇聯的一個對外政策的失誤

阿富汗戰爭,在今天看來是蘇聯入侵阿富汗,實際上在當時,這只是蘇聯的|“南向”政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且直接的原因是當時的阿富汗合法政府請求蘇聯出兵予以協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合法的,只是蘇聯的意圖並不單純罷了。

阿富汗戰爭最終結果是以蘇聯妥協結束,標誌著蘇聯南向政策和路線失敗。是蘇聯在冷戰格局下美蘇爭霸中對外政策的失策。

(南向政策:蘇聯繼承老沙皇南下戰略的衣缽,企圖以阿富汗為南下的基地,進而打通陸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脅中東產油區和迂迴包圍歐洲,並與其太平洋戰略互相呼應,最終實現其世界稱霸的目的。)

蘇聯領導人 勃列日涅夫

2、阿富汗戰爭中蘇聯的耗費對於蘇聯來說,最多是皮肉傷,還不至於傷筋動骨

查閱資料:蘇聯先後有150多萬官兵在阿富汗作戰,累計傷亡5萬餘人,耗資450億盧布(約合近200億美元)。

150萬兵力,對於常備總兵力達五百餘萬的蘇聯來說,不過是牛刀小試,而五萬左右的傷亡,不過兵力的百分之一,這點損失,對於蘇聯這個龐然大物,沒有什麼影響。

對蘇聯有影響的而是450億盧布的耗費。這個耗費對經濟本就畸形的蘇聯來說,確實有著皮肉之痛,但是遠遠不至於傷筋動骨,或者說動搖蘇聯的根基和國本。

3、蘇聯的垮,有著內因和外因,但是主要的是內因

拖垮蘇聯的分為內因(主觀)和外因(客觀)。

內因:蘇聯之所以解體,有著多個方面的因素。

1、政治上

(1)蘇共自身建設未能緊跟時代步伐;指導思想混亂,政治方向不夠明確

斯大林逝世後,赫魯曉夫上臺,全盤否定斯大林,自此開始,蘇共的指導思想開始混亂,沒有明確的前進方向。從此蘇共被領導人左右。

其後赫魯曉夫被蘇共高層聯合攆下臺,勃列日涅夫上臺,但是蘇共的思想和政治方向一如既往的沒有明確,並且在勃列日涅夫開始,蘇共的自身建設開始大面積的退步,黨內貪汙腐化大量湧現。

(2)蘇聯中央政府對各加盟共和國的控制和影響力,在各種積弊下,逐漸減弱

咱們中國自古的傳統就是:中央集權大一統。顯然蘇聯後期是沒有做到的。特別是到了戈爾巴喬夫時期,隨著其他方面的積弊影響,政治上的作為,被嚴重影響。蘇聯中央政府的集權被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不斷削弱。各加盟共和國的自主權不斷擴大,從而逐漸形成藩鎮割據似的局面。

(3)戈爾巴喬夫的整治改革和東歐劇變的影響

戈爾巴喬夫上臺後,對政治經濟思想進行全面改革,但是改革步伐和方向有些不足,使得越改革越混亂,不見成效。

同時,1989年和1990年期間,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發生“東歐劇變”,使得蘇聯國內深受影響。

2、經濟上

(1)高度集中的集體經濟的弊端嚴重

高度集中的全盤化集體經濟,在非特殊時期,嚴重的阻礙和挫敗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降低了經濟生產和發展的質量和速度,使得經濟生產成為政治指標,不能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需求。

(2)國民經濟比例的失調

在美蘇冷戰背景下,盲目的大搞軍備競賽,加大國民經濟比例失衡,過分追求重工業的發展和中心地位,忽視了輕工業在國民生產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加劇蘇聯國民經濟的畸形發展。使得人民生產生活的物質需求與錯誤的經濟政策之間的矛盾日益成為主要矛盾。

(3)經濟貪腐嚴重

蘇共及蘇聯在斯大林後期,開始明顯出現貪腐情況。到後來戈爾巴喬夫時期,蘇聯的貪腐現象已經深入膏肓。各級官員,特別是把控經濟方面的官員和從業人員,倒賣國家資產,中飽私囊,貪汙腐敗,極大的損傷了蘇聯普通民眾的民心,使得人心日漸趨離。

3、思想上

(1)國內思想混輪

斯大林時期,大搞個人崇拜,斯大林被神化。其後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使得國內思想開始出現混亂。到戈爾巴喬夫改革時,實行所謂的“新思想”,更是引發蘇聯國內思想的極大動盪。加上西方和平演變思潮的湧入,使得蘇聯晚期的國內,各種思想遍地開花,極度混亂。

(2)分裂思潮、獨立思潮興起

蘇聯是由十餘個加盟共和國組成,而俄羅斯又是其中最大的,俄羅斯民族的大沙文主義,一直是蘇聯民族問題的一個重要隱患。同時,蘇聯對於民族問題,從來都是一味的鎮壓和強制,基本不曾考慮改變政策,因而使得蘇聯的民族問題,始終尖銳,民族關係,一直比較緊張。在西方和平演變的思潮下,民族分裂獨立思想,迅速抬頭,並不斷壯大,最重形成勢力。

4、軍事上

放鬆對軍隊的領導和掌控。朱可夫元帥失勢後,蘇聯領導人對蘇聯軍隊的影響力逐漸降低。而且軍隊對領導人的擁護也不如以往。加之官員的貪腐影響到軍隊的建設,使得政府和軍隊、高級官員與軍隊,愈發的離心離德,從而導致在“八一九事件”蘇聯軍隊臨陣倒戈。

外因:

東歐劇變的巨大影響,同時,長期與美國的冷戰較勁,拖垮了國力。再加上蘇聯對本陣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干涉和矛盾,加快了蘇聯解體的步伐。


所以,綜上所述,阿富汗戰爭拖垮蘇聯並不成立!


志軍翔宇


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從1979年開始,先後打了十年之久,到1989年,蘇聯被迫撤出阿富汗,這場戰爭蘇聯算是失敗了,因此阿富汗才有一個在世界軍事歷史響亮的外號——“帝國墳場”,意思是很多大帝國都在阿富汗這裡折戟沉沙。

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給阿富汗人帶了巨大的災難,造成了130萬人的人員傷亡,500萬人無家可歸,對於總人口只有3000萬人的阿富汗,損失是巨大的。但蘇聯人也不好過,為了打這場阿富汗戰爭,蘇聯十年內先後累計派出150萬軍隊,傷亡達5萬人,共計軍費花了450億盧布(當時1盧布兌換0.65美元,因為盧布和美元不是自由兌換的,盧布價值可能虛,但450億盧布也摺合美元也差不多超過600億美元),付出的代價也是不小。

至於說這場阿富汗戰爭拖垮了蘇聯,“大正”認為並不成立,阿富汗戰爭只是導致蘇聯瓦解的一個因素,嚴重的透支了蘇聯的國力,起到催化劑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蘇聯解體原因十分複雜。要知道歷史上相對於蘇聯遇到困哪很多,二戰時期的蘇德戰爭都沒被把蘇聯壓垮,阿富汗戰爭只不過是蘇聯的一個戰略失誤,但也因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不過蘇聯運氣沒有美國那麼好,二戰後美國也遇到和蘇聯入侵阿富汗一樣的問題,那就是打了近20年的越南戰爭,這場戰爭比蘇聯的阿富汗戰爭時間更長,敗得更慘,差點導致世界霸主地位不保,不過美國憑藉強大恢復能力扛過去了,現在依然是世界第一強國,而蘇聯只剩下一個殘破不堪的俄羅斯在苦苦支撐,真是時也命也!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蘇聯入侵阿富汗持續9年,傷亡3.5萬人,耗費400億美元,但蘇阿之戰並非是拖垮蘇聯的直接因素,這只是一個方面而已,而且是很小的一面。

1973年7月17日,阿富汗前首相達烏德聯繫一批受蘇聯影響的軍官發動了政變,推翻了查希爾王朝,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國,但是達烏德並不太聽從蘇聯的指示,並宣城阿富汗和美國才是最重要的關係。如此一來,蘇聯的臉面何在?


於是1978年4月27日,親蘇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發動了政變,並殺死了達烏德。新政權的成立,親蘇更加,大批的蘇聯軍政人員以顧問的名義控制了阿富汗的各個部門,並在同年12月與阿富汗政府簽訂了“友好睦鄰合作條約”,期限20年,並將軍事合作納了進去。

獨立的阿富汗國家從此成為了蘇聯的傀儡國,於是1978年6月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處爆發了反政府武裝起義,隨之武裝起義如同星火燎原在阿富汗全國各地開始。


蘇聯政府為了保住這個經營了多年的衛星附屬國,於1979年12月27日晚,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對阿富汗的入侵,大批蘇聯軍隊進入阿富汗,到1985年,蘇軍人數達到了15萬人,但儘管如此,在頑強的阿富汗人民面前,蘇聯始終看不到勝利的希望,一步一步的走向了深淵泥潭。

1988年5月,早已苦不堪言的蘇聯根據聯合國協議以及美國、巴基斯坦、蘇聯、喀布爾政權四國達成協議並簽署日內瓦協議,區間開始撤軍。1989年2月15日,駐阿蘇聯總司令羅莫夫最後一個跨過蘇阿界河,意味著長達9年的蘇阿戰爭結束。



這場戰爭,是一個獨立國家反對侵略的正義之戰,最終贏得了勝利,那個時期蘇聯極度膨脹,對外擴張的野心不斷,級,最終卻陷入了泥潭,苦不堪言,400的多億美元苦苦支撐了一個永遠沒有勝利的戰爭,這也是蘇聯最終的解體一個小原因。


冰雹藍天


阿富汗戰爭只是一場局部小型戰爭,事實上阿富汗戰爭只打了不到兩週,就以蘇聯的絕對勝利而結束了(1979年12月24~次年1月2日戰爭開始到坎大哈蘇軍兩路大軍勝利會師),可以說蘇軍一路凱歌所向披靡!剩下的十年阿富汗“戰爭”時間,確切講就是善後剿匪而已、匪患猖獗而已,而剿匪戰爭對很多國家(特別是小國)來說,本是統治者的日常工作而已,有匪就剿無匪喝酒,看看《水滸傳》就明白了…

對前蘇聯來這個龐然大物來講,阿富汗戰爭原本就是不痛不癢的一次皮外傷而已,美國建國後打了多少場戰爭?很多戰爭比阿富汗戰爭規模大多了,而美國卻越打越健康,越打越強大……

將蘇聯的解體歸因於一場阿富汗小型戰爭而回避蘇聯自身發展的失敗性,是不科學的,有些王顧左右而言他的意思。

時間證明,蘇聯的一整套價值體系被驗證為不具有科學性、進步性,而蘇聯又創造不出新的一套先進價值體系(歐美西方的一套價值體系卻在勝利招手),如復辟封建沙皇一套價值觀又等於否定了當年蘇聯建立的正義性,蘇聯逐漸失去了方向感和精氣神,驕傲與困惑交集,而蘇聯的一切政治、經濟現狀卻還在加速腐朽碎片崩塌中…… 邏輯分析是這樣!

如今的俄羅斯也沒有創造出有別於西方的先進價值觀體系(創造一套先進科學價值觀沒那麼容易的)!俄毛而今只是部分復辟了封建沙皇價值觀而已。披著歐美先進價值觀的外衣,裹著封建沙皇獨裁落後價值觀的內核,內外擰巴表裡混亂,普京稱帝無膽民主無心,以梅普“二人轉”掩人耳目,靠賣點資源灰溜溜度日,用前蘇聯遺留的武器裝裝面子,俄國成為遊離在國際社會邊緣的一個苦逼另類。

普京大帝外強中乾的俄羅斯,還依然是思想混亂經濟萎靡得過且過而已,再、再給你二十年,你能還一個“強盛的俄羅斯”麼?到時候90歲的耄耋普京就要去見沙皇了,理性分析大勢如此……



實話實說啊666


蘇聯入侵阿富汗,原因有很多,最接近事實也最不可理解的說法,是勃列日涅夫擅自主張發動了戰爭,既未徵詢意見更是在他自己頭腦也不是太清楚的狀態下單獨做了決定。我個人認為,1970年代以後的蘇聯帝國,已經失去新陳代謝功能,昏招迭出,侵略阿富汗不過是其中之一。

是綜合因素促成蘇聯解體的,入侵阿富汗只是其中一個負面因素。入侵阿富汗再扯蛋,也抵不上戈爾巴喬夫的沉舟神功。

蘇聯在阿富汗折騰了十年,損失並非外界以為的那樣大。現在的公開數據,陣亡1萬4千人,傷殘5萬3千人。國力消耗比較大,另外牽扯了大量精力。沒有侵阿戰爭,蘇聯是不是能拖過解體關?這種假設沒有討論價值,就像假設沒有戈爾巴喬夫,是不是就不解體了一樣。

蘇聯在阿富汗泥足深陷,沒有什麼新意。美國此前在越南,此後在伊拉克,一樣搞得一塌糊塗。

(全文完)


李牧


蘇聯解體是源於其體制上的弊端和政治、經濟政策的失誤,並非由阿富汗拖垮的。事物的變化往往是內因起主要作用,而外因起推動作用的,蘇阿戰爭作為外因,加速了蘇聯的解體。所以說,阿富汗拖垮蘇聯這個說法不成立。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蘇聯的發展勢頭如日中天,超過美國。蘇聯打算以阿富汗作為戰略支撐點,從陸地上打通南下印度洋的通道,威脅中東產油區及迂迴包圍歐洲,從而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因此,從七十年代起,蘇聯就對阿富汗進行政治投資,扶持代理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但是蘇聯的如意算盤落空了,阿富汗政局一直動盪,蘇聯也無法擺平,反而把自己陷了進去。1979年蘇聯扶持起來的塔拉基政府在與阿明的明爭暗鬥中落敗,塔拉基也被阿明發動政變幹掉。蘇聯很是鬱悶,無奈生米已煮成熟飯,蘇聯只得討好阿明,還祝賀阿明政權取得了勝利。

無奈阿明很不爽蘇聯,反而去向美國靠攏,還召回了阿富汗駐蘇聯的外交人員。這下蘇聯老大哥被氣炸了,非幹掉阿明不可。這就是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的緣由。1978年12月,蘇聯出動現代化軍隊8萬大軍赫然入侵阿富汗,迅速粉碎阿明政府軍的抵抗並且處決了阿明。然後,蘇聯扶持卡爾邁勒上臺組成傀儡政府,對外宣稱阿富汗發生了政變,蘇聯是應阿富汗政府的邀請而進入阿境的。

從入侵阿富汗到控制阿政府,前後不過個把月的時間,這被蘇聯宣稱為“偉大的勝利”。但是,令蘇聯沒想到的是,噩夢在後面。蘇聯的侵略行為,使得原本分裂的阿富汗境內各派別以及人民空前團結起來,一致抵抗蘇聯的入侵,同時也受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特別重要的是阿富汗的抵抗力量受到了美國的支持和資助。美國在阿富汗境內扶持反蘇聯武裝,給其提供武器和訓練,日後大名鼎鼎的本.拉登就是在那個時候被美國扶持起來的。

於是,蘇阿戰爭發展成了由美國、巴基斯坦、沙特及埃及等國支持的“阿富汗聖戰者伊斯蘭聯盟”和蘇聯及其扶持的傀儡勒政府相持的局面。而蘇聯在持久戰中漸漸吃力,稱蘇阿戰爭為“日夜不停留血的傷口”,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後,開始積極尋求阿富汗問題的政治解決方案。到了1988年,蘇聯被迫接受了4月14日達成的日內瓦協定,並於5月5日至1989年2月15日分兩個階段撤出全部軍隊,阿富汗戰爭結束。

據統計,在九年的阿富汗戰爭中,蘇聯耗資200億美元,死亡12210人,傷35478人,失蹤311人。阿富汗戰爭使蘇聯元氣大傷。

蘇聯解體的原因很複雜,直到現在還沒研究透徹。有人總結為政治上的“開放”和經濟上的“改革”所致;有人將罪責推給最後一任總統戈爾巴喬夫;也有人提出是蘇聯後期的高福利政策拖垮了蘇聯。因此,認為阿富汗戰爭拖垮蘇聯是一種片面的說法。


萌叔觀世界


蘇聯上個世紀入侵阿富汗,僅僅只用了四天時間,便全面佔領了阿富汗,在佔領阿富汗長達十年的時間裡,蘇聯軍隊傷亡過四萬人,迫於每日蘇聯官兵如此巨大的傷亡,才不得不全面撤出了阿富汗。


阿富汗拖垮蘇聯這一說法是不成立的,我們仔細想想,蘇聯作為當時世界上超級大國,軍事實力甚至超過美國,能被阿富汗這一小國家嗎?顯然這一說法是不合適的。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阿富汗戰爭的確讓蘇聯深陷泥潭,每年蘇聯軍隊死亡人數不多,光說每年投入的巨大戰爭經費,都讓蘇聯雪上加霜。而且蘇聯入侵阿富汗屬於非正義戰爭,在國際社會一直就受到批評,甚至蘇聯國內許多人都痛斥蘇聯入侵阿富汗。



蘇聯的垮臺主要還是蘇聯內部的問題,蘇聯一味追求軍事力量的增長,卻忽略的民生,把國家大量的經濟都投入軍事力量發展,這是讓蘇聯經濟一直髮展不起來的原因之一。蘇聯經濟發展不起來,國內百姓生活就困苦,百姓困苦直接導致了蘇聯垮臺。


麥地傳奇


說法不成立。蘇聯打阿富汗,找出海口,是國策失誤。國策失誤是要付出代價的。死亡一萬多,受傷四萬多,失蹤一千多人。佔五百萬軍隊的百分之一點二多一點。財政500億盧布,約幾百億美元。美國在二戰後發動侵朝侵越老柬戰爭,長達二十四年的戰爭,耗一比蘇聯的大,美國都無力支撐戰費,退伍兵抗議,找不到工作,傷殘兵得不到救助,美國財力雄厚,可全世界搜刮錢財。尼克松停戰,及時止步。蘇聯工業發展方向失誤,軍工重工業,偏重,民生輕工業,沒有得到發展,沒激發民眾的生產積極性,生活改善不大,不符合人民的要求,經濟出問題,東歐也一樣。民族團結沒有搞好,東歐及其民眾嚮往西方的好生活,民族獨立傾向嚴重,宗教獨立性煽動民眾獨立。黨政腐敗,貪腐,引發民眾不滿。西方和平演變,宣傳西方的好,物質引誘,精神誘導。黨放棄思想意識形態輿論陣地,各種思潮氾濫成災。戈爾巴喬夫新思想,改革朝私有化方發展,一些官員損公肥私,化公為私,形成既得利益階層,有權有勢,不搞政治,軍隊倒戈,叛變。黨政出現戈爾巴喬夫搞垮黨,葉利欽野心家埋葬黨埋葬國家,反布爾什維克黨反蘇聯的叛徒,更有宣傳部長訪問美國放任自由致使反對派放肆攻擊詆譭抹黑英雄領袖黨歷史軍隊。


喇叭與利劍


當年蘇聯的入侵,派出了十萬大軍,長達九年之久,輪換了百五十萬軍人,動用了國庫450億盧布,約合400多億美元,傷亡了五萬軍人。這使蘇聯人陷入了泥潭的戰爭,讓蘇聯人的財政變得入不敷出,再加上石油的走底,為蘇聯財政缺口埋下了炸彈,阿富汗人也傷亡了,一百五十萬人,使五百萬人淪落為難民,從此以後阿富汗就沒有停止過戰爭衝突。這是蘇聯人為自己埋下了解體的禍根,也為阿富汗埋下了戰亂衝突不停止的禍根。

蘇聯人自己耗盡了國庫儲備,又使得對東歐援助減少,使東歐國家不穩定埋下了種子。由於蘇聯在國際上更孤立無助,80個年的莫斯科奧運會開幕式,很多國家均抵制,這讓蘇聯國內民眾產生了不小震動。一個大國臉面找不到地方放。衛星國的民眾也感覺到,老大哥的行為不恥。離心力自然生成。

蘇聯到了戈爾巴喬夫執政時,已經舉步維艱,難以平息國際上的壓力,國家內部要求改革求變的壓力,雙重壓力下,迫使其改革,但國庫空虛,財政預算吃緊,被迫使蘇聯高層決定儘快結束這一切,阿富汗的戰爭又陷入泥潭中,沒有多少勝算的可能,蘇聯被迫撒退收縮,但為時已晚,耗資太大了吧?國家經濟也嚴重拖垮了。上世紀七十年是蘇聯最強盛的年代,到了八十年代衰敗無法忍受了,為了確保戰爭中的消耗,為了扶持卡爾邁勒的政權及阿富汗的供應,又要對世界各地的小弟們援助之手,只好壓縮國內的生活物資供應。

這引起了國內的不滿勢力做大做強。

應該講世界石油價格暴跌,讓蘇聯無錢可賺,再加上阿富汗戰爭加大了蘇聯國庫消耗待盡,再加上對蘇聯的小兄弟們的援助交際,三管齊下,讓強勢的蘇聯失血嚴重。沒錢只好減本國民眾的福利待遇了。

這樣做勢必催生不滿的民意。

應該講:阿富汗戰爭是拖垮了蘇聯的經濟,並不是拖垮蘇聯的國家體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