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疙瘩汤

皖西疙瘩汤

皖西疙瘩汤

疙瘩汤,皖西叫“疙瘩头子”,也叫“面鱼儿”,国内许多地方都有。这是一种简单的面食。北方人喜欢叫它“拨鱼儿”、“拨疙瘩”等等。

疙瘩汤的主要食材是面粉,面粉加水,有的还加入鸡蛋和少许盐(主要是为了使其松软、有味),用筷子搅拌,调成糊状后还须不停地搅,直到面糊变得筋道,这一过程全靠手腕用力。和面糊儿时,要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反复搅,使面糊儿既没了生面疙瘩,又有了劲儿,然后饧一会儿再下锅,煮熟了以后特别筋道儿。面糊搅匀后,一般用筷子将面糊轻拨至烧开的汤中,直到面糊拨完为止。其间,拨一下要将筷子在清水中蘸一下,防止面糊黏结在一起。熟练的人手头儿快,拨一个面鱼儿蘸一下筷子,动作连贯,一气呵成。待面鱼起锅时,加入几棵青菜及盐、味精、胡椒粉等调味品即可食用。煮熟后一个个浮起,确有几分像小鱼儿,这就是“面鱼儿”名字的由来。单是看,就令人生津。筋道、爽口是其最大的特点。在皖西大别山土生土长的人,几乎都吃过疙瘩汤。

早先,京剧名家黄润甫先生在传统剧目《姚刚反汉》里唱有“扒拉皖西的疙瘩汤”一句词。

黄三爷是北京人,怎么戏中的唱有皖西吃食呢?听京剧大师李洪春的弟子李诚麟先生说,黄三爷曾在安徽“小魁星”班科班学戏于卢胜奎。回至北京登台,为伺候好台下的主,搁今天说,就是为适应观众,为让北京的观众易懂,改唱为“扒拉米星的疙瘩汤。”“米星”就是细小的意思。之后,师从黄三爷的弟子候喜瑞、郝寿臣等名家也就皆随唱“扒拉米星的疙瘩汤”了。这说明皖西疙瘩汤在当时就已名声大噪,为可口美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