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一年1億人“吃”上市

作為10年來香港市場第一個大型餐飲消費服務IPO公司,海底撈這家傳統的餐飲企業從以“服務貼心到變態”著稱到入選MBA教材等,使得這家企業從來不缺乏故事。而業績的高增長也使得這家火鍋企業備受資本市場的追捧,但過高的估值使得其在登陸港交所後遭到冷遇。

海底撈:一年1億人“吃”上市

頂著全球“最貴火鍋”的光環,海底撈火鍋於9月26日正式在香港“麻辣”上市。公告顯示,海底撈國際發售最受歡迎,分配給國際發售承配人的發售股份最終數目為3.86億股。而香港市場2.12億股認購,最終發售3820.8萬股,佔總股份的約9%。

營收超百億元的海底撈,能否撐起千億港元的市值?對於高速擴張卻又面臨業績“天花板”的海底撈來說,上市只是邁出了第一步,以後的道路還很長。

市值一度超過1000億港元

對於熱愛火鍋和美食的人們來說,海底撈無疑是一個耳熟能詳的餐飲品牌。海底撈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94年創始人在四川省簡陽開設的“海底撈”品牌首家火鍋餐廳,公司被認為是中國及全球增長最快的中式餐飲品牌,根據其9月12日披露的全球發售資料,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公司擁有及營運的餐廳數量達到363家,包括中國內地的332家餐廳以及31家位於新加坡、韓國、日本及美國等國家和區的餐廳,年服務顧客超過1億人次。

9月26日9時34分,海底撈在港股上市後大漲8.09%,股價達19.24港元,市值突破1000億港元大關。隨後海底撈股價出現波動,下午股價平穩下滑,最終收於17.82港元,全天漲0.11%,收盤市值為944.46億港元。

招股書顯示,海底撈創始人暨董事長張勇和舒萍夫婦目前直接持有海底撈33.5%的權益(張勇持有25.5%,舒萍持有8%),靜遠投資持有海底撈50%的權益,同時,張勇和舒萍夫婦持有靜遠投資68%的權益(張勇持有52%,舒萍持有16%);施永宏和李海燕夫婦持有海底撈16%的權益(兩人分別持有8%)。同時,施永宏和李海燕夫婦持有靜遠投資32%的權益(兩人分別持有16%)。

天眼查資料顯示,靜遠投資成立於2009年,法人、董事長、大股東均為張勇。

從股權分配來看,張勇夫婦為海底撈話語權最重的人,合計持有67.5%的股權。

此前在2017年胡潤百富榜榜單上,張勇和舒萍夫婦以50億元的財富排名第825位。

不過,上市首日股價表現不盡如人意的海底撈,在次日便迎來了破發。9月27日收盤,海底撈市值跌至896.76億港元,較前一個交易日蒸發了47.7億港元(約合41.97億元人民幣)。這也從另一面反映出資本市場對海底撈的追捧趨於理性,高速擴張下海底撈未來的增長面臨重大不確定性。僅靠服務能否撐得起千億市值、高速擴張面臨業績“天花板”等一系列問題也縈繞在剛剛上市的海底撈周圍。

張勇夫婦身價接近600億元

事實上,經過24年的發展,張勇夫婦因海底撈的上市,其身價也倍增。

據媒體此前報道,1988年,張勇技校畢業,被分到國營四川拖拉機廠當電焊工。不滿足於93.5元拖拉機廠月工資的他,總想著乾點大事,卻又相繼在賭博撲克牌遊戲機和倒賣汽油上栽了跟頭。

1994年,這位出生在簡陽市的年輕人召集三個夥伴,湊了8000元,打了四張火鍋桌,創辦了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

中間經過幾次股權變更,張勇夫婦(已入籍新加坡)目前持有公司股份62.7%。以17.8港元的價格計算,海底撈成功上市,張勇夫婦的總身價接近6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撈上市,張勇夫婦身價倍增。然而,對於張勇夫婦來說,旗下產業不止海底撈一家。其資產橫跨餐飲、娛樂、教育、投資,並登上福布斯富豪榜。而在海底撈上市之前,與之有關聯的兩家公司早已涉足資本市場,一家是頤海國際,另一家是優鼎優。

2016年,作為海底撈底料獨家供應商的頤海國際登陸香港交易所;2017年,海底撈旗下冒菜品牌優鼎優登陸新三板。

資料顯示,頤海國際的實際控制人是張勇夫婦,直接持股35.59%,並通過合計持股68%的靜遠投資間接持有頤海國際50%的股份。頤海國際的現任董事長施永宏則是與張勇當初一起創辦海底撈的合夥創始人。

海底撈上市首日公司股價表現疲軟,同樣,頤海國際當日市場表現也一般。

記者通過Choice數據顯示,9月26日頤海國際公司股價以19.32港元/股開盤,最高漲至19.7港元/股,但是公司股價最終報收於18.56港元/股,當日下跌3.93%。

根據公司公告顯示,海底撈2017年的營收總額為106.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8.08億元增長36%;實現淨利潤11.9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

在業內人士看來,海底撈高成長的背後與公司不斷擴張不無關係,但是,公司高速擴張的同時,其資產負債率也在大幅提升。數據顯示,海底撈的資產負債率由2016年的17.9%提升至2017年的73%,不過該比率在2018年上半年回落至50.7%。截至今年7月底,公司流動負債淨額為18.92億元。

不斷擴張一直是海底撈成功的秘籍,未來或亦如此。對於上市募集資金的具體投向,海底撈方面表示,上市募集資金後,海底撈計劃將募資的60%用於擴張,20%擬用於研發和實施新技術,15%擬用於還貸,5%作為一般營運資金使用。

今年新開店180~220家

上市後背負業績壓力的海底撈,仍將堅持高速擴張的策略。業內分析人士稱,海底撈的高速擴張是為了獲得市場對其未來成長性的一致看好,以得到更高的估值。對於這家傳統餐飲企業而言,開新店幾乎是唯一實現業績高增長的方式。

海底撈首席戰略官周兆呈在上市儀式上表示,上市後募集資金的60%會用來在各地開店,預計今年開店數在180至220家之間,其中有15至22家店將開設在海外。

根據記者梳理有關數據統計,自2015年以來,海底撈的擴張日益加速。2015年海底撈的店面數量是146家,2016年年底的店面數量是175家,2017年年底增至273家,預計2018年年底可達到473家。海底撈的目標是2018年新開店數量220家,這意味著,今年新開的門店就能超過海底撈成立22年以來的總和。

高速擴張戰略是保證業績高速增長的唯一辦法,但也充滿隱患。

上市之前,海底撈曾遭遇黑天鵝。2017年8月,媒體報道稱,在海底撈北京太陽宮店有工作人員用漏勺清理堵塞的垃圾雜物……在海底撈北京勁松店,後廚發現了老鼠的蹤跡……報道一經發出,立刻引來各方關注。報道當天,海底撈便承認錯誤,承諾停業整改。

縱觀招股書,海底撈在風險因素中的第一條就指出,從事餐飲服務業使得公司面臨食品汙染及責任索償的內在風險。因業務範圍擴大,海底撈無法確保自己的餐廳員工將一直遵守海底撈所制定的內部流程及規定。

“通過門店擴張獲取規模增長是海底撈謀求百億美元估值的重要手段,但如果最終擴張失速,導致經營效率下降,深陷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公司可能會成為又一個一戳就破的市值泡沫。”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強調,另外食品安全問題也是餐飲企業繞不過去的坎,餐飲產業鏈條的複雜性決定了整體食品安全的管控難題,這對海底撈來說也是巨大的挑戰。

高速擴張下的海底撈能否持續強勢,一切有待時間的檢驗。(特別提示:以上分析僅供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