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解读:做好这三件事,积累福报,人生方得圆满!

大家好!十分有幸能和诸位一起学习国学经典!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国学经典《太上感应篇》解读:做好这三件事,积累福报,人生方得圆满!

《太上感应篇》解读:做好这三件事,积累福报,人生方得圆满!

《道德经》中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其意为,上天对于世间万物本没有亲疏,但是善良的人总是顺应天道而为,自然常常受到眷顾。一个人有善心,行善举,那么上天一定不会亏待他,而如果作恶,即便是能得意一时,也终究会有报应,正如俗话所说:“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

在劝诫世人遵守道德规范的国学典籍《太上感应篇》中,就有对善恶因果的详细论述,所谓“世事有因果,善恶皆有报”,在此书中均能察其根源。《太上感应篇》是一本篇幅很短的道教典籍,全文仅有一千多字,它成书于我国北宋年间,因其思想主要为劝人止恶扬善、自利利他,所以被后世誉为“古今第一善书。”

民国时期的佛门泰斗印光大师一生推崇《太上感应篇》,曾经刊印流通有近百万册,印光大师说:“儿女从小,即为教其常念《太上感应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须念一遍。尽此一生念,依之而行,则自可归于正人君子之域矣。”可见,《太上感应篇》对于教诲我们立身处世的裨益之大。

如下摘录有《太上感应篇》中,颇具有现世意义的三句经典箴言,对于我们待人接物、培福迁善,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若能做好这三件事,积累福报,人生方得圆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太上感应篇》解读:做好这三件事,积累福报,人生方得圆满!

01、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译文:应该怜悯他人因作恶所招得的凶祸,赞叹他人因行善所获得的福报。帮助他人的急难,救助他人的危困。

凡是人们作恶,灾祸是迟早要来的。而每个人都有向善的一面,有时造作恶事,往往只是一念之差,未必无法救助化解。《围炉夜话》中说:“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我们对于作恶招祸的人,应该给予怜悯和劝诫,这也是我们的善行。

而对于别人行善事,我们要鼓励、赞叹他,这样不仅可以使他功德圆满,自己的福祉也能够得到增长。古人云:“他人患难颠沛时,若能善用解救,上可资助祖先,下能庇荫儿孙。”在别人急难危困时,切不可吝啬自己的能力,要尽力的帮助他,这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亦能帮助我们修福修慧。

《太上感应篇》解读:做好这三件事,积累福报,人生方得圆满!

02、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译文:为人处世,必须要尽忠、尽孝,友爱、尊敬别人。先要端正自己,还要去劝化别人,共同存着善心,共同去作善事。

忠孝友悌,是儒家所说的“五伦八德”中的内容,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需要每个人用尽一生来完成的必修课。《朱子家训》中说:“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祸秧。”凡事要有所成,首先要有好的德行,即遵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处世原则,如果德行不好,做事非但很难成功,甚至还会给自己招致灾祸。

曾国藩言:“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意思是说,只有先端正好自身的品行,才能以此帮助他人;只有做好分内的事,才能得到他人的钦佩。我们守得正、行的端,则可有劝化他人的资本,这样行善才能有显著效果。

《太上感应篇》解读:做好这三件事,积累福报,人生方得圆满!

03、受辱不怨,受宠若惊。

译文:受到了别人的侮辱,也只是责备自己的德行薄,决不会去怨恨别人。凡是在受到升迁奖赏的待遇时,要能诚惶诚恐,怕自己福报不够,难以长久的拥有。

人生之中,总是荆棘与坦途并存的,有时难免会受到别人的指责侮辱,而这时,我们应当反躬自思,而不是去怨恨别人。如果错在自己,就应该坦然接受,若与自己无关,更没有怨恨的理由了。古往今来,凡事能成大事的人,必然要能忍受小耻小辱,有气度、懂宽容,这往往是功成名就的关键。

《道德经》中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总是相依的,我们即便是受享尊荣,也应该保持小心谨慎,因为福运中可能潜藏着灾祸,一旦我们骄傲自满,必然是要吃大亏的。《菜根谭》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我们应以此作为立身处世的准则,宠辱不惊,人生方能智慧圆满。

《太上感应篇》解读:做好这三件事,积累福报,人生方得圆满!以上就是《太上感应篇》中告诉我们应做好的三件事,蕴含着为人处世的大道,令人叹为观止。我们若能在待人接物中,谨记这三句话并严格的落实,则可以积累福报,人生方得圆满,后半生即便不能福运满盈,也自会清福不断,愿与君共勉!

不知道您对《太上感应篇》中阐述的三句箴言有何见教?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感悟!愿诸君六时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