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泡腳好處多,不注意這些細節,泡腳只會是負作用

會泡腳的人生病少!泡腳既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溫經散寒、活血化淤、祛風除溼。但要提醒大家的是,方法一定要正確!

有些年輕人泡腳習慣是這樣的,一盆洗腳水,一個手機或者一臺電腦。一邊看一邊玩,要麼就是王者榮耀、刺激戰場連開幾把;要麼就是英雄聯盟、絕地求生打40分鐘。再者就是看電視劇的小夥伴,一看就是幾集。水都快結冰了。

冬天泡腳好處多,不注意這些細節,泡腳只會是負作用

泡腳時間把握好

泡腳時間並非越長越好,應以腳背泛紅、身體微微出汗為宜。時間過長,不僅會導致血液向雙下肢灌注過多而出現頭暈、頭脹,而且對皮膚也不好,易出現局部皮膚乾燥等問題。一般來說泡腳時間在20~25分鐘即可,或當泡到後背感覺有點潮,額頭微出汗即可。

一般來說,泡腳水的溫度以40~45℃為宜,最好不要超過50℃,腳上繭較多的人,水溫可適當高一點,小孩皮膚嫩,水溫要低一點。

泡腳時看書,看電視聽上去十分愜意,但實際上也不是個好習慣,因為看書、看電視時要集中精力,腦部要集中供血,腳部對溫度感知也較差,可能會出現燙傷或著涼的問題。所以泡腳的時候最好也不要看書、看電視,宜靜心養神可以達到“引火歸元”的效果。

晚上7~9點是腎經主事的時候,泡腳正好能補充氣血。

泡腳水至少沒過腳踝

中醫認為,“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意思是說,只要是刺激經脈所經過的穴位,都能對它對應的臟器起到治療作用。一般來說,泡腳最好選個大小適中的木桶來泡腳,既能刺激足部的一些穴位,連小腿上的三陰交穴、陽陵泉穴、足三里穴也能照顧到,也就是說,腿浴雖比足浴多泡了一個小腿肚,卻能把人的五臟六腑調理個遍,效果當然更好。

當然,若存在不可克服的困難,用普通水盆也可以,但要注意,水量要足夠多,至少要能淹沒腳踝。泡腳時,也別幹泡,可以用手掌搓搓腳掌,從腳跟搓向腳心,再一順而下搓到腳趾。動作要慢,用力要均,反覆搓動,直到腳掌發熱為止,可以左右腳交替著搓。還可以用右手的五指分別抓住左腳的五趾,按時針方向作“圓形運動”數十次,再做反向運動;做完了左腳,再做右腳。這種腳部按摩可以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全身血液通暢,自然減少了疾病的發生。

泡腳不適合所有人

泡腳“活血化瘀”,是最普遍的說法。但對於血管疾病患者,特別是下肢血管疾病的人有百害而無一利,它可能導致病情的加重或惡化。熱水泡腳時,下肢動脈擴張,尤其表現為皮膚充血,更多的動脈血液進入下肢。然而,靜脈的迴流能力並不會因此增加。於是,熱水泡腳對於本來回流不暢或阻塞的靜脈病患者來講,會加重血液淤積。

此外,熱水泡腳還可以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形成皮膚上的出血點。時間久了,就會形成色素沉著,小腿顏色變黑。如果靜脈血栓病人正在服用抗凝藥物,則出血情況會更嚴重。

神經病變型的糖尿病足部分患者,會有腿足感覺奇冷,怕冷的症狀。但他們對痛覺、水溫的感覺反饋機制通常不靈敏。泡腳時不斷加熱水,可能已經嚴重燙傷,也渾然不知。所以建議大家在泡腳前,明確是否有上述血管疾病,如果沒有,才可以放心享受。所以糖尿病、心臟病、靜脈栓塞等患者,泡腳前最好諮詢下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