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快遞櫃是否能成為物流末端的“主流”?

電子商務飛速發展,快速增長的包裹數量與日漸減少的快遞員數量已經不成正比。

快遞員的工資回報越來越高,為什麼這個職業在近年來從事人員銳減呢?對此,有很多快遞員反映,雖然能夠得到很高的工資回報,但隨著人們對服務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也越來越辛苦。

同時,快遞員的社會地位相對較低,隨著人們文化水平及文化素養的逐漸提高,一些有學歷有技能的人都已不太願意做快遞員。申通副總在7月25日召開的中國快遞“最後一公里”峰會上就表示,現今快遞行業的痛點已不僅是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而是怎樣才能夠招到更多的快遞員。

中國高速發展中,人口紅利也在逐漸的減少,越來越多的事情都開始被智能化技術所取代,但快遞行業是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非常依賴快遞員。快遞行業正處在用人難之際,雙十一等各種電商狂歡節的到來無疑是讓這些快遞企業悲喜交加。

智能快遞櫃提升末端物流配送能力,備受物流企業青睞


快遞員不足是人口紅利減少的必然結果,因此急切需要新興技術緩解快遞行業的壓力,智能快遞櫃作為解決方案就這樣“問世”了。

智能快遞櫃在2012年萌芽,中郵速遞易率先推出智能快遞櫃,在初期遭遇了很多的質疑和非議,但在包裹數量不斷增長以及城市年輕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智能快遞櫃已經成為末端物流配送能力的重要補充,各路資本企業競相湧入該市場,想分得一杯羹。

2015年6月,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投資5億元成立豐巢科技;2016年10月,中集e棧、上海富友收件寶、江蘇雲櫃組成創贏聯盟,形成了以速遞易、豐巢和創贏聯盟為主的三巨頭格局;2017年7月,中國郵政集團與驛寶網絡入股速遞易,中國郵政以50%股份控股速遞易,“國家隊”正式進入智能快遞櫃行業……智能快遞櫃已然成為物流企業人手必備的基礎設施。

國家郵政局10月17日發佈的 《2018年9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快遞企業與第三方創新末端投遞形式,基本形成上門投遞、智能箱投遞、平臺投遞等多元末端服務體系,主要企業設立智能快件箱25萬組,箱遞率達到8.4%。高速增長的數據表明智能快遞櫃前期雖飽受爭議,但後期已逐漸被民眾所接受。

智能快遞櫃突破派件瓶頸,效果顯著


首先,智能快遞櫃降低了人力成本,減少了快遞員的工作負荷。快遞員的工作量和工作任務較為繁重,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一個快遞員往往需要承擔起更多的工作,經常超出本來的工作時間,因此快遞公司需要對快遞員支付較高的人力成本。

智能快遞了增加派件數量,在提高了快遞員的工作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用人難”問題,降低人力成本。在這一點上,豐巢獲取得的效果極為突出:在今年九月初,豐巢與鏈家進行合作並聲稱他們的日均派件量已高達900萬+,這個數據對於快遞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其次,智能快遞櫃提高了用戶隱私保護力度,取件時間更隨意。當今社會,人們對於隱私非常重視,而在傳統的快遞人員配送模式中,存在快遞信息被其他人竊取或是快遞在寄存的時候丟失等問題,智能快遞櫃保密性更強,能極大減少了這種問題的發生。再加上傳統的配送模式中快遞員配送的時間可能會和收件人在家的時間不對等,給收件人帶來了困擾,智能快遞櫃投入使用使得忙碌的人們可以隨時取件,極為方便。

智能快遞櫃陷入困境:難盈利、爭議大


智能快遞櫃誕生是時代進步的需要,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但很多問題也接踵而來。

首先,盈利難。一方面是因為快遞櫃的設備生產成本高和在每一個小區內投放的租金比較高,快遞櫃的場地年租費也較高,同時維護費用也不低。過高的成本使智能快遞櫃不能為企業帶來營收利潤,這對每一個企業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

佼佼者豐巢和速遞易均面臨著巨大虧損:截止2017年9月30日,豐巢科技在該年9個月期間的營業收入為1.6億元,淨虧損從2016年的2.5億元擴大到2.76億元,負債總額擴大到12億元;運營速遞易項目的三泰科技也是出現常年虧損,2015 年虧損3792.8萬元 ,2016 年虧損 12.69億元,2017年第一季度虧損也將近3000萬元。

另一方面是用戶往往不會願意為此付費。用戶認為在購買商品時已支付過運費,取快遞時就不應該再支付額外的費用,使得快遞櫃的虧損日益增加。同時,蜂巢、速遞易等快遞櫃也開始向快遞員收取存放費用,其中速遞易快遞櫃的收費標準為:大箱0.6元/件,中箱0.5元/件,小箱0.4元/件,但很多快遞員不願承擔這些費用。

其次,智能快遞櫃雖然提高了快遞員配送快遞的效率,但使得快遞員很輕鬆的逃避了簽收這一流程。用戶無法進行當面進行簽收,使得物品運輸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時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收貨時發現快遞有問題不知該向誰反映。

最後,在包裹數量的飛速增長的背景下,快遞員如果像從前一樣一件件把快遞送到消費者手中顯然是不太現實的事。所以現在的快遞員在快遞高峰時段一般都使用智能快遞櫃,不會打電話一一進行通知,在把物品投入快遞櫃時會由系統自動給用戶發送取件通知,而如果快遞員在放入物品時把用戶的手機號輸入錯誤,會導致用戶無法接收到取件通知,從而超時取件。現在部分品牌快遞櫃超過一定的取件時限需要收取一定費用,這讓用戶難以接受。

另外,有用戶在使用豐巢快遞櫃時,頁面會出現“打賞”等字樣,價格以1、2、5元為不等,這樣確實能為豐巢帶來一定的收益,雖然不是強制收費並且設有“跳過”的字樣,但由於字體過小,有引誘用戶消費的嫌疑因此用戶在使用過程易產生誤解與不滿。

智能快遞櫃是否能成為物流末端的“主流”?

智能快遞櫃如何贏得“民心”?


智能快遞的問題櫃已經嚴重影響後期的戰略佈局和發展,企業應當如何解決成了廣泛關注的焦點。

首先,智能快遞櫃最初出現時毫無營收利潤,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單純的取件不可能有任何收入增長,但是現在智能快遞櫃的發展已涉及到寄件的環節,這意味著快遞櫃也可以從中賺取一定的利潤。

智能快遞櫃要想繼續獲得更大的盈利,應該繼續為用戶提供更多增值服務,讓用戶為此願意付出相等的費用。比如,在各種人流量較大的公眾場合,有很多用戶因為手上提的東西過多有很大的不便,快遞公司可以在這些場合投放寄存櫃方便用戶存放,並收取一定的費用,據瞭解蜂巢已經在試點,今年5月中標了杭州周邊17個高鐵站,總計36組寄存櫃的訂單。。

其次,面對快遞櫃無法當面簽收的缺陷,快遞櫃企業應繼續完善快遞櫃的基礎硬件設施,比如在每一組快遞櫃上安裝攝像頭,用戶在取包裹時可以將包裹在攝像頭下展示,將來包裹質量出現問題時可以避免物流企業和用戶之間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最後,針對部分用戶不滿快遞員在未經允許的條件下投遞快遞櫃的問題,早在2016年國家郵政局發佈的《智能快件箱投遞服務管理規定(暫行)》中就曾明確提出,“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前,應當徵得收件人明示同意”,同時用戶有權利決定是否使用快遞櫃或是按指定地點取貨,用戶應該積極行使自己的權利。

企業在這樣的背景下應加大對快遞人員基本服務知識的培訓力度,同時加強對客服人員處理客訴的能力,及時處理客戶問題並進行反饋。快遞員在把包裹放入快遞櫃時應檢查該快遞是否為需要保鮮、即食類食品,一旦出現商品問題則由快遞公司或快遞員承擔全部責任。面對取件通知收不到等問題,在首次投遞後收件人未能提取的情況下,快遞企業應及時取回快遞,聯繫收件人後再提供投遞服務。

小結

時代與技術在發展中,任何行業的各個環節都應該往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道路上發展。物流末端的需求是多樣化的,送貨上門是主流,但智能快遞櫃的市場潛力也不可小覷。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 《2018-2023年中國智能快遞櫃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預計2018年智能快遞櫃市場規模將達169億元,到2020年,中國快遞櫃市場規模將達近300億元。

所以,豐巢等智能快遞櫃未來應加大溝通協調力度,在提高消費者滿意度的同時,儘快解決盈利模式問題,儘可能地保證效率、成本、體驗和信息的互動。

物流傳播媒體:傳播物流有價值的信息,希望能幫到你,關注物流、關注我;歡迎探討、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