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乱世,家凄凉,官至司寇,背井离乡,周游列国,终归故乡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但孔子的生平大家了解得并不多。

孔子这一生:生于乱世,家世凄凉,官至司寇,背井离乡,周游列国,终返故乡,弟子三千,多为栋梁。

孔子:生乱世,家凄凉,官至司寇,背井离乡,周游列国,终归故乡

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群雄纷争的年代。他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三岁时父亲去世后,20岁左右的母亲,带着孔子回到了娘家,过起了寄人篱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17岁时母亲去世

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孔子从小就给别人打工,在别人葬礼上和祭祀时帮忙,后来孔子成为丧葬和祭祀方面的专家。别人有不懂的都来向孔子请教。后来孔子对周礼的各个方面都比较精通,就源于他早年的生活经历。

孔子:生乱世,家凄凉,官至司寇,背井离乡,周游列国,终归故乡

这期间,孔子受过季氏家臣阳虎的欺侮,也做过季氏的委吏和乘田,管理仓储和畜牧。

在艰难困苦中,孔子发愤好学,遍访名师。大约三十岁左右,孔子开办私立学校。由于孔子是第一位开私学的,学问水平很高,招收了很多徒弟。孔子的弟子多数都是士族,很多还是公卿子弟,这让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

孔子:生乱世,家凄凉,官至司寇,背井离乡,周游列国,终归故乡

35岁时,孔子便离开鲁国到齐国,由于齐相国晏婴的反对,孔子几年没有得到齐景公的重用,又回到鲁国,此后一直聚徒讲学。

51岁时,孔子被赏识,做了中都宰,中都宰也就是中都这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相当于鲁国的建设部部长)。后又任职大司寇,这个职位在鲁国的职位仅次于鲁定公和三桓,是位居鲁国第五位的高官。鲁定公已经被三桓架空,孔子也就更加没有实权。孔子的任何政令只在鲁定公的几座城内有效,三桓地盘上的事情他管不着。一次,鲁、齐夹谷会盟。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

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

孔子:生乱世,家凄凉,官至司寇,背井离乡,周游列国,终归故乡

孔子治下鲁国颇有起色,齐人害怕鲁国强大起来,使用计策,向鲁国赠送美女、骏马、珠宝,造成鲁定公不问朝政,孔子最终离开鲁国。55岁始,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14年,兜售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均未获重用。其间,孔子一行多次遇险;最严重的一次是在陈、蔡之间绝粮,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衰。

年近七十岁时,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未受鲁哀公的任用。这段期间孔子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73岁时,孔子去世,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孔子:生乱世,家凄凉,官至司寇,背井离乡,周游列国,终归故乡

孔子的一生可谓充满艰辛:生于乱世,家世凄凉,由于父亲早逝,所以家族没有人给孔子在仕途上以任何帮助,孔子一切只能靠自己。他的父亲只给了他一个士族的身份。但孔子自强自立,敏而好学,所以不到30岁,已经微有才名。

孔子一生中,51岁到56岁是孔子为官的时间。他从最基层的仓库管理员做起,一直做到代理相国,官至司寇。这对孔子这样的背景的人来说,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孔子:生乱世,家凄凉,官至司寇,背井离乡,周游列国,终归故乡

由于政见不和,孔子从56岁起,不得不背井离乡,周游列国,来兜售自己的政治理想,以在他国谋求自己在政治上的一席之地。只可惜,生逢乱世,只有武力能号令天下,以德治国对当时的君主来说,只是纸上谈兵。故周游列国14年,孔子无功而返。

孔子:生乱世,家凄凉,官至司寇,背井离乡,周游列国,终归故乡

纵观孔子一生,有一种为了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不拔之志。尤其他的人格魅力,以及精神力量,使他在当时及后世有无数的追随者,成为无数人的榜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