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巖茶的靈魂用火塑造

巖茶三道火

武夷巖茶,以其獨特的”三道火”焙法甲天下,在茶界享有盛名。很多人喜歡武夷巖茶,就是衝著巖茶的火功來的。那麼,巖茶的“三道火” 是怎樣貫穿製作過程的?你知道嗎?

第一道火

即初焙,也就是茶青炒揉後再送到焙間烘焙,俗稱"走水焙",注意,初焙的溫度要控制好,一定要高溫,有經驗的製茶老師傅可用手背便可測定出來。

第二道火

即復焙,俗稱"中足火"。其目的是為了將揀剔後的茶葉焙至所要求的程度,這樣就可以防止茶葉黴變和減少茶葉的苦澀味,茶葉的醇厚度就提高了。

一杯巖茶的靈魂用火塑造

復焙時,溫度應該要比初焙的時候低,以師傅的手感受稍有燙熱感就好,翻動三次後,就用手捻茶,便成茶未。溫度應比初焙時低,用手感受的火溫以感到有燙熱感為宜。經過三次翻後,用手捻茶,即成茶末,說明茶已經足火了,茶葉足夠幹了,這時候應該馬上起焙。

初焙、復焙後的茶湯的顏色也會有較大的變化。

第三道火

即燉火,俗稱“燉火”,也就是茶在足乾的基礎上,進行文火慢焙的過程。許多茶友都喜歡第三道火炭焙出來的茶,一個耐存,一個水順,一個湯底香。

一杯巖茶的靈魂用火塑造

武夷巖茶,以其獨特的”三道火”焙法甲天下。若是好的正巖茶,因為內質豐富,再經過低溫慢焙,便促進了茶葉內含物的再一次的轉化和穩定。以火調香,調味,茶葉的滋味進一步提高,達到香氣熟化,加深湯色,提高耐泡的程度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